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化交流视域下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翻译思考

2018-05-15 18:51赵芳
戏剧之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京剧

赵芳

【摘 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交流不断增加,除了经济贸易外当前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对外交流也更加频繁。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的代表,通过京剧专门用途英语学习,可以使京剧专业学生在未来有能力向国外友人介绍京剧常识,这是京剧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文章先简要概述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然后分析专门用途英语下关于京剧的深度翻译,并探讨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外文化交流;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174-02

进入到21世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全世界民众了解京剧这一艺术形式,需要相关的京剧院团、艺术院校京剧专业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知识,借助自己深厚的京剧功底,为国外友人演绎精彩的京剧艺术,感受到京剧的独特文化内涵。

一、专门用途英语概念

专门用途英语主要指的是在某一专业领域使用的英语,强调英语的专业性与特殊性,需要同普通的英语区分开来。在西方国家,专门用途英语目前已经被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相关专业学生掌握相应的英语能力,使得学生专业素质水平显著提升[1]。自从我国出台对外开放政策后,我国同其它国家的科技、商业贸易及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这使得专门用途英语也逐渐受到国内相关学社的重视。国内针对专门用途英語的理解,概念同国外相差无几,特征上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满足特殊专业学习的需求;第二,与专业学科联系紧密,与学科知识与技能主体契合;第三,词汇、语意及语段表达服务与特殊的领域或者专业性的活动。

二、专门用途英语下京剧翻译的研究

当前,国内艺术教育领域进行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依旧比较浅,研究的相关案例数量也非常有限,相关文献研究发表的更是寥寥无几[2]。在近期期刊《框架理论视角下的<纽约时报>京剧报道研究》中就对中国京剧在美国的传播情况进行了分析,内容上《纽约时报》仍旧关注京剧,但是关注度有降低的趋势,这与我国京剧长期以单纯表演形式而非宣传教育有关。表演作为艺术展示的一种形式,通过表演只能让观众看到艺术的表象,很难反映出艺术的本质特征,这样对艺术的宣传有较大影响[3]。这提示了对外文化交流中,既要保证京剧的演出性,还需要应用专门用途英语来展示京剧的艺术价值,让其它文化群体的受众接受这一形式。

专门用途英语中,语料质量影响翻译的水平。为此,想要进行京剧专门用途英语开发,需要从深度翻译的角度进行定位及翻译,用以丰富京剧专业英语中承载文化负载,同时使京剧对外传播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三、外文化交流下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翻译方法

(一)京剧专门用途英语语域特点分析

专门用途英语突出了使用方向、使用人群以及使用范围的专门性,因此京剧专门用途英语需具备特定语域特点[4]。通过对京剧专门用途英语语域的特点进行准确的分析及定位,能够显著提升专门用途英语语料水平,这样能够增强京剧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英语语域中的语场有着特殊的特征,这为京剧特殊词汇的翻译提供重要帮助。比如一些常用的英语词汇中,“School”的含义为“学校”,而借助专门用途英语语域的表述,可以将“School”这一词用来特指京剧专门术语中的“京剧流派”这一含义,这样就让解释变得更加的有效;再比如在英语词汇中的基础单词“trunk”的英语解释指的是树干、行李箱,而在英语专门用途语言中,则可以将其翻译成“装有京剧服装与京剧刀具的箱子”,这样的翻译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表达效果。

(二)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翻译

京剧专门用途英语是实现外文化交流中国传统京剧艺术的重要工具,借助合理的翻译将京剧中的经典文化及审美观展现给外国人,这样对京剧的推广有重要意义[5]。因此,在京剧的翻译过程中,翻译的内容需要包含京剧文化的内涵,同时还需要让外国人理解并接受,这就提示“深度翻译”的必要性,强调准确概括与表达京剧文化的内涵。下面以京剧专门用途英语中文本内深度翻译为例,对相关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1.直译。京剧专门用途英语中,关于部分的专业常常采取直译的方法。如京剧中脸谱中通常分为“整脸”与“三块瓦脸”,在具体的翻译上,就可以将“整脸”译为“the whole face”,而“三块瓦脸”就可以译为“the three-tile face”。同样,京剧中的服装作为古代审美的重要参考,精致且鲜艳的京剧服装也受到外国人的喜爱与追捧,所以在介绍“水袖”、“大带”等就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如翻译成“the water sleeve”、“the big belt”,通过直译帮助外国人理解。

2.意译。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特质性,官僚阶级意识强烈,这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官制文化。在京剧曲目中,各种曲目中都涉及官名,正确翻译这些官名对京剧文化的推广有巨大帮助。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可以应用音译方式帮助理解[6]。如传统京剧曲目《失街亭》中,剧目中的马谡担任的是“大都督”,因而可以翻译成:Commamder-in-Chief。还有京剧中常见的官职“太尉”可以翻译成“Defender-in Chief”。通过这样的处理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人物所处的地位,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制文化。

3.音译加意译。京剧专门用途英语中,针对人物、乐器、服装等专业名词,可以先采取音译的方法翻译,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其加上文化内涵。如京剧中的“大花盆鼓”及“唢呐”就可以翻译成“dahuapen”与“suona horn”。京剧戏服中的“蟒”、“靠”是典型且精美的京剧服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可以翻译成“mang robe”和“kaoa mor”。采取音译加意译的方式不但可以让翻译摆脱刻板印象,还能够有效地传递京剧文化内涵。

4.解释型翻译。对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常常存在异质性的特征,这就经常会导致双方交流过程出现各种理解上的障碍,这是导致对外交流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京剧对外交流中,为了避免理解障碍影响交流效果,在翻译的时候可以采取解释型翻译的方式,比如对于曲目《三岔口》就可以翻译成The Crossroads,《盗御马》可以翻译成Stealing the Royal Horse等。

5.改译。在京剧翻译中,一些专业的术语不能完全采取直译的方式,因而在京剧专门用途英语中就可以应用改译的方法,比如京剧中常见的术语“破脸”不能直译成“broken face”,而是可以翻译成“the deformds face”,通过这样的翻译可以让外国人理解到破脸实则形容人的凶狠暴戾,这样凸显京剧文化的内涵。

四、结语

总之,京剧作为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提升京剧这一艺术的世界影响力,需加强京剧专门用途英语的开发与教学实践,让未来的京剧演员能够应用专业的英语知识,将京剧推广到全世界,促进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璐璐,金铠.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京剧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分析——以《京剧:东方艺术璀璨的明珠》翻译实践为例[J].校园英语旬刊,2016,14(9):220-221.

[2]李四清,陈树,陈玺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翻译与传播京剧跨文化交流的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4,23(1):106-110.

[3]唐昱.京剧的文化传播与翻译初探[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6(11):30-31.

[4]李晓莉.功能对等视角下的京剧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5]郝雯婧.跨文化视阈下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缺省——以《京剧:东方艺术璀璨的明珠》的汉译英翻译实践为例[J].山西青年,2015,8(23).

[6]李仕德.浅议京剧的翻译与跨文化交流[J].人生十六七,2016,7(20):43-45.

猜你喜欢
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