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五件事

2018-05-18 10:47李凌
考试周刊 2018年45期
关键词:备课教材目标

摘 要:上好课的前提,在于备课。作为语文老师,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备课,才能让课堂充满智慧,让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备课;教材;目标;内容;设计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故事表现了诸葛亮高超的“备课”能力:一备“气象”,根据风向断定第三日江面必有大雾;二备“人性”,根据曹操多疑这一特点,断定他定会以为强敌来攻,而让弓弩手射箭;三备“策略”,让鲁肃悄悄准备船只、草把,不让周瑜知晓。军事家备战,教师备课。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好课的前提,在于备课。作为语文老师,想要提高课堂质量,备课需要做好以下五件事。

一、 读厚教材

课标要求“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然而,现实中不少教师只读教参和教学设计,少读教材甚至不读教材,在课堂上往往照本宣科,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读书是最好的备课。检索、理解、运用、质疑与创新、评价与鉴赏,阅读的这些“五维度”能力,老师要先具备。教学每篇课文前,要认真、反复、深入阅读文本,对文本进行独具匠心的解读、加工、重组、调度,这就是我们说的“薄书厚读”。

全国小语专委会主办的“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关小学刘冰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荣获一等奖,刘冰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时提到:我要用我20年的阅读经验,呼唤学生的潜能,换他们40分钟的阅读体验。她结合自己对《红楼梦》的阅读与理解,采取适切的阅读策略如连结、提问、对比、图像化,指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读出“言外之意”,了解叙事艺术手法,获得一把开启《红楼梦》阅读的小小钥匙。刘冰老师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文本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厚度。深入研读教材,是每一位老师必须重视和坚持的必修课。

二、 定准目标

不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追求全面,目標定得过多。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发言中强调:“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科学的教学目标如同导航,引领课堂驶向成功的彼岸。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要把握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确定简明的课时目标。

著名特级教师石景章老师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荷叶圆圆》等课文时,确定的目标是“学会打比方”;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时,确定的目标是“抓住特征描述”。由此可见,教学目标不在于多,而在于简约,在于精准,在于落实。

三、 精选内容

课堂的40分钟是有限的,我们要让这40分钟发挥最大效应,就必须精选教学内容。定准教学目标后,依据“长文短教”的理念,从文本中选择本质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非本质的内容,则进行适当的简化。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显得简约、充实,而不是枝枝蔓蔓,面目模糊。

福州市中山小学陈瑾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白鹅》,在福建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她选择“鹅狗抢食”这一段落,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想像画面、合作朗读、漫画与文字对比,其余段落则让学生自由品读、漫谈感想。对教学内容的巧妙处理,凸显了教学智慧,更提升了学习实效。

长汀县童坊中心校张兴群老师执教五年级语文课《鞋匠的儿子》,在结课时讲了林肯的两个故事《擦皮鞋》《两面派》。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表现林肯机智善辩的事例很多,为什么单用这一个事例?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醒悟:写作要用典型的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还学习了写作方法,这样的课堂无疑多了一些“厚”度。

四、 简化设计

不少教师备课时,总喜欢作洋洋洒洒的设计,情境创设、合作阅读、角色表演、小组讨论、拓展升华……几乎包罗万象。这样的设计,产生的是迷宫般的课堂,迷失的不仅是教师,学生更是一头雾水,感觉好像什么都学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我们要做的是删繁就简,明晰教学主线,彰显教学要点。如:

·以朗读为主的教学

“一文三读”教学《山中访友》:字正腔圆慢读,读正确;一气呵成快读,读流畅;身临其境选读,读出味。

·以品读为主的教学

感悟童话教学《巨人的住宅》: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

·以赏读为主的教学

批注法教学《索溪峪的“野”》:“这是一篇的文章”“这篇文章好在 ”。“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

在这些简单、易于操作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安静地思考,用情地朗读,积极地交流。这样的语文学习,更朴实,更高效。

五、 率先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引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要的示范,能使学生豁然开朗;适当的引领,能使学生会心一笑。因此,要求学生读的,教师要先读;要求学生写的,教师要先写;要求学生想的,教师要先想。率先垂范的教师,总是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喜爱。

小语界大师于永正有一个习惯,在备课时,他总要反复诵读课文,在课堂上,他总会适当地朗读课文。如在执教《给予树》时,于老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他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观察老师的神态,体会老师朗读情感的变化,达到读文入境的作用。于老师说:“美文要美读。我体会到,教师读好了,就会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富有生气。不但使教学有成就,而且省力气。”于永正老师虽然离开了,但他的高尚风范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教师因读书铸就的备课灵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备课,这样我们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让课堂充满智慧,让学生高效学习!

作者简介:

李凌,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大同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备课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