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体结合”将运动处方运用到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

2018-05-17 06:33李众民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处方中医药院校

李众民

摘要:在中医药院校实施“医体结合”课程的人才培养,并且将运动处方运用中到体育教学之中,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促进社会体育和社会医学的共同发展。本文先阐述“医体结合”在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意义,再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和实施“医体结合”课程。

关键字:“医体结合” 运动处方 中医药院校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205-02

现阶段大部分的医务人员没有相关的体育知识,没办法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更好的治疗,医院的体疗医生的专业知识不够充实,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实现医学与体育的共同发展和满足社会人才的需要,以“医体结合”为主的课程改革应该全面在中医药院校落实。

一、“医体结合”在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与意义

1.现阶段中医药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中医药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对“医体结合”的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原来传统教育的定义上面,他们依然认为中医药和体育是两种不同的专业,中医药就是运用中医知识治病救人,体育知识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是两者直接存在着本质的联系,两个专业的目的都是要给人们带来健康强壮的身体。在中医药院校开展的体育教学中,开展“医体结合”的运动处方,能够让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医体结合”的重要性,让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们认识到兩者都是为了人类的健康设立的专业。“医体结合”不仅能够让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还能在学习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意识,培养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兴趣,维护身体的健康,并把自己学到的体育知识教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积极健康地生活,给未来在医院工作提供不小的帮助。

2.促进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

许多中医药院校只是简单地意识到要为社会输送高端的医学人才,却不了解中医院校依然有责任为社会培养有体育习惯,且身体健康合格的优秀人才。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中医药院校缺少优秀的“医体结合”的教师,教师上课时只是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在课余时间教师从来不去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中医药院校都会有硕士以上的教师,这是培养“医体结合”人才的基本保障。“医体结合”让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重新理解体育的含义,“医体结合”活动在校园内部开展,让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结合医学治病救人、带给人健康的特点,学校领导层选择与之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彻底做到“医体结合”,促进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医体结合”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医体结合”也必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3.体育与医学共同发展

“医体结合”的培养方法从表面上看,推动了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和社会教学的发展,实际上也推动了体育和医学的发展。“医体结合”方案实施之后,中医药学院的学生会积极参与非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和医疗活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健身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医体结合”让人们全面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它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能够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本民生问题。因此,在中医药院校实行“医体结合”的体育教学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也符合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特点。“医体结合”计划的课程要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既能完成本校的教学任务还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实现“医体结合”中医药院校的全面落实,促进了体育和医学的共同发展。

二、“医体结合”课程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1.特点和特色

“医体结合”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服务体育和医学,这个特点是区别中医药院校和其他院校的重要因素,是医学专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学习医学和体育不仅获得相应的健康和知识,还为以后从事各行各业打下良好的根基。“医体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为医院康复科、全国各大院校、社区医院等需要体育和医学相结合的人才的地方输送保健营养师、健身指导员等人才的。中医药院校必须重视“医体结合”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医体结合”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前期要格外重视基础专业技能的培训,不要好高骛远,一切从实际出发,打好牢固的基础。在实施“医体结合”方案时,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安排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2.“医体结合”课程方案的设计

中医药院校培养“医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体育教学的课程应该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两大部分,重点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并且教授的理论知识要有实用性。在构建理论课程的时候,最主要就是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强调课程的可塑性。中医药院校的生化理论和生理基础学等课程,在开展“医体结合”培养时,应与体育课程相结合,进行运动生理和运动生化的理论课程教授和实践应用,这样不仅在体育课上学习了专业知识,还增强了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力。“医体结合”强调了基础知识为根本的专业理论基础,要求中医药学院的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要求构建的知识体系完整、科学,要求教授的内容要有无限的创造力和宽广的知识面。为社会培育的医务人员,应该能够指导病人在生活中的体育健康锻炼,养成正确科学的运动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

3.建设教师团队

“医体结合”的教师应该是来自于社会体育和社会医学的各个行业精英,授课的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基础,即对医学基础、中医药理论、体育训练、心理学等专业有较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合理利用中医药院校的教学资源,还能结合“医体结合”的基本理念,让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学习到不同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彻底发挥出“医体结合”的优势。

4.实施“医体结合”课程的步骤

根据课程方案,遵循《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将课时安排为144学时。具体实施计划为:①学生按照教学计划修满学时,通过考试获得学分。②“医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两年时间实施,第一年为普学必修,第二年为必修课。③每学期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成绩带入学生的期末评先、评优、评奖学金的综合评定,与学生个人利益直接挂钩,也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不但有利于体现“医体结合”新课程评价,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5.运动处方在“医体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医体结合”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先后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教材类内容及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制定运动处方的方法和原则。制定运动处方时应充分考虑到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等因素,同时保证处方的可行性,兼顾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使运动处方教学建立在客观有效的基础上。第二阶段:教材类内容及学生进行运动处方的练习。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运动处方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以发展各项素质和提高技术为主。第三阶段:教材类内容及全面发展体能和技能,学生根据自身状况选择运动处方。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进行技术项目指导和处方教学的宏观调控外,还要做到即时状态评定和适时调整。

三、结语

在中医药院校构建和实施“医体结合”的教学课程,要先深入了解“医体结合”课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特色,然后设计“医体结合”课程的教学方案,在中医药院校建设专业的教师团队,最后实施“医体结合”的课程方案,将运动处方运用到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阳阳,陈湘,刘毅等.基于“体医结合”的医学院校体育资源有效利用实践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4):47-48.

[2]郭雷祥,冯俊杰.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6,31(4):52-53.

[3]王瑜,薛桂月,李荣源等.体医结合全民健身服务模式内容研究[J].运动,2016(18):132-133.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处方中医药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