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美术教学的“红”“黄”“蓝” 甄别形成高效课堂

2018-05-18 10:47沈云中
考试周刊 2018年45期
关键词:高效反思新课程

摘 要: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的新时代,美术教师要不断塑造自我,及时反思他人和自我教学的得与失,仔细甄别,为形成高效课堂而不断地努力。

关键词:新课程;术教学;反思;高效

随着当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艺术素养作为人类文明的必备素养,正被人们更为普遍的关注,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我们不能把美术学习看作是一种单纯地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作为一种文化来对待,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更应该重视培养人文素养。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强调情感体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科综合以及社会实践的探索。在此前提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发展的需要出发,主动探究新形势下美术教学的新教法、新学法,为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铺桥架路。在走向新课程的过程中,老师们在观念、教法、师生关系、评价等方面历练着新与旧的碰撞。一方面骨子里是沉淀已久的“百年老字号”,另一方面却试图驾驭风驰电掣的磁悬浮列车。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不断塑造自我,及时反思他人和自我教学的得与失,仔细甄别,为形成高效课堂而不断地努力。

反思之“红”:美术课中跨学科的含量多少合宜?

课程的综合化,在目前是一个趋势。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美术教师可以说充分注意到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并且大胆尝试。有时,美术综合课上成了教师素质的展示课。例如:《小企鹅找朋友》一课,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新老师上的一节颇有争议的教学环节。

1. 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2. 儿歌练习《小企鹅》

3. 学习歌曲《小企鹅》,边唱边根据歌词内容学画企鹅。

4. 了解、介绍企鹅的相关知识。

5. 画一幅《小企鹅找朋友》的画。

6. 演唱歌曲《拉钩钩》,扮演小企鹅与小动物在一起玩耍。

甄别观点:整个教学环节看,老师利用动物、音乐等元素,把课堂气氛渲染得十足。学生又唱又跳还学了知识,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看上去十分热闹。但听课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这是音乐课、美术课还是科学课?“美术味”在哪里?热闹之余,静下心来反思,是不是有点综合过头,顾此失彼了。一节课40分钟,画画占了10多分钟,学生的绘画时间得不到保证,画面质量可想而知,更谈不上创作思路了。在唱的方面,学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诚然,基于综合理念,美术课中会不同程度的涉及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这些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美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如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其他学科或者艺术门类的方向,用音乐、科学、形体等内容作为美术课学习的“佐料”甚至探究方向,那美术课岂不是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吗?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美术的本体属性和本体文化,显然这是对学科综合的曲解。

反思之“黄”: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单刀直入法更有效吗?

先看《有趣的拓印》一课的教学片段。(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的布置提前预习了课文,并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拓印材料)

师:小朋友一定知道有许多东西可以拓印吧!

生:老师,我拓印了树皮和树叶。(学生自豪地举起作业)

生:我知道硬币可以拓印。

生:我知道粗糙的墙可以拓印。

生:我知道汽车轮胎可以拓印。

……

甄别观点: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参与性,老师采用了时下很流行的启发式的学习方法。但一节课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种举一反三式的无休止的能动花去了宝贵的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倒不如开门见山地说:“除了小朋友今天带来的这些用布、树皮、硬币、粗糙的墙以及轮胎等材料的拓印之外,聪明的你还知道其他许多东西可以拓印吧?”这样,既是学习的铺垫,又是言简意赅,引入思考的开门钥匙。

反思之“蓝”: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情感性怎么显现?

美术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综合与运用”整合在一起并强调其促进与优化作用。那么,情感在课堂上怎么显现?

例:二年级美术《二方连续》中的教学环节

教师示范剪法后,布置学生尝试练习。要求先折纸,再画,最后再剪,剪时注意纹样不能剪断。作业中主要出现了两种错误。

错误A:没有折纸,直接在纸上画了几样不同的图形,剪成了没有连续纹样的作品。师问:同学们,大家觉得这幅作品怎么样?学生的答案主要有两种:①他剪错了,不是二方连续;②剪得很漂亮。老师问作者: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我觉得有花有草有动物,这样的花边才好看,我觉得我剪得很棒!师评价:对,你这样剪也很好看,真棒!

错误B:学生将连续的纹样剪断了,掉了下来,成了一个一個单独的纹样。师说:剪断了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贴的时候贴到一起就好了,单个贴也很美丽。师随即赞许:你的想法有创意,很聪明!棒!棒!你真棒!

甄别观点: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教学中用赞美的语言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个性思维,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但是,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一味地鼓励,生怕伤害了学生的情感,以至于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上也不惜妥协。鼓励性评价固然重要,但是,对错误的回答错误的作业也说好,连明显的错误也不予指正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以上仅列举了几例课堂片段。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同时,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不断甄别,形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作者简介:

沈云中,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

猜你喜欢
高效反思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