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层次作业设计培养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018-05-18 11:20容丽
读写算 2018年26期

容丽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以后学习工作的技术工具。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通过课程内容的各种设计或课堂教学多样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多层次作业设计;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146-0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多层次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却依然关注不够。

一、核心概念

多层次:层次即系统在结构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教师是作业设计的主导者,学生是作业的执行者。教师可通过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段特征出发,设计不同梯度,不同类别的作业;从而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简单、缺乏应用等传统作业方式。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数学化”理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處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有效教学理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研究意义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学生理解了课堂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有了一定逻辑思维后,必须通过练习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认知与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为了能够保证不同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得到思维的进一步延伸,所以要求教师布置练习作业要从不层次进行训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出多样性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给学生说明不同形式作业要求,其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已达到培养逻辑思维的目的。

为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因此,广大一线教师走进新课程必须面对并解决的具体问题,对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问题解决等素养能力,也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四、培养思路简析

通过多层次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载体,以“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核心的目标,让作业成为数学课堂的延续,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创造力、动手操作、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为教师提供一套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科学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作业设计方式,使教师重视并正确对待作业设计,转变教学观念,避免重复、晦涩、高深的低效率题型。引导教师学会自编自选题,多挖掘生活、生产中的现实题,从而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让学生摆脱束缚,还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走出身心倦怠的泥泞区。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素材,锻炼自编作业等数学素养。使学生摆脱沉重的作业负担,弄清题型规律学会挑选做题,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重新审视以往的作业设计,树立全新的作业设计理念。通过探索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体现学生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1(08).

[2]张跃升.论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及主体意识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