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如何讲中国故事

2018-05-17 02:42闫肖锋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熊猫年轻人传统

闫肖锋

“国学热”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对于传统文化,商家看到了商机,开发商看到了概念,地方政府看到了旅游噱頭,而传统维护者则痛心疾首,哀叹道统的缺失。

无疑,过于老套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已不为年轻人所喜爱,背《三字经》和《弟子规》已不能俘获稚子之心。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世界、互联网的平台之上,传统那一套已不再奏效。

今年两会上,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打造“数字文化中国”的提案。4月23日,腾讯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UP2018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表示,“数字文化绝不是简单地把文化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

“新文创”有时是新瓶装旧酒,做好传统文化的真正活化和重新演绎,有时候干脆就是新瓶装新酒,面向未来去构建新的文化内容。“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这些东西,老外和年轻人肯定不接受。那你的传播效果就是零。

“一定要找到和世界人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普世的价值理念,比如说互相尊重,比如说平等,比如说勇敢和奋斗,还有就是爱。”腾讯将本次大会的宣传口号定位在“向爱而生”。

一个让明朝皇帝朱棣唱rap的H5作品,曾经一度刷爆朋友圈,许多创意者利用故宫元素做出的表情包,也在网络上受到热捧;去年非常火爆的《国家宝藏》,更让许多国宝级文物圈了一大拨粉。可见,好的内容加上好的形式,就会具备完全不同的力量。在年轻人当中,既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会穿古风服装、看文物纪录片,也有人热爱潮流,会热追偶像明星、喜欢玩游戏看电竞直播。因此,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就要找到新的演绎形式。应该说,当代年轻人大多是热爱自己的历史文化的,只是文创人员还没有找到好的表现方式。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传播和传承文化,先要找到故事,找到共享价值观,再找到新颖的表现形式,让大众包括海外朋友共同参与进来。

众所周知,《功夫熊猫》表面上是中国传统符号的成功,实际上是好莱坞的成功——功夫是你的,熊猫是你的,可《功夫熊猫》是好莱坞的,因为人家找到了故事和理念的成功表现形式。

怎样让传统文化换上新化身,这是我们传播的一大痛点。而且,打造数字版文化中国,这个文化中国也一定是为年轻人和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实际上,年轻人由于国际化和互联网化,他们的价值观更加接近全球潮流,这一点老一辈不得不承认是相对落伍了。

此次峰会提出,让多元文化IP汇成“世界语言”。事实上一国之文化本身就是交融交汇的结果,就像孙悟空,它的原型可能与印度的神猴哈奴曼有关;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在美国,同样可以被改编成非常励志的故事;诞生于英国的哈利·波特,可以带给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孩子一个同样的魔幻童年;而许多超级英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被视为偶像。这些承载着人类普世情感的IP,就是跨越民族和国家的“世界语言”,它可以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情感相通、彼此了解、互相信任,也能带领人类走向正确的方向。

最后,文化从来都不是速成品。传承文化需要保持耐心,保持对文化的敬畏,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猜你喜欢
熊猫年轻人传统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萌萌哒熊猫等
少年力斗传统
功夫熊猫3
熊猫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