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评价的生成

2018-05-18 10:20熊传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建构价值观

熊传海

语文教学评价的生成,表现在个性化评价,学生参与评价和人文精神的评价。评价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培育,完美人格的建构。

一、个性化评价

每个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文化背景、智力水平、理解能力等存在差异,如果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建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仅适用于教师的教,对教学评价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策略。只有如此才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既不骄傲自满,也不灰心丧气。如两位同学作文成绩同是80分,应指出一个是因为内容有新意,一个是构思有特点,或采用“分数加评语”的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缺陷,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二、学生参与评价

预设性语文教学评价一般都是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评价的结果。这样的评价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时还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我们认为,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从评价标准的制定到评价内容的选择再到评价方式的选用都应该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学生就是一个同教师具有平等地位的主体,他既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参与了整个评价过程,他们才会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承担责任,同时减少教师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自己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只有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习慣,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兴趣,促使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建构。

三、人文精神的评价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评价几乎是个盲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实际教学评价中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的评价却没有受到高度重视。语文教育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认识观。”因此,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的评价是学生独立人格、灵魂建构的必然要求。

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的评价确有最大的困难。因此,人文精神和素养是内隐的、主观的,很难通过量化的形式进行评价。就拿语文高考来说,现在也只能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至于这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无法通过一张试卷考查出来的。不过,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代表的文化精神和素养的养成是在平时点滴积累起来的,这需要教师注重平时教学和生活中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点滴评价,例如有的地方实现档案袋评价,把学生的平时的点滴表现一一记录下来,作为以后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几年下来,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比较全面的展现在评价者面前,教学评价就现得有的放矢了。

作者通联:湖北公安一中。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建构价值观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我的价值观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