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05-19 02:11许小红
当代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胰腺胰腺炎重症

许小红

在各类急性腹部症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较为常见类型,该症病发较为突然,且发展速度极快,且存在有累及患者胰腺连同其他脏器的情况,将对患者健康造成极为严重损伤,更甚至于危及到患者生命。在该症的作用下,该部分患者多存在有代谢紊乱、胃肠道功能受损,营养状态欠佳的情况。虽然在治疗方案持续完善的情况下,患者各方面临床症状可在短时间内改善。但依旧需要对该部分患者营养补充加以重视[1]。就临床实际治疗方案可知,以肠内营养治疗以及肠外营养治疗的使用率居高。本次研究就侧重针对两种营养支持方案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76例(均在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8月所接诊病例中随机抽选而来),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于组内取38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为观察组。余下患者则需要按照肠外营养治疗的方式进行,为对照组。从患者构成上可知,观察组由男20例,女18例,年龄48~68岁,平均(53.82±1.02)岁。而对照组则由男19例,女19例,年龄45~69岁,平均(54.79±1.68)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有上腹疼痛症状,且经过各方面检测均得到确诊。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其中观察组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展开。借助胃镜,针对鼻饲管进行放置到患者Treitz韧带下30~40 cm的位置处。该营养支持需要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开始进行。确保患者在意识清醒,且不存在有消化道出血或者肠梗死的情况下展开。按照鼻饲管24 h持续进行滴注的方式进行给予治疗。且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从慢到快,从少量到多量的方式进行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且主要给予患者米汤、糖盐水、菜汤、牛奶等容易消化的食物。而对照组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则需要按照肠外营养给予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时间同样在入院后24 h开始。需要结合患者具体体质情况,针对患者糖分、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以及电解质的摄入量合理进行控制。且所提供营养的总体热量需要和观察组基本保持一致。且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血糖水平合理进行控制,确保患者血糖维持在5.0~11.0 mmol/l之间。两组患者在本次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每日需要给予的能量消耗值均按照Harris-Benedict进行计算。同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有发烧、感染或者活动等症状针对患者每天给予量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对比治疗中需要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展开统计。同时,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血淀粉酶、前白蛋白水平展开统计。此外,更需要针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于本次对比研究中,涉及两组患者有关各方面数据都按照SPSS 19.0展开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统计 观察组仅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表现为胰腺坏死伴组织感染,1例表现为泌尿道感染,剩余1例则表现为肺部感染;而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则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表现为胰腺坏死伴组织感染,2例表现为泌尿道感染,1例表现为肺部感染,剩余2例则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比可知,观察组存在有明显优势(χ2=13.028,P=0.000)。

2.2 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基本指标对比分析 在入院治疗时,检测可知,观察组血糖水平为(8.45±1.02)mmol/l,对照组为(8.12±1.69)mmol/l(t=3.928,P=0.187);在血淀粉酶水平方面,观察组为(1 323.34±213.82)IU,对照组为(1 318.72±120.82)IU(t=1.827,P=0.271);在血清白蛋白水平上,观察组为(24.74±1.78)g/l,对照组则为(24.93±1.39)g/l(t=1.987,P=0.728);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上,观察组为(0.14±0.02)g/l,对照组则为(0.15±0.03)g/l(t=1.682,P=0.873);在血清转铁蛋白上,观察组为(1.724±0.72)g/l,对照组则为(1.58±0.38)g/l(t=2.089,P=0.772)。在持续进行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为(6.21±1.02)mmol/l,对照组则为(7.73±0.89)mmol/l(t=12.029,P=0.001);在血淀粉酶水平方面,观察组为(737.23±132.83)IU,对照组为(678.38±134.83)IU(t=12.938,P=0.013);在血清白蛋白水平上,观察组为(26.99±1.23)g/l,对照组则为(28.98±1.12)g/l(t=9.737,P=0.013);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上,观察组为(0.17±0.01)g/l,对照组则为(0.14±0.02)g/l(t=9.083,P=0.015);在血清转铁蛋白上,观察组为(1.98±0.03)g/l,对照组则为(2.01±0.21)g/l(t=7.827,P=0.023)。

2.3 免疫指标对比分析 结合两组患者在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方面,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免疫指标比较(x±s)Table 1 Comparison of immune parameters after treatment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

3 讨论

在各类急性腹部疾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较为常见类型,在临床存在有极高的发生率。且该症发生较为突然,且发展速度较快,若未及时施于针对性治疗,很容易对患者健康造成更为严重损伤。且从临床接诊情况可知,该部分患者多伴随存在有全身多脏器功能损伤的情况。且在病症作用下,该部分患者蛋白质分解速度加快,糖原异常增加,代谢出现紊乱,促使患者体内营养物质在短时间内流失,营养程度持续下滑,间接使得患者机体免疫能力进一步下降,很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其他疾病。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未施于有效治疗方案或者未注重对患者营养物质补充,则很容易促使患者丧失生命[2]。基于该方面原因,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临床处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治疗方案。而在营养支持具体方法上,主要存在有两种,即肠内营养治疗以及肠外营养治疗。究竟哪种营养支持的方案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首选,临床尚缺乏较为统一定论。

胰腺属于人体最为主要器官,与人体消化功能存在有密切联系。且胰液中存在有多种消化酶,在健康状态下,胰腺自身保护机制,能有效防止胰腺被蛋白水解酶所影响。而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胰液运行情况出现异常,进入到胰腺组织中,间接使得未活化的蛋白酶被异常活化,最终促使患者体内炎症介质以及细胞因素大量释放,导致患者出现胰腺坏死等情况,严重时更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

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①在有效营养支持的作用下,可使得患者在胃肠道功能持续下降的情况维持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真实需求。②在有效营养供应的作用下,能起到提升该部分患者综合抵抗力的作用,进而达到减慢病症发展速度的作用。该部分患者因病症极为严重,且内环境稳定情况已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更需要从改善营养供应的角度,持续对患者各方面机能进行改善[3]。

就营养支持的具体方法可知,临床使用率居高的主要有两种,即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肠内营养支持。在肠外营养治疗方案的作用下,可有效提供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所需要能源物质,同时更能将对胰腺外分泌的刺激控制在最小。在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改善的同时,更能达到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改善的作用。但结合临床实际可知,该营养支持方案在运用过程中已经存在有一定局限性。不单医疗费用相对较高,且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导管型败血症的情况,促使患者出现肠系膜上皮萎缩等症状,并促使其通透性增强,肠道菌群平衡受到影响。很容易促使患者胰腺等器官出现继发性感染的症状,严重时更可能促使患者出现窘迫综合征等。而在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下,可有效避免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因禁食对其胃肠道功能造成的影响,将细菌内毒素移位情况控制在最小,更能达到避免细胞因子介导出现高代谢状态的情况。早在韩丹[4]研究中已经指出,按照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展开治疗,能针对患者肠黏膜完整性进行有效保护,更能达到对胃肠道内菌群生长情况进行改善的效果,促使患者蛋白分解酶、溶菌酶等能够正常进行分泌,在胃肠道建立起牢固的保护屏障。因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消化系统病症,在进行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对患者胰液分泌情况进行改善,将对胰腺造成的刺激控制在最小。当营养液进入到患者胃中后,将直接对胰腺分泌形成一定刺激,促使为胰泌素以及促胰泌素的分泌量得到增加。同时,该部分患者胃内营养很容易出现梗阻,必须进行胃内减压操作,这也是该部分患者在病症早期不宜进行营养支持的主要原因。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过程中,为充分保障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更需要对以下几方面问题加以重视:①肠内营养制剂,需要不影响胰腺分泌情况,且刺激性较小;②各类营养物质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③确保营养素在患者体内存在有极高的利用率。

早在顾伟峰等[5]研究中 已经发现,肠外营养支持虽然可将对患者胰腺造成的损伤控制在最小,但在长时间运用的情况下,患者胃肠道黏膜因确保食物性营养物质的刺激,将直接导致消化道黏膜的更新能力持续下滑,同时消化液的灭菌能力也将出现持续下滑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肠道黏膜出现异常凋亡的情况[6-8]。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就针对肠内营养支持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的具体效果展开对比,结合观察可知,按照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组在各方面指标上均存在有明显优势,由此可见该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可作为临床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段振兴.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评价[J].当代医学,2015,46(26):22-23.

[2] 周耀辉.中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7):149-150.

[3] 刘海峰,赵浩亮,田彦璋.全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坏死性感染的作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86-87.

[4] 韩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95-96.

[5] 顾伟峰,张晓明,孙科远,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3):4447-4449.

[6] 赵鸿.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5):7-9.

[7] 尹松琼.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131-133.

[8] 孙景华.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肠内营养对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66-67.

猜你喜欢
胰腺胰腺炎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