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

2018-05-14 15:09龚志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游戏规则公平情景

龚志平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须将学生生活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生活实际中的数学知识内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亲历数学产生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领悟数学的魅力所在。

一、 捕捉生活现象与情景,发现数学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捕捉生活现象与情景,发现数学问题,将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会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样将扩大学生认知视野和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的《谁先走》这一课,教学时,先出示主情景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先回顾、呈现童年时都玩过的谁先走,都认可游戏规则公平的方法:一是抛硬币;二是擲骰子;三是“石头、剪刀、布”。然后通过这些生活问题导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说清游戏规则为什么公平?可能性是否相同?体现游戏规则公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样,把生活问题简单数学化,这节课的要点也就迎刃而解。

二、搜集生活实例,模拟情景,构建数学模型,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在数学生活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小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教师可以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模拟生活情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生活事例,并构建相应数学模型,学生就能很好地感悟、领会所学知识。如在教学《时分秒》时,要求学生每人带一部小钟表,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动手、体验、讨论、总结,去认识和掌握时、分、秒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学生利用这一熟悉的生活现象实例,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让抽象的知识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持、碰撞,上升为数学理论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是对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最精辟的描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导、帮助学生去领悟数学与生活相互之间的融入点,启迪激发他们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欲望,以便更容易理解小学数学生活化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游戏规则公平情景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楼梯间 要小心
漫画
游戏规则
游泳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