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习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8-05-18 11:20苏宁
读写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作存在问题

苏宁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对于作文总是有害怕之心。农村的孩子,见识少,课外阅读少,观察少,所以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言之无物或者东拼西凑,有的学生干脆照着作文书胡乱的剪接拼凑。很少有人能把作文写得像个样子。对于这种情况,我在长期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习作;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174-01

一、小学生作文中出现常见毛病

(一)照搬生活

有一位学生写《寒假中的一件事》,记叙了爷爷出殡的经过,该生爷爷生前任卫生院副院长,业绩比较丰厚,通篇夹叙夹议,生动地表达了对爷爷的缅怀之情。文章最后写:“火化回来,我凝视着爷爷的骨灰盒,冷冰冰的,壁上挂着挽联,白花花的,屋里空荡荡的。真是‘人生如梦呀,爷爷一生得了那么多奖章,证书,如今,有什么用啊……”

(二)一叶障目

有一位学生父亲患严重的心脏病,去上海一家医院动手术,该生在文章中對医生手术的高明,护士护理的到位,都赞扬到了,但,笔锋一转,“父亲手术的成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是螃蟹,是甲鱼,是厚叠叠的红包!”最后点题说“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新风尚!”还给“新风尚”三个字加上大大的引号。

(三)做作造假

有一位学生以《真假雷锋》为题写篇作文,文中说一个星期天,他在大街上发现一个青年帮助一位抱着孩子、挎着包袱的农村大嫂,去找进城打工的丈夫,送到目的地,那青年竟伸手索要带路费。在那位大嫂为难之时,该生掏出打算进书店买书的20元钱,结果“真雷锋”把那“假雷锋”吓走了。事后了解,该生并没有掏钱给那青年人,后面的情节是编造的,也是“假雷锋”。

二、原因

(一)年龄幼小,涉世不深

小学生刚刚步入人生,阅历浅,知识少,各方面处于幼稚和成长之中,对人间的真假善恶,毫不掩饰,往往是捧出一颗天真纯洁的童心。

(二)社会现象,良莠难辨

社会生活,大千世界,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小学生认识生活深度不够,尚不会从时间、空间不同的位置去对事物作正反两方面的分析。

(三)教不得法,观察力差

小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尚在培养中,对某些问题常常只有一种直觉,一种感性认识,犹如浑金璞玉样,虽然可贵,却并不成熟,如何形成文字的“意”需要得到老师的陶冶和雕琢,然而现状不如人意。

三、危害

小学生作文出现常见毛病,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本来,小学生作文不过是一种练习写文章的作业而已,不应要求过高,文章中流露出不健康的东西,是应该被允许的。但是,我们在训练中,又要重视它,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要让他们从小既懂得作文,又懂得做人。小学生作文是为人的生打基础,这个基础的好坏会影响到他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而言之,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怎样对待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常见毛病,远远不止作文教学的本身!叶老生前曾说过“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于做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完全应该让小学生多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少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做到在作文中育人,在育人中作文。

四、对策

(一)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上下功夫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小语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已经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才去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因此,在整体学校教育中,尤其是语文的教学,每篇课文都是给人讲一个道理,激发读者的爱憎感情,从中受到教育,我们就必须在指导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分清对错,认准是非。其次,对学生阅读书刊,看影视片,也需要加强指导,有些影视片反映深刻的社会主题,反映形式是以案情、爱情为线索,如不加正确指导,小学生往往忽略主题,迷醉于细节之中,接受负面影响。再次,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世界观,一言一行都处于学生严格的监督之下,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

训练思想,就是发展思维,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弄明白事情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发展,生活经验就会不断丰富充实起来。众所周知,要提高作文能力,必须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要从小就注意培养。观察事物是分析事物的前提。观察时要注入自己的感情去体验,感情丰富,观察就细致,研究就深入。要教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正如吃东西要经过牙齿咀嚼和肠胃消化才能吸收其营养一样,要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具体事物,同头脑中的正确观点联系起来,才能认识事情的本质,理解为写作材料。

(三)在指导修改中提高

客观事物经过反复研究才能认识清楚,在作文能力训练中,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作文修改中提高认识,从而避免出现常见毛病。在具体操作中,我以为应注意以下三点:其一,多批少改。发现同题,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要扣帽子。其二,多疏少堵。对不能抓住事物本质而产生的看法,教师有责任去帮助净化小心灵。其三,多指导,少包办。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修改同样要突出主体作用,教师不能越俎代疱,包办代替。对有常见毛病的习作,不要作讲评材料,也不宜在班上宣读。

总之,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探索中积累,并在积累中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习作存在问题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