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5-18 11:20卢东霞
读写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丛书教材方法

卢东霞

摘 要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我校的推进,我惊喜地发现,我所任教班级的阅读氛围更加深厚了,学生阅读兴趣更高了,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现谈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我的一些粗浅做法。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064-02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这句话在近两年广为流传,这句话的直观意义是显然的。我们都知道阅读是每个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着重大影响。在全国推进语文大阅读的热潮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与生活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特征,以编写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的实验教材(又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载体的语文学习体系。其中的“主题”依托教材单元主题,或者说,是教材单元主题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延伸。《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则以教材中某一单元主题或其中一篇课文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其“例子”作用,从作者、体裁、内容、情感、写法等角度,做相关、相近、相反、相对的延展链接,构建新的课程资源。

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我校的推进,我惊喜地发现,我所任教班级的阅读氛围更加深厚了,学生阅读兴趣更高了,閱读能力也有所提高。现来谈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我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授完《长城》一文后,学生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久久地感动于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而不能自拔,孩子们还通过资料袋了解到了我国有多个景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他们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景点就更感兴趣了。他们通过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的《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土楼归来不看屋》、《兵马俑的规模》、《苏州园林》等多篇文章,对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还让孩子们把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回去和家长分享,和家长一起阅读。班上还有部分家长向孩子承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到假期就带他们去最感兴趣的景点玩赏。这样一来,学生对阅读就更感兴趣。可见,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结合语文主题丛书以及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肯定和赏识,带给学生阅读的动力

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给他们以鼓励信任、完善自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综上所述,我认为可以通过肯定和赏识,带给孩子阅读的动力。

记得在上《蟋蟀的住宅》这一课,学生展示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还了解到哪些小动物的特点呢。班上一向不爱看书的黄明涛同学因为在假期看了不少关于小动物知识的百科全书,我随即表扬了他的知识面广泛,懂的可真不少。没想到的是尝到了阅读甜头的黄明涛同学不但通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收集了蝉的卵、夏天的昆虫、动物的“睡眠”更小动物的相关文字资料,还把收集到的资料配图带到了班上和同学分享。就这样,他由原来的不太喜欢阅读爱上了阅读,原因是语文老师总能不经意地发现并肯定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阅读给他带来了自信。如果你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鼓励学生阅读,学生能不喜欢阅读吗?肯定他们,使他们不断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原来我有这么多优点,我正在通过阅读不断进步,显而易见老师的赞美与欣赏就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这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阅读动力。

三、做好教材和主题丛书的整合,有效落实课内大量阅读

我们语文教师在每教完一个单元需要对学生进行补充和拓展阅读时,总要花费一番心思才能找到相关主题的补充阅读,这样往往费时费力,而学生在学完一个主题后,想继续再读下去的兴趣已经被长久的等待磨灭了。而《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在这一方面恰好解决了我们在教学中的这一难题。比如我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我就整合了语文课本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以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成都的春天》《彩蝶树》这四篇文章。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我们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桂林山水》。总结出作者通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具体形象地进行描写方面的重点句子,反复品读、多层次深入感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最后引导学生用这种品读细节的方法读《主题学习1》的《成都的春天》《彩蝶树》。要求学生读课文写批注,结合《成都的春天》一文内容,归纳出成都花木的特色;作者主要写了彩蝶哪几方面的内容?彩蝶树是怎样的一种树?就这样,通过教材和语文主题丛书的整合,短短的一节课,学生阅读了相关题材的四篇课文,感受了风景的优美,也学到和掌握了抓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真正落实了课内的大量阅读。

四、合理利用校本教材,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我校集语文主题学习教研团队的力量,开发设计了富有学校“福”文化特色的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精品阅读笔记本》。我通过《精品阅读笔记本》向学生推荐了阅读的方法,以及推荐了“读好书”的书目,主要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一)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于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

3.品味性的精读。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精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錄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喜,或憎,或疑,或思,如用横线、波浪线、圆圈、方框、米字符号、三角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在文章旁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感受用字造词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写体会、创作配图、交流感受等。我们设计的《精品阅读笔记本》给学生划分了故事散文类、古诗词类、说明科普类的读书摘抄笔记引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可以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感情、理清文章条理等,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在我校推行语文主题阅读的进程中,进行广泛的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鉴于此,我提出了以上一些粗浅的看法。不过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够高度重视并坚持努力探索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可以提高的。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能力必定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4).

[2]“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题组.反三归一质从量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论?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2(Z3):9-12.

[3]卡耐基著,马剑涛,肖文键译.卡耐基口才的艺术与人际关系[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4]中国教育的觉醒—陶行知文集[M].群言出版社,2013.

[5]苏霍姆林斯基著,毕涉芝等译.育人三部曲(苏霍姆林斯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丛书教材方法
教材精读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