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初探

2018-05-18 11:20何一鸣
读写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鉴赏古诗词能力

何一鸣

摘 要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许多哲理。学习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本文试从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自赏自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

关键词 古诗词;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Q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200-01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许多哲理。中国古诗词诗含蓄隽永,对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我的宗旨是: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自赏自析,在自学中享“渔”而得鱼。

一、品读古诗词字词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浓缩化、形象化的语言。对于精炼的诗歌语言,鉴赏时需要细品而悟其味。如齐已《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可谓传神矣,让我们看到皑皑白雪的原野上,一枝寂然独放的梅,它不仅是率百花之先而放的早梅,更是率众梅之先一枝独秀。此“一”字有画意,点出了此梅超越领先的不凡神韵。

王维是运用“空”字的行家里手,可谓妙笔生花,达到了“空”字不空、词“空”意丰的效果。《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是“空旷”之意,正面描绘了鹿柴附近傍晚时分,深山里寂静深幽、杳无人迹的景象,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安静幽深的境界。一个“空”字,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隐居者安闲的心境。《山居秋暝》中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鹿柴》一样诗人将“空”置于诗之首意蕴颇多。一在点题,写出了雨后深山的清新、幽然、旷远。二在反托下文的浣女渔舟。第三,离开宦海远离市朝的吵闹、喧嚣、烦扰,耳边心中感到特别的清净、空灵和惬意。因此,“山居”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空”,即寂静空灵远大。像这样的鉴赏就不是肤浅或玄化的。

二、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品读意境,要善于在客体描写的对象中知入知出。

(一)理解古诗词情景交融之情境

一首优美的诗歌说它意境美,富有“诗味”往往表现在情景交融上。正如王夫之所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柳永《雨霖铃》就是一首满溢着意境的情感之美的佳作。词中情景交融图:寒蝉雨歇——晚秋送别之景(凄清冷落);寒蝉凄切——触动离情别绪(渲染凄清气氛);长亭——送别之地(千里相送,终有一别);骤雨初歇——天不留人(分手上路);烟波暮靄——别离情景(愁思绵绵);杨柳依依——留(“柳”谐音)恋;晓风残月——凄清伤感。作者组合了一组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或景中见情,或以情带景,创下了一种浓烈的离愁哀怨之意境氛围,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国维之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理解唤发情感之形象美

理解(形象)尽可能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情景。看诗歌是写自然界的景还是抒发人文化的情;看是借助自然景象并赋予人格化的形象,还是直接表现主人公的身影。刘禹锡言“境生象外”,“象”即诗人所描绘的融入了其主观情感的物象。古人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以美的形象焕发情感。

(三)品读含而不露之意境

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还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音”。对此要善于披文入情,沿波讨源,领略幽深的思想,揣摩隐晦的情感。

三、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词情感的表达,意境的塑造,通常是要借助艺术手法来完成。只有鉴赏表达技巧,才能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欣赏古诗词必须读准表现手法,尤其是要辩明鲜明的烘托,巧用的典故和虚实相间的妙處。

(一)烘托鲜明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烘托有人烘托人,有物烘托物,有物烘托人。我国古典诗歌常常利用美感的差异性,利用心情不好同美景的矛盾,来渲染和烘托内心不快的情绪。这种写法可使诗歌更含蓄,更深邃。

(二)典故巧用

古诗词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欣赏典故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出处;二是表达的内容和诗表达的感情;三是用典的特色。

(三)虚实相间之妙

古人创作常用虚实相间,相辅相成,这既能传情达意,在艺术上又能奏奇功,获佳趣。

四、掌握古诗词的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递主旨的字句,读透诗眼,能容易地把握诗的中心内容和领会诗人的情感。

五、鉴赏古诗词的背景、作者、风格流派

鉴赏古诗词除以上四点外,鉴赏古诗词的背景、作者、风格流派,那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多了解诗人的人生背景、创作的历史背景,就更易把握诗词的意蕴,揣摩诗人的心境。

总之,在注重整体性,注意层次性,突出主体性的原则的指导下,运用上述方法教学研讨古诗词,在操作上既省时又省力,学生学起来也有条有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教者“因其固然,恢恢乎游刃有余。”而教师则遇难不难,其势犹如破竹。教与学双方如食甘饴,如沐春风,不觉其苦,只觉其乐。

猜你喜欢
鉴赏古诗词能力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猜诗词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