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探究

2018-05-14 00:39孙志强喻道舫彭珊
知识文库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志愿志愿者

孙志强 喻道舫 彭珊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志愿服务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重大项目活动中,比如奥运会、爱心扶贫、体育赛事中等,志愿服务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志愿服务的一大主力军---高校学生,更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前高校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制约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志愿者们共同努力,推进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规范化、长效化。

1 高校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1.1 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促进的全面发展。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大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以及拥有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志愿服务能够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

1.2 志愿服务有助于丰富学校文化

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地践行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还可以强化学校文化的建设,增强学校文化的导向功能、服务功能、陶冶功能。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将学校文化的建设范围延伸到校门之外,为学校文化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起点,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形式,可以加强大学生与人的交流、沟通能力,有助于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和培育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

1.3 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志愿服务活动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精神文明内涵。大学生在提供志愿服务的时候,应秉承“和谐、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和理念,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平等友爱、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2 当前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不足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随着我国公民教育活动的推广力度加大,以及大众传媒的传播影响,人们对于志愿服务的意义有了新的了解。但我国的大众媒体对于志愿精神和志愿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人们没有全面的了解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缺乏深入了解志愿服务精神和内涵。在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政策上,我国政府还需要继续加强完善。另外在经费的配备和保障方面存在欠缺,这都影响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高校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工作时,常常被当成廉价或免费劳动力,这不利于社会认可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也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部分高校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不能深刻地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职责不明确,组织工作效率低,这些都挫伤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管理培训比较薄弱

我国对志愿者组织方面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工作通常由一些政府部门和行政性社会团体负责,因此导致志愿服务活动蒙上了很强的行政性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存在着一种不良的状态---“需要就找,用时才管,完事就了”。由于日常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比较缺乏,当有大型活动时,志愿者都需要重新招募,极大地浪费了时间、人力、财力。在志愿者培训方面,一些活动的主办方在招募到志愿者后,只进行简单的培训,培训内容远不能满足志愿服务的需求,大学生在提供服务时,只能在工作中逐渐摸索。很多志愿者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并没有从活动中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

2.3 激励机制相对落后

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激励效果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志愿服务的质量和过程。从当前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调查情况来看,志愿服务的激励制度相对落后,更不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采取的激励形式往往是偏重在精神方面,物质激励常常被忽视,这种激励形式直接打击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如果投入的成本过高,会加重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负担的,使大学生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高校在组织志愿活动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能为组织做些什么,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状况,会导致大学生失去参加志愿活动的信心,得不到期望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2.4 缺少必要的政策法律

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对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这也导致与志愿者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志愿者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保障。通常情况下,在高校里,学校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却很少为学生办理人身保险、医疗保险,一旦学生在公益活动中发生意外,将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权益保障。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增多,大学生在无偿付出劳动和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伤害,赔偿则成了高校的一大难题。学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承担一定的经费,如果再承担学生的意外伤害险,会加重学校的经济负担,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学校将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3 构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3.1 完善志愿服务宣传体系

我国公民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和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全社会对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这也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健全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宣传系统显得非常重要和关键。政府应从多条途径拓宽宣称的渠道,加深宣称的力度,比如可以借助互联网、报刊等媒体资源,加强宣传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强化社会的志愿服务认同程度,从整体上改进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志愿服务观,提供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高校应注意发挥自身的媒体宣传作用,在校园内普及志愿理念,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将志愿精神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学校还应创新教学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激励大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3.2 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虽然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自愿性质的,但一旦成了其中的一员,便要遵守其中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志愿者做良好的培训和管理,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素质和服务水平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做好志愿服务活动所需大学生素质的水平调查,有针对性地招募到需要的志愿者,同时保护好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对参加志愿活动的大学生做好登记记录,这种做法在其它国家也得到了认可和广泛使用,登记志愿者信息有助于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可以及时地根据所需调配志愿者。对志愿者的培训也应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根据岗位服务职责、服务项目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强化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价值,通过培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专业技能,为日后毕业参加工作奠定基础。高校还应建立对应的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现状,了解他们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稳定性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合理分配志愿任务,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完成。

3.3 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高校大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与认可,这种需要可以在他人的激励和评价中得到满足。高校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当前的激励机制,保护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志愿精神。根据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奖励应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对突出的先进事迹和行为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激发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健全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档案记录,鼓励社会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可以将志愿档案考虑其中,给这部分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定的福利。对大学生志愿者发放志愿证明,或者公开进行表扬,让大学生志愿者感受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和自豪感。高校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到学分计划内或者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参照标准。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适当的志愿服务项目,考核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逐渐规范志愿服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积极搭建大学生志愿者的交流沟通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分享和交流志愿服务心得。

3.4 建立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高校建立志愿服务保障体系能够很好地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可以从多个方面保障大學生志愿服务的正常顺利进行。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可以起到保障志愿者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中,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调动和鼓励企业捐助志愿服务事业的积极性,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捐助情况,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适度地减少税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政府和企业都可以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资助,同时也可以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设立专项资金,为志愿者的基本生活消费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应鼓励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建立多条资金筹措渠道,用充足的资金为志愿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另外,政府应制定志愿者权益保障制度,通过立法的方式确保大学生的权益得到合法保护,有效地保护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3.5 建立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

高校应健全完善志愿者的注册制度。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的过程中,积极热情、有活力、遵守纪律是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此外还要考虑大学生是否热爱志愿服务工作,是否认同志愿服务价值等。基本的招募工作结束后,还要继续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发现问题,并及时清退不合格的学生,优化志愿服务队伍,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对志愿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注册登记备案,有利于对志愿者信息的掌握和管理。高校大学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存在导致其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规范大学生志愿者的行为、礼仪、技能。在提供志愿服务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更好地提供服务。同时还应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心理方面的知识,强化大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有效地疏导不良情绪。

4 结语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已成为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吸引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要想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发展,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要认识到这项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机制和体系,正确地指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构建更加持续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志愿志愿者
The Price of Beauty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志愿者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