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训练与书面表达的有效连接

2018-05-18 10:20尹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口语作文思维

尹好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偏见,认为只要把作文写好就万事大吉了,对于口语的训练则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对于教师所布置的有关于口语训练的作业持漠然的态度,丝毫不重视,不按照教师任务的安排进行语言训练。因为在学生之间都有着一定的不同,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说同学生的写之間产生了严重的分离和脱节。对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作文能力的提高产生了阻碍。因此,在语文的教学当中,将口语训练和书面表达两者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口语训练和书面表达有效连接的特点

1.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语文老师教授学生作文写作,这是一个漫长并且需要耐心的过程,不可以急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让学生懂得作文是什么,好的作文标准是什么。此外,还要通过有效的作文课堂来辅助学生学习一系列相关的语文工具,提高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深化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独立的精神以及健全的品质。

2.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结构和思维特征

中学生正在处于少年期,在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其特殊的心理和思维,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展开。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自尊感是非常强的,他们的自身意识能力是非常敏感的,内心的情感也比较丰富,比较复杂。他们的逻辑思维也由之前的直观行为思维逐渐的发展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再形成抽象的逻辑思维,再随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

3.符合当前写作教学的形势和要求

在现代语文的教学当中,学生在学习作文和口语的时候,进行互相评定和自我评定是种非常可行的方式。对于作文和口语来说,将两者结合之后,采取师生互相评定和学生之间评定的方式是比较可行的。

二、口语训练和书面表达有效连接的优势

1.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础,决定这孩子后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说与写是以听和读为基础的,同时它们又能使听和读更为简易的理解,并推动着听和读的发展。四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少一样也不可以。口语和写作的相互交替能够促进这四种能力的平衡发展。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他们的各项侧重点也不同。要想增强学生的语文才能,学生的这四项能力就必须同时提升。

2.活跃语文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口语和写作的互相交替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启迪学生的思想,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身心愉快的得到各方面成长。教师只要持续的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口语训练和书面表达“分合有术”的效果将会得到显著体现。

3.满足社会需求的“能说会写”的人才

“说”与“写”的内容都是实际的,有价值的。实验证明,在现代社会中,“能说会写”的人较“说、写分离”的人更有能力,不管在哪一个工作岗位,都处理的得心应手,更受社会欢迎。因此,语文老师的工作使命不只是教授理论知识,还要教授社会技能,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增强自己的综合才能和修养。能说会写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不可小觑的优势,能助学生取得优胜。

三、口语训练与书面表达有效连接模式

1.师与生口语、写作的互动

在口常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键,这主要涵盖了学生的个体以及群体同教师之间所进行的交往过程。教师要积极的投入到学生的集体当中,聆听他们的意见。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用丰富的知识去启动和感染他们,促进他们思想火花的迸进。在诗歌《乡愁》当中,理解余光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极其必要的。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地理环境下,海峡两岸没有实现统一,体现了怀念家乡的感情。要表达的也是千千万万的在孤岛漂流的人的一种思乡情怀,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以及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如何的引导学生来对诗的主旨进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一起进行讨论和研究,一边进行图画的分析,来逐步的对作者的诗意进行更有效的理解。这样的情况下,一组“乡愁”的多个客观的事物,如邮票、坟墓以及海峡等,都以自身的意境呈现出来。整个画面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自身的欣赏,还在于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进行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随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出了在孤岛当中,诗人思念祖国大陆的感情,体现他对中国的热爱,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当然,这样的课堂效果以及师生之间所产生的互动不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要创新教学流程设计,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师生之间互动的良好氛围。如在讲授《最后一次讲演》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随后提问“看了这篇文章你想说点什么”,通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来让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思考,使他们愿意交谈。或者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名人故事的引入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要不断的对课堂的氛围进行调整。充分的把握任何一次机会,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心声。并且让学生将所沟通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或者是课堂上的一个小事件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心领神会,深刻的体会到老师的思乡和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呈现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完全一致,而且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在这样的状况之下,课堂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生与生口语、写作的互动

学生之间所进行的口语和写作之间的互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程度决定其成绩的好坏,还会影响后期的学习效果。但是这类因素通常会被忽视。实际上,与同伴之间所进行的互动是极其重要的。在合作教学当中,要将课堂主体完全的交给学生自己去把握,让他们相互之间不断进步,一起提高。作为一个未来要走向社会的人,要具有用他人视角来看待问题的能力,要学会与同伴相互协作、真诚互助。这样的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知汲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他们的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使这些学生逐渐的树立起自信,学会沟通,不畏惧同别人进行交往,使得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得主体得以全面发展。学生之间的说与写的互动能够在更深的层面上体现了思维之间的“互动”,这是不同思想之间的碰撞以及心灵的交流。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要区别的是课堂表面所呈现的热闹的氛围以及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发言不是真正的“互动”。如果盲目的对“互动”进行追求,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思维,仅仅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是不能够获得应有的课堂效果。如当《陌上桑》这一课程学完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该如何对这个故事进行续写”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在对自己的故事进行了一定构思时,其他的同学会存在不同的反应,课堂的效果很好。这表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说话以及写作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互动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陌上桑》整节课的知识,还对课文的情感以及感知都有了一个把握,这是深层次的“互动”。

3.小组间口语、写作的互动

小组口语、写作的互动的进行是基于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上,具有整体的意识。教学时进行说与写之间互动,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来进行: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两个大组:甲组和乙组。这两个大组下再分成A和B两个小组:甲组当中的A小组对老师所引发的问题进行讨论,由该组的B小组的同学记录,之后由其中的一名同学收集整理,并在五分钟之内将完成的文章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布,由全班的同学进行点评。最后仍由B小组不断的对文章进行修改完善。当这一文章定稿,老师可以再提出另一个话题,这一次由B组同学发表意见,A组的同学来记录,随后进行整理。这过程中,甲乙两组都在进行互动,这样经常性的互动会对学生的说话、思维以及组织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后期教学的发展。总而言之,在对说与写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时,要注意两点:“并举”与“分合有术”。

为了达到培育更优秀的思考和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要从说、写着手,应用说、写相互变换的方法,达到抓住要领,全面发展的目标。

作者通联:江苏灌云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口语作文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