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熠君打造滨水生态环境治理的超级航母

2018-05-20 07:14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恒基世园特色

文 本刊记者 耿国彪

2017年11月7日,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EPC总承包项目开标。这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首个公开招标的项目,同时也意味着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公司经过百家企业的激烈角逐,最终在第二标段中脱颖而出,其他四段中标单位分别是中国建筑联合体、中国铁建联合体、中国交建联合体、中囯中铁联合体。

该项目被称为雄安新区第一标,是新区建设森林城市,实现新区蓝绿交织、清晰明亮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将成为城市组团之间的重要生态缓冲区和生态福利空间共享区,形成以近自然林为主,景观游憩相结合的生态景观片林。

“千年营城林为底,人做天开生妙笔,虫鸣鸟啼自然境,花开叶落四时宜。正和恒基一直持续关注并深度参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公司作为唯一的民企凭借优秀设计方案独立勇夺雄安首标。”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公司董事长张熠君在办公室内自豪地向记者说。

“雄安新区9号地块一区造林及苗景兼用林以科学性为核心、经济性为基础、景观性为特色的设计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技术示范、生态科学实验和生态景观预留为设计目标,打造中国华北白洋淀区域特色的千年森林。” 张熠君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而此时引起记者好奇的是,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公司凭借怎样的实力能够拿下雄安新区第一标?记者面前的张熠君这个讲话语速非常快、风风火火的女性是用怎样的管理模式掌控这样一家企业的?她的身上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由新闻到企业的跨界

快人快语的干练,不拖泥带水的爽快是张熠君给记者的感受。聊起过往,才知道20多年前她也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新闻工作者。而且她制作的电视节目在秦皇岛当地拥有极高的人气。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大潮风起云涌,一大批精英人士下海经商,张熠君也是其中之一。

1997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张熠君,忍痛告别了心爱的新闻事业,开始在茫茫商海中,寻找着施展才华的舞台。由贸易到广告,由装饰到园林绿化,几番磨砺,张熠君以新闻人特有的敏锐找到了未来的道路。

企业确定从事园林行业后,就需具有城市园林施工资质。一般企业需先办理城市园林三级资质,执业三年并取得相应业绩后晋升城市园林二级资质。张熠君为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上海同济大学桑东升博士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秦皇岛一建、二建、秦皇岛市政专业人才,组成具备二级资质的专业团队,业绩斐然,因此获批河北省城市园林首家暂二级资质,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997年公司成立到2002年成为秦皇岛园林景观龙头企业,再到2006年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北京正式组建,7年的时间正和恒基完成了三大跨越,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已基本成熟。

北京正和恒基设计院成立后,为了留住人才,张熠君借鉴了“一国两制”的政策。设计院员工工资、社保、住宿、办公环境等执行北京标准,设计与施工的差异化管理大大激发了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大量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带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011年8月,公司迁址北京后,因园林资质不能及时转入北京市园林系统。为了不影响市场业务的开展,张熠君采用BT模式承接了唐山环城水系、秦皇岛金梦海湾、迁西滦水湾公园和山西孝义胜溪湖湿地四个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为了顺利完成投资,她积极开展银企合作,与北京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成为战略合作伙伴;2013年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备案发行了中小企业私募债1亿元人民币,进一步拓宽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有了资本的支持公司较好地完成了四个项目的投资建设,唐山环城水系、迁西滦水湾公园、山西孝义胜溪湖湿地三个项目被评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工程金奖”,秦皇岛金梦海湾被评为“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工程金奖”和“北京市园林协会优秀工程金奖”。

唐山世园会项目设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和恒基已逐渐发展成为一家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涵盖生态景观、水环境综合治理、园林园艺博览会、智慧型功能湿地、海绵城市和小城镇开发建设。他们多年来将每个项目做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打造,不断创建精品。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荣获全国人居环境双金奖,山西省孝河湿地公园获国家行业金奖,曹妃甸盐碱地治理中“海洋的一片绿洲”荣获国家行业金奖,滦水湾沿河风光带荣获IFLA亚太区优秀建设管理奖。

张熠君告诉记者,正和恒基秉承匠心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棵植物的生命,节俭造精品,与合作伙伴包容共赢,与团队研究进取,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完美结合,向水清、景美、林幽、人和的使命不断前行。

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2015年7月31日上午,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专场上市挂牌仪式在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举行。当张熠君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司独立董事王浩,国务院参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晨等与会嘉宾共同敲响了开市宝钟后,正和生态正式掀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新篇章。

张熠君说,回首这些年,正和恒基一直在积极践行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即“设计+建设+资本+运营”(DBFO)模式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她认为,这种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符合国家按效果付费的需求,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正和恒基一体化的开发运营模式就是将政策解读、产业导入、空间规划、品牌营销、投资开发、实施建设、招商引资和运营管控8个层面的内容融入项目建设之中,并提出了“多维共生”的理念,即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元素共生,生态循环和物质空间环境协调整合,最后形成可持续的、健康的、舒适的、安全的、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张熠君考察项目

张熠君进一步阐述了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设计集团强调从产业规划到空间规划,到景观,再到滨水研究,再到市政建设等方方面面,旨在为后续的滨水方案提供基础。在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公司始终强调系统的顶层设计,即强调水和陆地、水和城市、水和文化、水和经济等顶层设计和各元素之间的共生性。这是正和恒基多年来形成的产品设计方法和价值观,能够从工程、产品、运营等角度,保证项目效果。

作为公司的掌舵人,张熠君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技术研发。在人才方面,公司特邀王浩院士作为独立董事,去年还收购了瑞典国际咨询公司的中国团队,组建了由外籍专家领衔的国际化的设计团队。在技术方面,公司与多个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3个国家级实验室进行合作,分别是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的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的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合作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正和恒基环境生物工程联合实验室。公司拥有9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和45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无论是城市公共景观、海绵城市还是其他类型的项目,都离不开水”,张熠君表示,“水”环境修复治理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目前,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于三个国家级实验室平台、五大技术体系,并通过实践积累出一套从水文、水力、河床、水质、生态、景观、运行控制七级层层深入的设计分析方法,将理水与筑境有机结合。

“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及优势体现在设计及技术体系、专家、研发和资本方面。在核心技术方面,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积累,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综合治理城市滨水环境操作体系,TRDC一体化解决体系,将研发、设计、建设一体化,其中包括优化整合的项目操作流程和全面的滨水核心治理技术,强调项目中水务科学功能性与自然生态结合,强调滨水环境的地域特色及可持续性,涵盖了智慧型功能湿地技术体系、黑臭河道治理技术体系、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海绵城市技术体系。” 张熠君说。

此外,正和恒基也立足自身的优势,以积极的姿态,与一些央企、国企开展合作,比如与葛洲坝合作拿下了通州于永片区水环境项目,与首创股份、苏伊士等也有诸多合作。在金融资本方面,公司正与国开金融尝试股权和项目合作。

张熠君称,正和恒基的对外合作,不限于人才、技术、产品、金融等,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达成双赢甚至多赢。对于合作者,她希望双方要有相互的文化认同,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互补,同时希望是一种战略性的长期合作,而不是资本投机。

未来,正和恒基希望通过合作,凭借全产业链的力量,实现全产业链的服务。

让水拥有梦想

环境和发展的协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水体作为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中一种流动的元素。许多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水体和滨水区遭受破坏,甚至成为城市发展中的包袱。

张熠君和她的团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问题,开始着手进军滨水空间再造。

“滨水空间的再造需要综合社会、文化、科技、环境和美学多方面的考虑。我国多地的实践,诸如上海苏州河、天津海河、重庆两江等,都展示了一座城市在恢复其生态环境及动力时,滨水区成为了城市发展的财富。正和恒基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水承载人的梦想。”张熠君说。

正和恒基承接的滨水区工程注重体现时代精神,讲述一个城市故事。滨水区的历史变迁带来巨大的变化,从城市港口、水体、垃圾处理、交通到后现代的消费和体验场所:商品、服务和生活方式。滨水区成了信息社会的新焦点和游憩场地,在这里拥有新住宅、办公楼和娱乐设施,透过旅游业的概念,城市重新焕发活力。

正和恒基承接完成的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就生动体现了城市的涅槃,实现了唐山一个以煤炭为主导的“黑”城市转变成为以生态为本的“绿”城市的华丽蜕变。“我们将南湖片区一个煤炭采空区、震后沉降区、城市垃圾填埋区转变成为城市的中央公园,进而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园艺博览会址。唐山南湖片区的涅槃讲述了唐山城市的故事,展示了唐山城市的精神,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环境和发展协调的典范。” 张熠君说。

唐山,一座经历过地震之殇的城市,用四十年的时间涅槃重生;原本一片混乱不堪的废墟之地,要经过生态修复与景观打造,打造成为2016年世园盛会的闪亮主场。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正和恒基接下了这个挑战,并成功的完成了蜕变重任。

正和恒基从唐山世园会取得承办权伊始,就从城市发展,城市转型的角度,提出技术+工程+产品+运营的整体建设理念,以科研设计建设一体化的模式取得了唐山世园会的景观规划设计和核心区建设权,本届世园会在国际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生态技术上的成功运用得到了社会各界及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

张熠君指着一幅幅唐山世园会设计的幻灯片告诉记者,“我们将主题理念定位为‘都市与自然·凤凰涅槃’。意义在于,首先,本届世园会没有占用一分耕地,会址是在唐山大地震的塌陷区,是一块被常年废弃的城市棕地。从生态修复及设计的角度来讲,利用这样一块地来建设世园会,难度非常大。同时,在南湖举办世园会,可以向世人展示唐山抗震重建和生态治理恢复成果,表明唐山人民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张熠君向记者说,唐山世园会的总体规划布局“以水为核”:以最小的工程量贯通大小南湖两处水面,增强了全园景观的整体性,增加了水上游线的通达能力和多角度的观赏。结合世园会水系连通需求,通过改造现状洼地,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理念,发挥场地“绿色”基础设施能力,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与景观构建的充分结合,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并形成经典园林格局和良好生态本底。结合针对垃圾山的生态安全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专业“会诊”,采取有效工程措施保障其安全稳定性,根本上解决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艺术创意,依托垃圾循环利用科普展示等景观方式,将垃圾山二次生态修复与园艺设计相互结合渗透,直观再现垃圾山的修复过程。

“唐山世园会不是一届简单的世园盛会,它与国家提倡的城市修复、生态修复、海绵城市的理念是紧密结合的。在生态修复方面,包括了环境修复、山体修复、水系修复、土壤修复、城市垃圾、废弃物处理等等,可以说整个世园会的建设,是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进行的。”张熠君说。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提姆·布莱尔克里夫对唐山世园会的设计高度认可,他说:“你们为唐山人民创造了一场精彩纷呈,充满活力的盛会。你们展示了如何让工业城市走向绿色的未来。你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绿色城市是植物和景观优先发展的城市。世园会改变了这座城市,但我深知你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你们为世园会所做的努力将会让数百万人受益。我很高兴唐山世园会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这是一份巨大的遗产。唐山世园会的绿色理念,将是纪念1976年唐山地震灾后重建的最好方式。”

“未来,正和恒基将从水环境治理服务商,向着生态科技运营商迈进。基于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新目标,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城市、一带一路新机遇,通过战略、人才、经营、资本、运营的联动布署逐年实现战略落地。”张熠君说。

张熠君也是较早地看到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适时的调整。针对行业现状,她提出“多维共生”的理念,“我们始终倡导多专业合作,把专业的人才、专业的公司组合在一起,来共同合作完成大型多专业跨领域的项目。正和恒基自身的发展,也是走的一条综合型的道路。”

张熠君认为,行业内要把产品和专业扩大化,更综合、更细分;不同的公司要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平台,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我个人觉得,这是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对社会的责任,真正做出好的、有价值的作品。”她说。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强调“推进绿色发展”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中国农民分享改革红利、脱贫致富的需要,也是中国古老农耕文明的再次复兴。

贵州云上度假区项目

张熠君带领正和恒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正式提出前,已涉及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多个类型建设。针对目前国内的乡村产品及其衍生品在推进过程中出现有镇无产、有产无质、地产偏重,乡村的定位同质化和原生村落被破坏等问题,正和恒基构建了设计+建设+投资+运营的“DBFO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并将之付诸实践。

在园冶杯国际竞赛中获奖的“第五届贵州小城镇发展大会主会场”项目是贵州六枝特区郎岱镇特色小镇的一部分。而郎岱小镇就是正和恒基“DBFO”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有效实现了特色小镇“产镇融合、镇景合一”的建设目标,并助力该镇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特色小城镇重在‘特色’”,具有新闻敏感性的张熠君一语道出了关键,“打造特色小城镇既可以是原有特色的强化,也可以是新生特色的挖掘,但归根究底必须基于当地资源,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根据各乡镇的不同特色,正和恒基对六枝主城区和落别、郎岱、岩脚等乡镇的建设及基础设施进行了策划、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让各乡镇的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那么,正和恒基设计并建设的郎岱特色小城镇的“特色”究竟体现在哪些地方?张熠君介绍说。

郎岱镇的特色小镇发展架构是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集聚结构,形成了“产业自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产业集群。具体来说,郎岱镇的“特”就是山地特色、创新机制、创新产业、文化旅游和智慧化引擎的五大IP导入。

山地特色方面,一心、一带、三区 。“一心”指郎岱镇区,是带动郎岱镇镇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一带”指依托水黄公路,贯通镇域、带动镇域内大多数村整体发展的经济发展带;“三区”是指在一心、一带的带动下,结合镇域各区资源条件,在镇域内形成“西部生态农业种植和煤炭开采经济区”、“东部生态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经济区”、“中部生态农业种、养殖、观光旅游和煤炭开采经济区”三大特色经济区。

创新机制方面,郎岱镇按照建设“小城镇群”的理念发展,以郎岱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和村庄,以市场为主导,在产业上形成优势互补,在业态上以郎岱镇为核心不断完善城镇功能,集聚人流、物流、财流,形成小城镇群组团式发展,最后达到整区推进的目的。此外,通过全面实施“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采取“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模式,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和作价入股等多种方式,激发农村资源活力,引导农民通过技术、资源、资金等方式入股,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资源。

创新产业方面,郎岱镇以“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双产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特色。依托良好的地理条件,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以全省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同时,深挖当地特色文化,以中草药文化为核心,建成了10公顷的夜郎百草园,融文化旅游、农业观光、特色民宿和特色农产品商卖等产业于一体,真正做到了从“生产性农业—经济农产品发展”、“制造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的产业升级。

文化旅游方面,郎岱镇做到了从单一的景点式旅游到体验式旅游再到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三步跨越,发展以双核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即“山地特色+夜郎文化”的模式,集中打造了郎岱古镇、牂牁江风景名胜区和夜郎百草园等文化旅游产品,开创了郎岱镇文化体验式旅游的新模式。

夜郎百草园、浪哨缘婚纱摄影基地、六枝特区落别乡湿地公园、高侨休闲文化村……一张张照片翻过,满眼的青山绿水、郁郁葱葱,和此前凋零的千年古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公司发展的前十几年,一直把京津冀、江浙、湖南湖北和两广西南作为重点发展的四大区域,我们在贵州参与郎岱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可以说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张熠君如是称。贵州省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小城镇发展大会,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招商,再借助产业和生态旅游以带动整个乡镇的发展。地理位置优越、地方特色显著、政策扶持有力,在一次应邀调研之后,六枝特区郎岱镇成为了正和恒基布局特色小城镇产业的不二之选。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张熠君表示:“作为一家参与了郎岱特色小城镇设计与建设,并参与该镇作为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的立项、申报并最终助其成功入选的公司来说,毋庸置疑,正和恒基是幸运的,这为我们在各地继续开展特色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设立了小城镇业务板块,将继续秉承产业定位‘特而强’,城镇功能‘聚而合’,空间布局‘精而美’,文化特色‘深而专’的开发愿景开展特色小城镇建设。”

张熠君深有感慨的告诉记者,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生态,促进绿色发展。如今,青山绿水已经成为宝贵的资源,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生态优势也能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休闲旅游、特色农产、传统文化等在特色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保护好生态,也可以进一步释放特色小镇的发展潜力。

大道源和 诚信永恒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水污染防治、海绵城市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

张熠君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正和恒基的服务内涵将更加复合化,水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综合化、纵深化发展。2018年公司提出了五年发展战略,成立五大战区,实施全国布局,到2021年努力实现100亿的收入目标。

在采访的最后,张熠君特别强调正和恒基的企业理念“大道源和,诚信永恒”,以正能量、诚信担当、包容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以研究进取、学习创新、不畏强手、直面客户、开拓成功的企业精神,发扬奋斗者文化,向“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第一品牌的目标迈进。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牢记初心和使命,秉承生态环境运营商的战略定位,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完善环境治理生态产业链,为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张熠君最后说。

封面人物小档案:

张熠君,1986年毕业于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相继进修北京大学-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专业、香港大学-全球化城市与地产运营(国际UFO)专业、中欧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EMBA在职硕士、清华大学-金融专业EMBA在职硕士。

1979年-1999年,张熠君在秦皇岛电视台担任新闻办主任,自1999年至今,张熠君创办了正和恒基园林公司、北京正和恒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汇恒投资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熠君是一位非常乐于学习和分享的企业家,意愿分享自己在滨水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功案例。张熠君带领团队所做的项目有:丹阳市上练湖智慧型湿地、山西孝义胜溪湖城市湿地、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老西青河节点公园、安庆水系规划等,2016年10月11日,所规划的特色小镇--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入选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城镇名单的通知》的127个特色小城镇名单。

猜你喜欢
恒基世园特色
果树在园林景现中的应用——基于北京世园会百果园景现建设的思考
特色种植促增收
恒基旭辉·铂悦天汇销售中心
花伴世园北林行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锦州世园会广电宣传的立体化攻势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