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绿色的梦想

2018-05-15 10:43燕子
小演奏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孙先生花市植树节

燕子

每年春草发芽之时,植树节便会如期而至。不知从何时起,在这一天去花市购买鲜花绿植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商家也会趁节日期间推出很多优惠活动,甚至连花市的规模也比平时大了许多,满满当当地挤满了道路两旁。

寻根溯源,3月12日原本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祭日,孙先生是我国近代最早倡导植树造林的人,1894年就曾在《上李鸿章书》中强调“急兴农学,讲究树艺”,1915年在他的倡议下,将每年的清明节设立为植树节,并正式在全国范围执行。1929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为缅怀孙先生的丰功伟绩和植树造林的遗愿,遂将这一天改为植树节。

其实,中华民族植树造林的传统自古有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各地做地方官时,每到一处都要栽花种树,这从其诗作中便可窥见一二:“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任杭州刺史期间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种树,这才有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清末重臣左宗棠率部赴新疆平叛,沿途不忘栽种柳树,后人便将其及部属所种的柳树称为“左公柳”,他的幕僚杨昌俊还曾以诗颂之:“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近代爱国将领冯玉祥也十分爱护树木,他在带兵打仗期间规定驻防官兵要在駐地植树造林,即使行军打仗时也不得践踏林木。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人们的环保观念越来越强,除了栽种绿植美化家居环境、净化室内空气外,各地自发的植树活动也一直在悄然进行中。全民义务植树开展三十多年来,人们的爱绿植绿护绿意识不断增强,先后涌现出一批令人敬佩的环保卫士和先进典型,2017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塞罕坝林场便是其中的代表,以陈彦娴、刘海莹、于士涛为代表的三代塞罕坝人用55年时间,将人迹罕至的荒原变成了112万亩全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绿色奇迹。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生态环境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日益严峻的形势和现状时刻警醒着我们保护好地球的“肺”。平凡的我们也许不能像塞罕坝人那样不畏艰辛、甘于寂寞地将全部青春献给植树事业,但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时刻以环保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节约身边所有可利用的资源:随手关灯、绿色出行、少用一次性制品、做好垃圾分类……珠玉在前,让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继承塞罕坝精神,携手为我们的家园播种下绿色的梦想吧!

猜你喜欢
孙先生花市植树节
逛花市
莲藕排骨汤
两车相撞,73岁“老学霸”用物理运算自证无责
春节看花市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植树节
植树节
我无争,天亦美
倒霉的植树节(上)
广东广州 手机支付“花城”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