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式对迟播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2018-05-21 09:56夏天风许剑锋曹聪卓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本苗播种量分蘖

怀 燕,夏天风,许剑锋,曹聪卓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2.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203;3.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203)

近年来,随着气温的变暖,浙江省小麦适宜种植期已经有所推迟,但由于水稻品种不断更新,品种生育期普遍推迟,导致水稻腾茬较晚[1],大部分地区种植小麦仍旧远远迟于适播期,要到11月下旬甚至12月份才播种。播种期推迟,导致小麦的生长期缩短,进而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一定影响[2]。小麦独秆栽培是针对迟播麦播种迟,分蘖成穗少的特点,采取加大播种量,主要利用主茎成穗的一种栽培方式;简化栽培是近几年利用缓释肥,减少施肥次数,进而节省劳动力成本的一种栽培方式。本试验探讨这两种栽培方式对迟播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浙江省迟播小麦稳产高效栽培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三围村进行,前茬为水稻,试验前0~20 cm有机质含量25.7 g·kg-1,全氮1.32 g·kg-1,有效磷13.9 mg·kg-1,速效钾60 mg·kg-1。供试扬麦20为浙江省小麦主导品种,缓释肥为沃夫特硝基双效肥,由沃夫特复合肥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独秆栽培、简化栽培、当地常规栽培3个处理。各处理统一于12月10日播种,机械翻耕后人工撒播。其中独秆栽培法播种量225 kg·hm-2,并于12月9日施复合肥(15-15-15,N、P2O5、K2O百分含量,下同)225 kg·hm-2作底肥,3月6日施复合肥(15-15-15)450 kg·hm-2作拔节孕穗肥,3月29日补施46.3%尿素60 kg·hm-2作穗肥;简化栽培播种量225 kg·hm-2,底肥为沃夫特双效肥(22-8-12)375 kg·hm-2,3月6日施46.3%尿素150 kg·hm-2作拔节孕穗肥,3月29日补施46.3%尿素75 kg·hm-2作穗肥;常规对照播种量150 kg·hm-2,底肥为复合肥(15-6-12)375 kg·hm-2,1月16日施17.1%碳酸氢铵150 k·hm-2g、16%过磷酸钙75 kg·hm-2作分蘖肥,2月12日施46.3%尿素124.5 kg·hm-2作早春肥,3月6日施46.3%尿素124.5 kg·hm-2作穗肥。试验采用同田大区对比,每个处理面积200 m2。

1.3 调查项目

建立苗情观测点,观察记录生育进程,每10 d调查记载苗数、叶龄,调查计算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成熟期考查经济性状并实割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见,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的生育期有影响。相比常规栽培,独秆栽培施氮肥时间后移,始穗期比常规栽培推迟1 d,成熟期推迟3 d。简化栽培由于缓释肥后期肥力的作用,始穗期比常规对照推迟2 d,成熟期推迟4 d。全生育期独秆栽培和简化栽培分别比常规栽培迟3和4 d。

表1 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2.2 对小麦群体茎蘖消长动态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不同栽培方式的苗蘖动态差异较大。由于播种量差异(独秆栽培和简化栽培225 kg·hm-2,常规栽培150 kg·hm-2),常规栽培的基本苗为195.3万·hm-2,明显低于独秆栽培283.5万·hm-2和简化栽培289.8万·hm-2。然而,由于前期肥料较多,常规栽培的最高苗反而最多,达到1 449.0万·hm-2。其次是独秆栽培,为1 222.2万·hm-2,简化栽培的最少,为1 121.4万·hm-2。有效穗常规栽培504.0万·hm-2,高于独秆栽培459.9万·hm-2和简化栽培434.7万·hm-2。成穗率以简化栽培最高,为38.8%,其次独秆栽培成穗率37.6%,常规栽培的成穗率最低,为34.8%。主茎穗比例简化栽培为66.7%,和独秆栽培61.6%相近,而常规的主茎穗比例明显较低,为38.8%。常规栽培分蘖穗比例为61.3%,简化栽培和独秆栽培的分蘖穗比例则较低,分别为33.3%和38.4%。

由图1可知,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苗蘖消长基本呈单峰曲线变化,基本苗独秆栽培和简化栽培相当,常规栽培则由于播种量低而基本苗较少,简化栽培的苗蘖数于2月10日后超过独秆栽培,于2月29日最早到达高峰苗,常规栽培的苗蘖数于2月20日后超过独秆栽培,于3月初超过常规栽培,最高苗数最多。各栽培方式到达高峰苗后,苗蘖数随分蘖两极分化而下降。

表2 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小麦群体结构的影响

图1 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苗蘖动态的影响

2.3 对小麦叶龄动态的影响

由表3可见,因播种较迟,不同栽培方式下小麦总叶片数均为10叶,叶龄变化动态则相差不大。根据叶龄动态和田间观察,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小麦均于7叶期(3月10日左右)进入拔节期,结合图1可见,简化栽培于拔节前一个叶龄期到达了高峰苗,而独秆栽培和常规栽培的高峰苗期和拔节叶龄期接近。

表3 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小麦叶龄动态的影响

2.4 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见,常规栽培的有效穗最多,其次是独秆栽培,而简化栽培最少。穗形上看,简化栽培最大,每穗实粒数达34.1粒;其次是独秆栽培,为30.2粒;常规栽培穗形最小,每穗实粒数为27.0粒。简化栽培和独秆栽培的千粒重相当,分别为33.4和33.3 g;常规栽培较轻,为33.0 g。简化栽培的产量最高,为5 067.5 kg,比常规对照增产22.0%;独秆栽培产量为4 417.1 kg,比常规对照增产6.3%。常规对照的赤霉病穗发病率比其他栽培方式高,简化栽培和独秆栽培相差不大。

3 讨论

3.1 种植密度对迟播小麦产量的影响

小麦种植密度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基本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产量,基本苗过少,导致有效穗数少,过多则田间通风透光效果差,光能利用率低,导致穗形明显变小、粒重降低,最终都难以获得较高产量[3],同时小麦病害加重。然而,迟播小麦由于播种时气温低、生长期缩短,往往导致分蘖不能成穗或者成小穗,因此以增加播种量来实现充足的穗数,以控制分蘖来实现群体的控制,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每穗粒数,是实现迟播小麦增产的技术核心。本试验中,简化栽培和独秆栽培播种量为225 kg·hm-2,常规栽培播种量为150 kg·hm-2,从产量结果来看,简化栽培和独秆栽培比常规栽培分别增产22.0%和6.3%。

表4 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小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2 施氮对迟播小麦产量的影响

增施氮肥可以促进小麦营养器官生长,提高群体LAI,延长光合器官的功能[4]。施氮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然而,只有选择正确的施肥时期,合理的施氮量,才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标。在本试验中,独秆栽培、简化栽培、常规栽培的施氮量分别为128.85、186.00和195.90 kg·hm-2,独秆栽培和简化栽培的施氮量分别比常规对照减少34.2%和5.1%,而产量却比常规对照分别增加6.3%和22.0%。

3.3 播种量、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迟播小麦群体动态的影响

试验中,独秆栽培和简化栽培以增大播种量来稳定有效穗数,以减少前期氮肥的投入控制分蘖,以施足穗肥来促大穗。因此,独秆栽培和简化栽培的主茎成穗比率达61.6%和66.7%,而常规栽培播种量少,前期施氮较多,主茎成穗比例仅为38.8%,大部分是分蘖成穗,由于播种迟,成穗的分蘖大部分是春发的分蘖,由于生长期短,往往穗形较小,不利于产量的形成。

从小麦群体动态变化来看,简化栽培和独秆栽培在基本苗相近的情况下,由于简化栽培底肥施用了有缓释效果的肥料,养分供应较为稳长,而独秆栽培底肥是速效复合肥,数量较少。因此,从2月10日开始,简化栽培茎蘖数就超过独秆栽培,而于2月29日左右达到高峰苗,提前于拔节一个叶龄期出现,拔节叶龄期茎蘖数不再增加,并开始缓慢下降,使拔节初期小麦稳长,有利于分蘖的两极分化和壮秆大穗。独秆栽培则由于分蘖发生慢,推迟至拔节期左右出现高峰苗。常规栽培播种量少,基本苗较少,由于前期氮肥较多,从2月20日起,超过独秆栽培的茎蘖数,到3月初则超过简化栽培的茎蘖数,造成中期旺长。常规栽培由于后期群体大,分蘖成穗较多,因此穗形小,赤霉病发病较其他栽培方式重,虽然氮肥施用较多,但产量低于独秆栽培和简化栽培。

综上所述,增大播种量来实现充足的穗数;控制前期施氮量来实现合理的群体;施足穗肥来增加每穗粒数,是实现迟播麦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本试验中,12月10日播种的扬麦20,播种量以225 kg·hm-2为宜;独秆栽培前期施氮量较少,导致高峰苗出现推迟,可适当增加前期施氮量。简化栽培底肥用缓释肥,前期效果稳长,群体较为合理,产量也较理想,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示范和推广的一种栽培方式。

参考文献:

[1] 范金平,陆成彬,吴建中,等. 不同晚播条件对“扬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8):1-4.

[2] 洪晓富,阐川,李斌,等.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扬麦12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551-1552.

[3] 房琴,王红光,马伯威,等.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8):364-371.

[4] 马东辉,王月福,周华,等. 氮肥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5):1009-1041.

猜你喜欢
基本苗播种量分蘖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