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和演奏分析

2018-05-14 16:38张浩
知识文库 2018年14期
关键词:演奏者民歌钢琴

张浩

钢琴改编曲是我国钢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奇珍。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传统民歌、器乐曲等,既有一般钢琴作品的共性,也有自身独具的个性,并对演奏有着较高的要求。鉴于此,本文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历程谈起,就其演奏要点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1 中国钢琴改编曲创作历程

二十世纪初,当钢琴艺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中国的音乐创作者便思考如何使这门外来的艺术在中国生根和发芽。其中首要面对的就是钢琴创作的问题。只有以中国化的钢琴作品为基础,才能推动这门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歌、器乐等多种类型音乐无所不包,所以当时很多音乐家都将目光投向了传统和民族音乐,试图以改编的形式创作出全新的作品,钢琴改编曲应运而生。具体来说,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萌芽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赵元任先生创作出了《花八板和湘江浪》,由此拉开了中国钢琴改编曲创作的序幕,随后李荣寿和沈仰田,也先后创作出来《中国戏剧曲》和《中国戏曲钉缸》,他们的这些尝试,为随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发展时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籍俄裔作曲家齐尔品先生。曾在中国举办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创作比賽”活动。在这次比赛中,先后涌现出了贺绿汀、江文也、刘雪庵等多位优秀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牧童短笛》、《江南风光》、《南来雁》等,不仅获得了比赛的大奖,而且也受到了业界内外的普遍好评。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有马思聪、陈培勋、桑桐等作曲家,创作出了《越调三首》、《卖杂货》、《兰花花》、《内蒙古民歌主题七首》等佳作。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这些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更加完善,使中国钢琴作品改编曲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类型。再次是成熟期。文革十年。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来说都是停滞的十年。但是对于中国钢琴改编曲来说却是飞速发展的十年。因为只有通过对传统音乐作品的改编,才能避免一些政治风险的发生。所以改编成为了当时钢琴创作的唯一方向。也涌现出了王建中的《梅花三弄》、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等一系列佳作。直到今天还在广为流传。最后是多元时期。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和外国文化交流的密切。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法。谢耿的《霓裳羽衣曲》、朱嵩的《双鹤听泉》等作品,都与传统改编曲有着较大的不同,体现出了当代作曲家对传统音乐和钢琴艺术全新的认识和体验。“换而言之,钢琴音乐经过与中国文化的碰撞融合,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2 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要点

2.1深入还原作品

钢琴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的艺术,这种二度创作的前提,就是对一度创作有全面的了解和体验。特别是中国钢琴改编曲,其包含两个原型,一个是原始素材,一个是音乐素材。原始素材是指故事、人物、传说等;音乐素材是指由此改编而成的民歌、器乐等,要求演奏者必须对作品进行还原,获得全面的认识和体验,方能为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兰花花》为例,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一首陕北民歌,却对这首民歌的来由和内容不甚了解。这首民歌用叙述的方式讲述了兰花花坚决不屈服的刚烈性格,同时也反映了兰花花渴望爱情、追求爱情的决心。而在将其改编为钢琴曲的过程中,汪立三采用了变奏的形式,通过织体、和声、节奏等多个音乐要素的变化,讲述了这个令人激动的故事,虽然有七个段落,但是却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显示出了创作者精湛的创作技法。又如《二泉映月》,其原型是盲人二胡演奏家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中的“二泉”,是指位于苏州的被誉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因阿炳常年在此拉琴,月色倒影在泉面上,故名为《二泉映月》。从二胡曲来看,作品的悲凉的音乐风格是十分鲜明的,真实再现了民间艺人凄苦飘零的一生。在改编者储望华看来,民族器乐单一的旋律线,难以深刻表达出阿炳的沧桑,所以他在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伴奏,通过丰满的音响效果使这种沧桑感更加立体,情感起伏变化也更加明显。所以说,演奏者必须对作品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方能为准确而深刻的表现作品打好基础。

2.2丰富音乐素养

钢琴是一门西方乐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都是西方音乐作品,传统和民族音乐接触的较少。而中国钢琴改编曲多数都是来源自民歌、民间器乐曲,这就对演奏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传统和民间音乐知识。以《梅花三弄》为例,作品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明了创作者对高洁的追求。这正是古琴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理解作品所具有的这种精神追求,那么演奏效果注定是没有音乐感染力的。又如《百鸟朝凤》,因为作品本身是一首民间器乐曲,所以王建中在改编中,并没有采用西方音乐曲式,而是选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缠达”模式,乐曲中的多个段落看似十分凌乱,其实都统一在一个整体内。如果不知道“缠达”模式的特点,则势必难以把握作品的结构特点。所以中国钢琴改编曲演奏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演奏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传统和民族音乐知识,方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3夯实演奏技术

钢琴是一门艺术,但是这种艺术却是以技术性为基础的。具体到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来说,其技术要求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基本演奏技术。多数钢琴演奏者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可以胜任多数曲目的演奏。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基本功的问题,很多演奏者随着学习的深入,都很容易忽视对基本功的练习,而一味的求深、求新。殊不知扎实的基本功才是整个演奏技术体系的根基所在。很多成名已久的演奏家仍然坚持基本功的练习,原因就在于此,其能够保证演奏者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内,随时随地满足各种演奏要。其次是特殊演奏技术。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原型多为民歌、民间器乐曲,而中西方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作曲家在改编过程中,势必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这对于演奏者来说都是一些新技术,必须进行专项的训练。比如在《二泉映月》中,阿炳在演奏过程中,多使用老弦和中弦来获得浑厚的音色。对此储望华特意安排了大拇指演奏的指序,意在获得较强的演奏力度。所以演奏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其次要针对作品展开专项练习,方能满足演奏需要。

2.4表现审美特征

中国的传统与民族文化不但历史悠久,类型丰富,更有着不同于西方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对此中国音乐创作者是有着明确认识的,在对作品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尽可能完美保留和再现了原作品的审美特点。如陈培勋的《平湖秋月》,作品原是岭南地区的器乐曲,有着动听的旋律,为了充分表现出旋律特点,陈培勋在改编中,始终秉承中国音乐创作的线性思维,将整个旋律线进行了起、承、转、合的有机安排,四个部分即是相互独立的,又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体现出了线性流畅的旋律之美。又如王建中的《陕北民歌五首》、汪立三《涛声》和黎英海的《夕阳箫鼓》,这三首作品的原型都是民间器乐曲,或清脆明亮,或低沉古朴。而作曲家则利用高超的创作技法,对原乐器的音色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模仿,使钢琴这门外来的乐器发出了民族乐器的新声响。所以认知和表现出这些特有的美学特征,正是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上个世纪初钢琴艺术传入中国后,“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 钢琴音乐进入中国之后,这一艺术种类会有怎样的发展及变化, 是谁都无法预料的。”而中国钢琴创作者却开始了民对钢琴艺术的民族化改造历程,并最终获得了成功。钢琴改编曲正是硕果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工作者对世界钢琴艺术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所以在今天的钢琴欣赏、演奏和教学中,理应对这些作品有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以丰富的艺术修养为基础,以扎实的演奏技术为保障,真正演奏出这些作品的精华所在。这既是这些作品的价值和魅力使然,这是当代中国钢琴艺术工作者和学习者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作者单位: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演奏者民歌钢琴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纸钢琴
交响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视奏能力的培养策略
钢琴
穿花衣 唱民歌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