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团为媒 助力青年觅良缘 青上加亲 促进团青心相通

2018-05-14 13:43
中国共青团 2018年1期
关键词:婚恋交友单身

青年是最富创造力的群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婚恋不仅是个体行为,更是社会行为。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青年婚恋”作为重要内容被写入其中,也对共青团服务青年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13年以来,团沧州市委连续开展以“牵手团缘”为主题的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30余场,在帮助300余名青年喜结连理的同时,也就当前三线城市主城区青年婚恋交友情况进行了细致研究。

背景意义与研究方法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表明,从 2010年到 2015年,30-34岁的未婚男女比率激增,单身青年“婚恋焦虑”现象普遍存在。青年婚恋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家庭幸福、工作事业、身心健康,对婚恋价值观的塑造、青年的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健康稳定长远发展,都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报告的数据一方面来源于2013年以来的活动数据,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去年4月以来对沧州主城区适龄男、女青年所做的定量调查获得。调查形式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调查,合计发放1000份,回收问卷945份。除此以外,有针对性地对部分青年和青年家长进行访谈,对定量结果进一步分析和补充说明。

单身青年婚恋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单身青年性别存在失衡,婚恋压力较大。根据调查,择偶市场中的男女比例竟达到了 3:7,说明当前城市中男青年单身比例远低于女青年。另一调查结果对此进行了解释,“表示压力比较大”的男青年和女青年分别占被调查的64%和57%。这说明,男青年由于各方面因素择偶压力大,需要更快地解决单身问题,而女青年由于更加被动,导致择偶的困难日益明显。

二、青年交友圈子窄、工作繁忙,结识异性机会少。调查显示,现在可供单身青年选择的相亲方式虽然不少,但是他们普遍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交友圈比较狭窄,加之自身工作繁忙,认识異性的机会很少,可发展为伴的更少。

三、经济状况成为硬性指标,婚恋观念多元化。调查结果显示,青年男女在择偶时普遍认为能力或实力(工作、收入、房产)、人品及三观和给自己的感觉这几方面因素较为重要,在择偶最重要因素百分比中分别占到62%、24%和12%。受访的女青年中,有65%的认为“他一定要对我好,但经济基础必须有”“家人希望我找一个有稳定收入来源、没有经济负担的伴侣”。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婚恋交友平台。研究表明,“80后”“90后”未婚群体大多偏好父母及亲朋好友介绍、交友联谊活动和自己结识这三种方式。同时一些受访者表示,因为父母、自己及亲朋好友的圈子有限,越来越寄希望于在各交友平台中找到有缘人。但是多数相亲活动与交友平台带有商业性质,且彼此不能形成合力,无法及时有效解决青年婚恋问题。

青年婚恋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社会经济压力增大、全球化多元文化融合都对青年的婚恋观念造成了一定影响。

1、择偶市场性别比例失衡,引发新一轮“单身热潮”。在自然出生率的统计中,女性比男性出生率高,加上现有的婚恋观中,男女最佳择偶年龄存在差异化错位的现象,导致城市择偶市场男女比例出现失衡,“女性过剩的婚姻挤压”现象十分明显。

2、经济社会压力日益加剧,带来更多的婚恋负担。高房价、高结婚成本已成为青年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不少青年因此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调研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青年因为经济原因选择了单身。

3、社会风气文化多元发展,引发婚恋观出现异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年对于金钱、物质的崇拜与追求。一些青年逐渐淡化了婚姻道德观念与家庭责任意识,只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而忽视建立友谊及家庭的感情基础。

二、家庭因素。虽然现代社会青年选择婚姻更加自由,但是择偶行为并不只是个人的选择,仍然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制约。

1、家庭背景的影响。“门当户对”观念仍然重要,只不过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特征。除了家庭经济条件基本相当,在思想上的“门当户对”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如知识水平、人生追求、价值观念等也要尽量共通。

2、父母干涉的影响。对于婚姻大事,父母的关心出于本能。在把关子女婚姻的过程中,不同父母的思想、行为方式对于结果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青年男女在择偶中虽然具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支配权,但在真实的择偶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身边父母亲友观念的影响。

三、个人因素。青年的婚恋交友状况更多还是受到自身因素影响。自我认知偏差和婚恋观念偏差直接为择偶设置了不切实际的障碍。

1、性格内向缺乏积极主动。部分青年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羞于向人吐露心迹,不能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对方,也没给对方了解自己的机会,成为了守候观望的群体,进而造成了自己的单身。

2、观念异化影响择偶行为。小部分青年将婚恋看作交易,舍弃感情的基础,而去追寻那种权力、物质的欲望。这种婚恋利益交换思想为此类青年带来了基础婚恋观念方面的困惑和摇摆不定,也为其他青年带来了负面消极的影响。

3、思想偏差奉行单身主义。部分青年把单身作为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他们之中,有很多本来抱着交友和结婚想法的青年,因为婚恋交友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困难,产生了畏惧或抵抗情绪,或主动或被动地踏入了单身的行列。

缓解青年婚恋问题的建议措施

竭诚服务青年、把工作做到青年的心坎上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过往活动经验启示,针对本次调研中突显的单身青年婚恋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措施。

一、以弘扬婚恋新风为基础,多形式营造氛围,引领树立正确婚恋观。

一方面,普及“婚恋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积极的择偶标准。针对青年婚恋交友的物质化倾向,开设婚恋观教育课程,将婚恋观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理想教育相融合,引导青年在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婚恋交友对象的人品修养和情商养成,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

另一方面,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年的婚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多渠道推进与青年婚恋问题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应用技能培训,加大对《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将法律对文明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的保护落到实处。

二、以满足青年需求为核心,搭建青年交友公益平台,着力提高牵手成功率。

1、注重科学性,合理改进活动规划设计。坚持在每次活动开展前对报名人员进行细化分类,根据职业、年龄、民族、性别等因素进行事先匹配。在活动环节设计中加强针对性,充分考虑参与人员的总体人数、年龄范围、文化层次、职业特点、性别比例等情况,使活动环节与青年的兴趣和接受程度相对应。

2、注重系统性,协调推动活动有序开展。注重借鉴以往活动经验并结合青年反馈的意见建议,根据青年参与活动时的普遍心理变化规律,合理设计活动环节,逐步调动参与人员情绪,层次递进地引导现场气氛,帮助参与人员制造尽可能多的“牵手缘分”。

3、注重趣味性,充分提高活动参与程度。广泛征求青年意见建议,增强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使青年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展示自我,了解他人。在具体活动中坚持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活动进度及内容,最大限度避免冷场尴尬。与时俱进地加入新鲜时尚元素,提高青年的参与度。

4、注重辅助性,确保活动取得最佳效果。每次活动前,提前安排好工作人员在活动期间充当好“催化剂”,力争在仔细观察参与人员一言一行的基础上,做到不着痕迹地主动为有意愿的青年创造“牵手缘分”。

三、以创新活动形式为突破,立体化模式运行,积极扩大活动覆盖面。

一方面,坚持开展特色主题的小型活动,确保多点开花全覆盖。每月定期举办10-20人左右的小规模交友联谊活动,在每期活动开展前,拟定志愿服务、文化沙龙、桌上游戏等某个特定的主题文化,再将婚恋目的隐含其中,确保青年在自然相识中沟通交流。

另一方面,坚持开展全员参与的大中型活动,确保夯实基础有兜底。每季度举办200人及以上的大中型规模交友联谊活动,将婚恋目的隐含在采摘踏青、休闲娱乐等特定的活动主题之中,不着痕迹地为交友圈窄、惜时如金的单身青年提供了广泛接触、高效筛选的机会平台。

四、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全方位联动推进,努力实现活动常态化。

1、坚持创新工作机制。在青年急需、团组织能为的结合点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坚持在继承以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创新服务青年方式方法,完善活动主题内容载体,确保活动效果、活跃程度及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有效推进活动持续深化开展。

2、注重青年主体地位。坚持树立问题导向,把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婚恋问题作为活动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分别针对80后、90后等不同年龄青年群体的需求,量身定制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系列活动。

3、延伸活动服务触角。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向农村青年宣传积极正确的婚恋观念。切实将活动开展模式、方式方法推介到基层,延伸服务触角,为农村青年搭建合适且便捷的择偶平台。

4、凝聚整合社会资源。竭力争取党政资源、挖掘市场资源、整合團内资源,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全公益、全免费服务。通过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反映青年婚恋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实际困难,优化服务环境,为做好青年婚恋工作打好基础。

5、强化服务团队建设。着力加强对青年婚恋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坚持管理培训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他们的服务理念、保密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优服务、乐奉献的服务队伍。

猜你喜欢
婚恋交友单身
00后交友到底有多“野”
1亿单身撑起一个IPO
见财贪心起,交友要小心
如释重负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单身
单身的你
交友天地
婚恋心理探秘
交友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