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环境对不同种苗类型甘草生长和药材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2018-05-18 08:00李海华梁帅杰
西北药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主根赤峰甘草酸

李海华,青 梅,于 娟,梁帅杰,姜 旭,石 垚

(1.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呼和浩特 010110;2.内蒙古恒光大药业有限公司,赤峰 025250)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为豆科甘草属植物,以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入药,甘草中成分复杂多样,药理作用广泛[1-2],含有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3],还有香豆素类、生物碱、多糖[4-5]、有机酸和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在抗炎[6]、抗病毒[7]、调节心脑血管和抗肿瘤等方面有较强药理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8]、止咳、止痛、解毒[9]和镇静作用。

甘草又名国老、甜草,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以及河岸沙质土等地。近年来,随着甘草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量越来越大,而野生甘草禁止采挖,因此,发展甘草种植业是解决甘草资源匮乏的唯一途径。栽培甘草的质量和产量受种植环境、种植栽培技术[10-11]和田间管理的影响。杨辉等[12]和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等[13],研究了甘草质量和种植模式与土壤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也有学者研究了锰胁迫对甘草生理和生长特性的影响,适宜的种植环境[14]、关键的种植技术[15]以及种植后的田间管理[16]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开发甘草种植新技术,选育甘草优良种苗类型,是大幅度提高甘草产量与质量的关键。

根据甘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综合评价,筛选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野生甘草作为优良种质,将其栽培种苗分为主根不分叉粗、主根不分叉细、主根分叉粗和主根分叉细4个主根类型[17],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赤峰市翁牛特旗、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和鄂尔多斯达拉特旗3个基地建立评价圃,分别用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产量3个方面19项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不同种植环境对不同种苗类型甘草的影响。地上部分9个生长指标:株高、地茎、复叶长、小叶数、小叶长、小叶宽、顶叶长、顶叶宽和分蘖数等;地下部分9个生长指标:根粗(D1)、根粗(D20)、尖削度、主根长、全根长、侧根数、鲜根质量、干根质量和干鲜比;6种有效成分质量指标: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芒柄花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1 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Waters e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W2998 PDA检测器,Empower 3色谱工作站(北京京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AR 124CN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Themo Fisher公司);KQ-250DA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Q-103/104/105型台式方形中药切片机(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0.45 μm针筒式微孔滤膜过滤器(天津市科亿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S-5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上海顶帅工贸有限公司)。

1.2试药 甘草酸(批号130525)、异甘草苷(批号130805)、芹糖甘草苷(批号140310)、芹糖异甘草苷(批号150712)和芒柄花苷(批号130827)对照品,购于四川成都植标化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质量分数均在98%以上,可供含量测定用;甘草苷(批号111610-201106),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供含量测定用;乙腈为色谱纯(美国Fisher公司);乙醇为分析纯(天津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磷酸为分析纯(天津科盟化工工贸有限公司);甲醇为分析纯(沈阳华东试剂厂)。

甘草药材来源于赤峰、达旗和锡盟3个基地移栽2年的4个种苗类型的甘草为实验材料,待样品自然晾干后,以小区为单位从30株甘草根中按照粗、中、细各2根的标准筛选出6株甘草根,截取芦头以下10~30 cm处(即中间20 cm)的部分,通过切片、打粉,过60目筛,混匀,备用。

2 方法与结果

2.1种植环境对不同种苗类型甘草生长指标的影响 2013年10月,课题组在赤峰市翁牛特旗、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和鄂尔多斯达拉特旗3个基地,共48个小区,对移栽2年的甘草进行样品的采集,按照5点法对各小区20株甘草进行地上生长指标的测量,共960株;各小区采挖30株甘草根,对其地下生长指标和地上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共1 440株。

2.1.1实验方法 测量上述采集的各小区30株甘草地上生长指标地径、株高、复叶长、小叶数、小叶长、小叶宽、顶叶长、顶叶宽和分蘖数,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生长环境下4种种苗类型甘草地上生长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和秩和检验分析,确定最优种植环境。

采集的各小区30株甘草根为实验材料,测量记录实验样品的地下生长指标全根长、主根长、根粗(D1)、根粗(D20)尖削度、侧根数和鲜根质量等,待样品干燥后,称定干根质量,计算干鲜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不同生长环境下4个种苗类型甘草地下生长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和秩和检验分析,确定最优种植环境。

2.1.2实验结果

2.1.2.1地上生长指标

2.1.2.1.1不同环境下主根不分叉粗的甘草地上生长指标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达旗种植甘草的9个地上生长指标地茎、株高、复叶长、小叶数、小叶长、小叶宽、顶叶宽、顶叶长和分蘖数的均值最大,分别为4.68 cm,68.07 cm,14.90 cm,8.78枚,3.10 cm,2.03 cm,3.22 cm,2.07 cm和3.16个,结果表明,达旗>赤峰>锡盟。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主根不分叉粗的甘草地上9个生长指标均有影响;除了达旗和赤峰的甘草在小叶数和分蘖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2.1.2不同环境下主根不分叉细的甘草地上生长指标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达旗种植甘草的9个地上生长指标地茎、株高、复叶长、小叶数、小叶长、小叶宽、顶叶宽、顶叶长和分蘖数的均值最大,分别为5.33 cm,68.18 cm,15.71 cm,9.45枚,3.25 cm,2.27 cm,3.31 cm,2.11 cm和3.23个,结果表明,达旗>锡盟和赤峰。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环境对主根不分叉细的甘草地上9个生长指标均有影响,达旗和赤峰、锡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2.1.3不同环境下主根分叉粗的甘草地上生长指标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达旗种植甘草的9个地下生长指标地茎、株高、复叶长、小叶数、小叶长、小叶宽、顶叶宽、顶叶长和分蘖数的均值最大,分别为5.35 cm,73.71 cm,14.67 cm,9.21枚,3.12 cm,1.89 cm,3.27 cm,2.11 cm和3.20个,结果表明,达旗>赤峰>锡盟。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环境对主根分叉粗的甘草地上9个生长指标均有影响,除了锡盟和赤峰之间的小叶数、复叶长和株高3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2.1.4不同环境下主根分叉细的甘草地上生长指标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达旗种植甘草的9个地上生长指标地茎、株高、复叶长、小叶数、小叶长、小叶宽、顶叶宽、顶叶长和分蘖数的均值最大,分别为5.39 cm,66.03 cm,15.49 cm,9.76枚,3.39 cm,1.95 cm,3.20 cm,2.07 cm和3.04个,9个生长指标均以达旗的最好,结果表明,达旗>赤峰>锡盟。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环境对主根分叉细的甘草地上9个生长指标均有影响,达旗与锡盟和赤峰间地茎、株高、小叶数、小叶长、顶叶长和小叶宽6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2.2地下生长指标

2.1.2.2.1不同环境下主根不分叉粗的甘草地下生长指标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达旗种植甘草的7个地下生长指标根粗(D1)、根粗(D20)、尖削度、全根长、主根长、鲜根质量和干根质量的均值最大,分别为16.25 cm,12.32 cm,0.76,54.65 cm,33.79 cm,75.72 g和42.32 g;侧根数是锡盟甘草最多,为2.95根;干鲜比是赤峰和锡盟最高,为0.62;结果表明,达旗>赤峰>锡盟。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主根不分叉粗的甘草地下7个生长指标均有影响,所有地下生长指标达旗、锡盟和赤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2.2.2不同环境下主根不分叉细的甘草地下生长指标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达旗甘草的6个指标根粗(D20)、尖削度、全根长、侧根数、鲜根质量和干根质量的均值最大,分别为14.12 cm,0.80,57.49 cm,3.30根,97.66 g和57.10 g;赤峰种植甘草的3个地下生长指标根粗(D1)、主根长和干鲜比均值较高,分别为17.83 cm、30.72 cm和0.61;结果表明,达旗>锡盟>赤峰。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主根不分叉细的甘草地下9个生长指标均有影响,赤峰和锡盟的干鲜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2.2.3不同环境下主根分叉粗的甘草地下生长指标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达旗种植甘草的7个地下生长指标根粗(D1)、根粗(D20)、尖削度、全根长、主根长、鲜根质量和干根质量均值最大,分别为16.25 cm,12.32 cm,0.76,54.65 cm,33.79 cm,75.72 g和42.32 g;侧根数是锡盟甘草最多,为2.95根;干鲜比是赤峰和锡盟最高,为0.62;结果表明,达旗>赤峰>锡盟。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主根分叉粗的甘草地下7个生长指标均有影响,除了锡盟和赤峰之间的小叶数、复叶长和株高3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2.2.4不同环境下主根分叉细的甘草地下生长指标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达旗种植甘草的7个地下生长指标根粗(D1)、根粗(D20)、尖削度、全根长、侧根数、鲜根质量和干根质量均值最大,分别为12.64 cm,9.54 cm,0.76,53.12 cm,2.66 cm,43.80 g和26.21 g;主根长是锡盟甘草最长,为27.78 cm;干鲜比是赤峰最高,为0.62;结果表明,达旗>赤峰和锡盟。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主根分叉细的甘草地下7个生长指标均有影响,除了赤峰和锡盟2地甘草的尖削比、主根长和侧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种植环境对不同种苗类型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

2.2.1色谱条件 色谱柱:Themo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色谱乙腈,流动相B:质量浓度为1 g·L-1的磷酸。梯度洗脱程序:0~15 min,18%A→19%A;15~16 min,19%A→21%A;16~33 min,21%A→24%A;33~35 min,24%A→33%A;35~49 min,33%A→39%A;49~56 min,39%A。不同时间检测波长:276 nm(0~25 min),360 nm(25~32 min)和250 nm(32~60 min)。柱温为 30 ℃;流速:0.6 mL·min-1;进样量:20 μL。HPLC图见图1。

图1HPLC图

A.混合对照品;B.甘草供试品;1.芹糖甘草苷;2.甘草苷;3.芹糖异甘草苷;4.异甘草苷;5.芒柄花苷;6.甘草酸。

Fig.1 HPLC chromatograms

A.mixed standards;B.licorice sample;1.liquiritinapioside;2.liquiritin;3.isoliquiritin apioside;4.isoliquiritin;5.ononin;6.glycyrrhizic acid.

2.2.2混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和芒柄花苷4.9,2.83,0.33,0.64,0.51和0.30 mg,用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溶解,定容至5 mL量瓶中,超声30 min,即得质量浓度分别为0.98,0.566,0.066,0.128,0.102和0.06 m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

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0.10 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20 mL,称定质量并记录,80 ℃加热回流1 h,冷却至室温,再次称定质量,用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2.4精密度考察 精密称取达旗基地移栽2年的甘草粉末样品,按照2.2.3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0 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6种成分的峰面积,计算得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和芒柄花苷的RSD值分别为0.46%,0.57%,0.56%,0.61%,0.67%和1.73%。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2.2.5稳定性考察 精密称取同一甘草分析样品,按照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20 μL,分别于提取后0,3,6,12,18和24 h进样,测定其峰面积,结果表明,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和芒柄花苷的RSD值分别为0.26%,0.32%,0.05%,0.03%,0.42%和1.36%。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基本稳定。

2.2.6重复性考察 精密称取样品6份,按照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20 μL,测定其峰面积。结果表明,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和芒柄花苷的RSD值分别为0.46%,0.40%,0.57%,0.38%,0.42%和1.64%。

2.2.7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2.2.2项下制备的混合对照品溶液0.1,0.5,2,5,15和20 μL,按照2.2.1项下色谱条件,用HPLC法测定其峰面积。以峰面积(y)对进样量(x)进行回归分析,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芒柄花苷和甘草酸的线性范围、回归方程及线性系数见表1。

表1线性关系和线性范围考察结果

Tab.1 Results of linear relationships and linearity ranges

化合物线性范围/μg标准曲线r芹糖甘草苷1.28×10-2~2.56y=3.1E+5x-7562.610.99999甘草苷5.66×10-2~11.32y=1.8E+6x+2002.510.99999芹糖异甘草苷1.02×10-2~2.04y=5.5E+5x+43205.3060.99996异甘草苷6.60×10-2~1.32y=3.8E+5x-7113.950.99999芒柄花苷6.00×10-3~1.20y=4.0E+5x-31490.390.99997甘草酸9.80×10-2~19.6y=1.1E+6x+18842.030.99999

2.2.8加样回收率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甘草样品粉末0.05 g,共6份,分别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分别加入对照品质量的80%、100%和120%,各2份,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20 mL,按照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照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20 μL测定;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和芒柄花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4%,102.25%,97.48%,102.33%,97.43%和97.49%;RSD值分别为2.30%,1.59%,1.34%,2.26%,2.03%和2.70%。

2.2.9不同种苗类型甘草6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用上述建立的HPLC法测定甘草中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芒柄花苷和甘草酸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每个样品平行进样3次。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4个种苗类型甘草的有效成分进行多重比较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至表5,以有效成分指标高的数量作为确定最优种植环境的依据。

表2甘草不同环境主根不分叉粗有效成分

Tab.2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the thick without bifurcation taproot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 ofGlycyrrhizauralensis

有效成分统计量P达旗均值/%中值/%标准差赤峰均值/%中值/%标准差锡盟均值/%中值/%标准差芹糖甘草苷15.5400.770.810.120.740.760.070.600.610.05甘草苷2.120.3471.311.430.341.311.310.111.311.330.18芹糖异甘草苷16.8500.230.230.040.220.220.030.170.180.02异甘草苷13.320.0010.250.280.060.210.200.020.190.190.01芒柄花苷24.4300.070.070.030.070.060.010.030.030.00甘草酸3.260.1962.562.670.662.562.540.132.382.380.25

通过多重比较和秩和检验分析可知:

(1)种植环境对主根不分叉粗的甘草中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和芒柄花苷4个有效成分均有显著影响,6个成分均以达旗基地最好;结果表明:达旗>赤峰>锡盟。

(2)种植环境对主根不分叉细的甘草6个有效成分指标均有影响,除赤峰和达旗之间的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和异甘草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芹糖甘草苷和芹糖异甘草苷以达旗最好,甘草苷、甘草酸、异甘草苷和芒柄花苷以赤峰最好;结果表明:赤峰>达旗>锡盟。

(3)种植环境对主根分叉粗的甘草6个有效成分指标均有影响,除了达旗和赤峰的异甘草苷和甘草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3个种植环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甘草酸和甘草苷均以赤峰最好,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和芒柄花苷以达旗最好;结果表明:达旗≥赤峰>锡盟。

(4)种植环境对主根分叉细的甘草6个有效成分指标均有影响,除了达旗和赤峰的异甘草苷和甘草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3个种植环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和芒柄花苷以赤峰最好,芹糖甘草苷和甘草酸以锡盟最好,异甘草苷以达旗最好;结果表明:赤峰>锡盟>达旗。

表3甘草不同环境主根不分叉细有效成分

Tab.3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thin without bifurcation taproot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 ofGlycyrrhizauralensis

有效成分统计量P达旗均值/%中值/%标准差赤峰均值/%中值/%标准差锡盟均值/%中值/%标准差芹糖甘草苷22.5400.650.680.060.700.660.130.420.410.05甘草苷25.2400.910.910.061.351.290.300.670.690.19芹糖异甘草苷22.2400.200.210.030.200.190.030.130.120.01异甘草苷22.8400.180.190.010.200.200.030.110.110.03芒柄花苷23.7600.050.050.000.080.060.040.020.020.01甘草酸26.4501.932.020.172.652.700.411.661.600.20

表4甘草不同环境主根分叉粗有效成分

Tab.4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branching thick taproot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 ofGlycyrrhizauralensis

有效成分统计量P达旗均值/%中值/%标准差赤峰均值/%中值/%标准差锡盟均值/%中值/%标准差芹糖甘草苷14.000.0010.650.660.040.810.800.030.480.490.03甘草苷31.1400.950.950.180.890.850.191.241.210.17芹糖异甘草苷2.380.3040.200.200.010.230.230.020.140.140.01异甘草苷23.3100.190.190.030.190.160.060.170.170.03芒柄花苷8.020.0180.050.050.010.060.060.010.030.030.01甘草酸160.0702.202.140.302.332.250.532.572.570.12

表5甘草不同环境主根分叉细有效成分

Tab.5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branching thin taproot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 ofGlycyrrhizauralensis

有效成分统计量P达旗均值/%中值/%标准差赤峰均值/%中值/%标准差锡盟均值/%中值/%标准差芹糖甘草苷17.6400.760.770.060.620.610.100.500.500.04甘草苷24.0801.191.200.251.451.410.250.760.670.30芹糖异甘草苷16.4400.240.230.010.190.180.030.150.150.02异甘草苷23.8300.230.240.050.200.200.050.160.170.03芒柄花苷10.960.0040.070.060.020.040.040.010.030.030.01甘草酸172.5702.642.610.182.642.620.491.931.820.53

2.3不同种植环境对不同种苗类型甘草产量的影响 每个基地建立16个小区实验田,各小区面积32 m2种植320株,同一种苗类型有4个小区共128 m2,1 280株。

2.3.1实验方法 各种苗类型按照采集的120株甘草的鲜品质量来计算亩产量(kg)。

2.3.2实验结果 通过称量计算不同种植环境的不同种苗类型的甘草亩产量得出结论:达旗基地主根不分叉粗、主根不分叉细、主根分叉粗和主根分叉细的甘草亩产量分别为505.04,235.11,651.38和229.16 kg;锡盟基地主根不分叉粗、主根不分叉细、主根分叉粗和主根分叉细的甘草亩产量分别为324.35,177.90,335.09和215.67 kg;赤峰基地主根不分叉粗、主根不分叉细、主根分叉粗和主根分叉细的甘草亩产量分别为215.95,120.07,279.18和121.77 kg。

结果表明,达旗基地4种种苗类型的甘草均比锡盟和赤峰的亩产量高。达旗基地主根分叉粗的甘草亩产量最高,达651.38 kg。

3 讨论

种植环境对不同种苗类型甘草的生长、质量以及产量有重要的影响。

(1)3个不同种植环境对甘草的生长指标、有效成分指标和产量均有影响:甘草生长指标:达旗>锡盟和赤峰;甘草有效成分含量:赤峰>达旗>锡盟;甘草的产量:达旗>锡盟>赤峰。综合以上结果,达旗基地在整体水平上比赤峰和锡盟的明显高,更适合甘草的种植。

(2)3个不同种植环境对不同主根类型种苗甘草的生长、药材质量和产量均有影响:主根不分叉粗种苗类型甘草:达旗>锡盟>赤峰;主根分叉粗种苗类型甘草:达旗>赤峰>锡盟;主根不分叉细种苗类型甘草:达旗>锡盟>赤峰;主根分叉细种苗类型甘草:达旗>锡盟>赤峰。综合考虑4个种苗类型的甘草达旗基地的均比锡盟和赤峰的甘草好。

甘草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历来有中医处方离不开甘草的说法,素有“国老”的尊号。甘草不仅在现代医学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还可作为新型的饲料添加剂[18]和食品添加剂[19],在化妆品[20]、畜牧[21]和烟草行业[22]均有大量应用。研究和掌握甘草的种植技术,可为提高甘草的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任玲.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5):227.

[2] 张明,邓毅.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药效学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5,28(4):156-159.

[3] 西力扎提·阿不来提,杨旭超,木合布力·阿布力孜,等.HPLC法测定新疆胀果甘草全草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2):130-132.

[4] Wang L,He Y,Qiu Z C,et al.Determina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in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by fiber optic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J].Spectrosc Spect Anal,2005,25(9):1397-1399.

[5] 李玉山.甘草酸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6,38(5):428-432.

[6] 吴航.甘草黄酮抗小鼠肝纤维化药理作用的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1):11-13.

[7] 李阳,高欢,朱庆均,等.甘草化学成分抗病毒活性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2):167-171.

[8] 张明发,沈雅琴.甘草及其有效成分抗糖尿病并发症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5,12(3):324-327.

[9] 毕礼明,陈英兰.甘草治疗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1):228-231.

[10]林洁,谷铭.甘草种植栽培技术[J].新疆畜牧业,2015,(4):55-56.

[11]Kameoka R,Yasufuku N,Omine K, et al.Developing licorice planting techniques with cultural experiments focused on the water conditions of greening soil materials[J].J Agid Land Studies,2015,25(3):97-100.

[12]杨辉,贾光林,刘志英,等.不同产地甘草主要有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4):289-294.

[13]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朱军,李晓瑾,等.甘草不同种植模式与土壤微生态关联性的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1):1474-1478.

[14]Xiaosu Miao,Rongxiu Liu,Hongpei Liu,et al.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eight-year-old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J].Agri Gene,2017,3:57-62.

[15]高家强,史龙,杨明秀,等.甘草膜下滴灌生产技术[J].农村科技,2017,(7):54-56.

[16]徐莺.阿勒泰地区甘草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乡村科技,2017,(5):36-37.

[17]梁帅杰,青梅,于娟,等.不同种苗类型甘草的质量评价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6):1459-1462.

[18]李世传,闫冰.甘草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与畜牧,2014,(2):28-29.

[19]彭雪萍,马庆一,刘艳芳,等.甘草抗氧化物在冷却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 28(4):67-69.

[20]王建国,周忠,刘海峰,等.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4,34(4):249-251.

[21]郭同军,朱宏斌,张俊瑜,等.甘草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4,41(9):105-109.

[22]杜宇,王欣林,朱龙,等.甘草色素优化提取及其热裂解产物在卷烟品质评价上的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2):178-181.

猜你喜欢
主根赤峰甘草酸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三七主根皂苷组分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黄芪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与GR24和IAA的关系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七主根形状分类方法研究
植物的“嘴巴”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