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写挂钩法”的具体运用

2018-05-18 10:20裴松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散文诗范文习作

裴松

大家都知道,能否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挂上钩,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关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必须运用“读写挂钩法”,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挂钩,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那么如何进行读写训练呢?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

一、读读写写:先读后写,读中学习写作

任何一种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模仿。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以阅读为基础,做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读为基础,先读后写,从读中学写,仿中求创,由仿到创的过程。当然,习作源于模仿,但模仿本身不是目的,模仿的目的在于创新。

古人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需要样板,教科书就是最好的范文。学生作文先入套,模仿;再出套,创新。学习写作,必须先读后写,模仿范文的内容、词句、手法,取其精华,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把范文的写作同学生学习和运用相结合,让学生从中借鉴,然后有意识地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例如,《拿来主义》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提出“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了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我点拨之后,让学生以“坚持”为话题,进行仿写,把范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作文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写写读读:边写边读,以读帮助写作

茅盾指出,“边写边读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学生写完作文后要再阅读,在与范文的比较中,排其欠缺,琢磨提高。读写结合,在阅读中培养感性认识,在写作模仿中展现理性思维。这样的阅读与写作学习才更为完整。例如,在教完《故都的秋》一文后,我就安排学生写了《家乡的春天》。然后,我让学生交叉评改。评改中,我指导学生把同学的作文与范文相比较,找出习作的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我选出好、中、差三篇习作,与范文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习作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一“写写读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分析和作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读中思写:读中感悟,提高语言技巧

叶老认为: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诵读、多揣摩。有的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我就让学生将优美的语句进行圈点,熟读或者背诵,再运用这些优美的语言或好的词语而写一段文字。比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在学生背诵下来的基础上,就文章的第四、第五段,我让学生仿写某一景致,并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景致的情感,注意使用圈定的一些叠词、动词,还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先是体会到优美语言的美感,然后加以运用,成为自己的语言。

四、写中忆读:写中回忆,发散写作思维

学生在写作时,可能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这时,我就指导学生回忆读过的文章的内容及思路等,从而展开写作思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老师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求异,推陈出新。

在实践中让学生自由选材、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发现,他们观察视野在不断扩大。

五、以读导写:大量阅读,以读指导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在教学中尽量从任何一个阅读文本中挖掘出有用的写作借鉴。让学生带着写作的目的去阅读,最能发现文本的妙处。这是一个高度的思维过程,是动态的、功利的、主动的阅读,而不再是毫无目的泛泛的一般领悟(诸如读顺句子、读懂文字和对文章几个词语等);它是居高临下的一种态势,是积极的阅读;是抽象、归纳、综合等复杂活动的结果。这必然会促进阅读的质量,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写作收获,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六、以写促读:训练写作,促使学生阅读

有些同学对阅读课如果产生不了兴趣,不能深入领会要旨,或无法发现美点,我们又可以通过写作找到突破口来促进其细致地阅读。比如学习散文诗单元时,布置一篇散文诗的写作。学生对散文诗不了解,就觉得困难。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就成为主观的愿望。这时可趁势介绍一组诗歌和散文诗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白散文诗既是散文,句子长短不一,表达比较自由,也是诗歌,因为它具有诗歌的形象化和曲折含蓄的特点。如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鸟》,是借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又如,舒婷的《致橡树》,作者的爱情观不是直接抒发出来的,而是塑造了一棵个性独立的木棉树来寄寓的。臧克家“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讲的是:有的人欺压人民,有的人服务人民。但是这一抽象的意思却用了形象的语言,使我们看见了动作,听见了声音,在对比中对两种人产生鲜明的印象。散文诗的语言就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写”促进了“读”。“以写促读”就是为了写作而追溯至阅读,获取直接经验的一个过程。

鲁迅先生曾谈到写作经验时说到:“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获方法。”因此,要使学生致力于读书,教师必须抓住“读”这个根本。以读为本,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作者通联:四川渠县中学。

猜你喜欢
散文诗范文习作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散文诗创作需要突破
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
春色几许(简谱)
提起散文诗,我总难免悲壮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习作展示
学滑板的启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