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香酥带鱼的加工工艺

2018-05-21 09:56叶梦迪陈黎洪肖朝耿杨慧娟黄德孝唐宏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含油率调味油炸

叶梦迪,陈黎洪,肖朝耿,杨慧娟,谌 迪,黄德孝,唐宏刚*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食品科学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浙江元虎食品有限公司,浙江 象山 315700)

带鱼(Trichiurushaumela)属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又名牙带鱼、刀鱼,在我国的黄海、东海、渤海直到南海均有分布,其中以东海产量最大[1-2]。带鱼脂肪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88.19%[3],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营养价值高,肉质醇厚细嫩,是海鱼中的名优经济鱼类[4]。目前,带鱼主要以冷冻保藏的形式进行销售,受易腐、腥味重等原因的限制,带鱼深加工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冷冻产品、鱼糜制品、罐头制品、糟卤制品等方面[5]。何芳[6]试验了一款新型鱼肉重组制品加工工艺,利用带鱼和鲢鱼制成的复合鱼糜色泽洁白,质构紧密,口感独特。刘美华等[7]研究证实,通过油炸、调味、脱水、真空包装处理的带鱼软罐头于100 ℃杀菌40~45 min可达到商业无菌并长期保存的目的。张进杰等[8]对糟醉带鱼制作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呈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糟醉带鱼的鲜香滋味是由酒糟中碳水化合物、谷氨酸、天冬氨酸、乳酸等物质随着糟醉进程逐渐渗入带鱼中形成的。根据文献报道及市场调研,带鱼的深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品种较单一,远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本文以带鱼为主要原料,将其经过一系列工艺的研究,加工成方便食用、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调理香酥带鱼,以感官品质及含油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探讨调理香酥带鱼的最佳腌制及油炸工艺,为带鱼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扩大鱼类制品的品种及市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带鱼由浙江元虎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于-18 ℃保存。石油醚(30~60 ℃)为分析纯;食盐、白砂糖、鸡精、白酒、生姜、花椒、八角、桂皮、植物油等均购于超市。

DHG-9 146 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RE-52 A 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ALB-224型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股份公司);DK-S26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EL-81型油炸锅(TOPKITCH);高压蒸汽灭菌锅(上海发恩科贸有限公司);DZQ400/500真空包装机(温州市兄弟包装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工艺流程

原料解冻→预处理→切条→调味腌制→预风干→油炸(加入抗氧化剂)→真空包装→杀菌→冷却→成品。

1.2.2 操作要点

原料解冻。解冻为流水解冻,水温控制在15 ℃以下,中心温度控制在≤8 ℃。

预处理。解冻后的带鱼除去表面污物、内脏、黑膜,洗净后沥干水分,待用。

切条。将带鱼切成大小为5 cm×3 cm×1 cm的块状备用。

调味腌制。将鱼块按配方进行腌制处理,腌制温度为4~8 ℃[9-10],腌制1 h。

预风干。将腌制后的鱼块置于烘箱中,设置温度为50~55 ℃,风干0.5~1 h[11]。

油炸。设定鱼块与植物油的质量比为1∶7,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为0.2 g·kg-1(按油计),鱼块放于油炸锅中油炸,结束后沥干油渍。

杀菌。将包装好的鱼块采用高温杀菌,121 ℃条件下保温10 min,杀菌后立即冷却至室温。

1.2.3 测定方法

含油率测定参考GB 5009.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1.2.4 调味腌制配方优化

基于前期进行的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食盐(A)、白砂糖(B)、鸡精(C)及白酒(D)4个对调理香酥带鱼的风味及口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9(34)正交试验分析法优化调味腌制液的基本配方。在确定基本配方的基础上,添加2%生姜、1%花椒、1.5%八角、1.5%桂皮等辅料以改善腌制液的风味。

试验因素1~3水平:A为4.0%、4.5%、5.0%;B为3%、4%、5%;C为0.4%、0.5%、0.6%;D为4%、5%、6%。

1.2.5 油炸工艺优化

油炸工艺参数的设置对调理香酥带鱼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选择不同油炸温度(140、150、160、170、180 ℃)与不同油炸时间(2、3、4、5、6 min),以调理香酥带鱼制品的感官评分和含油率为考察指标,对最佳油炸条件进行研究。

1.2.6 感官评价

挑选10名具有感官评定经验的食品专业人员,采用评分法对调理香酥带鱼制品的外观、风味、口感、异味进行综合评定。参考研究人员对水产类即食调理食品的研究[12-15],设定4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及权重系数,通过加权法将各个指标平均分数加权相加,得出最终感官评分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味腌制配方

调理香酥带鱼是指以带鱼为原料,经简单处理,加以调味、腌制、油炸、包装等工序处理后,在低温或常温条件下贮存、运输和销售,能够直接食用的一类产品。腌制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带鱼的腥味,同时可对带鱼进行调味。调味腌制配方的筛选可直接影响调理香酥带鱼成品的色泽、风味与口感。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研究食盐、白砂糖、鸡精及白酒4个主要因素对调理香酥带鱼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结果见表1。

表1 调味腌制配方优化的效果

由表1极差分析结果可知,影响调理香酥带鱼感官品质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食盐>白砂糖>白酒>鸡精,其中食盐添加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当含盐量为4.5%时,感官得分较高,说明此浓度最适合一般人的口味。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的最佳腌制配方是A2B3C3D2,即在食盐、白砂糖、鸡精、白酒的添加量分别为4.5%、5.0%、0.6%、5.0%的条件下制得的调理香酥带鱼风味及口感最佳。但最佳组合并未出现在正交表中,需要对其进行验证试验。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制备所得的调理香酥带鱼的感官评分为8.8,均明显高于正交试验所得数据,说明该正交优化试验所得最佳配方可以有效提高调理香酥带鱼的品质。

2.2 油炸温度对调理香酥带鱼品质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在相同油炸时间下,随着油炸温度的不断升高,调理香酥带鱼的感官评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60 ℃时达到最高值。油炸过程是水蒸汽不断蒸发的过程,在较高的油温下,带鱼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形成气泡,使得表面形成酥脆的壳层[16],但过高的油温会使水分蒸发的过快,导致炸焦及整体风味品质下降。同时,在较高的油温下,随着水分的剧烈蒸发,多孔通道形成,使得带鱼表面及内部积累更多的油,正如图1中所示,油炸温度从140 ℃升至180 ℃,含油率逐渐上升。综合考虑香酥带鱼在不同温度下油炸后的感官评分及含油率,选择160 ℃作为最佳的油炸温度。

图1 不同油炸温度对调理香酥带鱼感官评分及含油率的影响

2.3 油炸时间对调理香酥带鱼品质的影响

图2可以看出,在160 ℃油炸温度下,带鱼经过2、3、4、5、6 min的处理后感官评分与含油率的变化趋势截然不同。随着油炸时间的延长,调理香酥带鱼的感官品质先升后降,而含油率持续上升。在孙洋等[14,17]的鱼类油炸制品工艺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在同一温度下,油炸时间越长,鱼片水分含量越低,而含油率越高。根据试验所得结果,同时考察香酥带鱼在油炸过程中色泽、口感、含油率等指标的变化,选择最佳油炸时间为3 min。

图2 不同油炸时间对调理香酥带鱼感官评分及含油率的影响

3 小结

本试验研究了调理香酥带鱼的腌制及油炸工艺,最佳腌制配方为食盐4.5%+白砂糖5%+鸡精0.6%+白酒5%+生姜2%+花椒1%+八角1.5%+桂皮1.5%。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发现,食盐的添加量对产品的感官评分影响最大。腌制结束的带鱼在160 ℃下油炸3 min,可以获得色泽金黄、外酥里嫩、咸淡适中的调理香酥带鱼。该产品食用方便,味道鲜美,符合现代消费者对鱼类休闲食品的需求。本研究可为带鱼的精深加工提供新思路,显著提高带鱼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 高志立,谢晶,施建兵,等.不同贮藏条件下带鱼品质的变化[J]. 食品科学,2013,4(16):311-315.

[2] 孟志娟. 基于多元指纹图谱技术的带鱼产地鉴别与新鲜度评价研究[D]. 宁波:浙江海洋学院,2013.

[3] 姜晴晴. 冻融过程中带鱼脂肪和蛋白氧化及其对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5.

[4] 林慧敏. 带鱼下脚料酶解小肽亚铁螯合物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5] 胡庆兰. 带鱼制品的玻璃化转变及其品质变化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4.

[6] 何芳. 带鱼鱼肉重组制品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研究[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

[7] 刘美华,郑明锋,陈丽娇. 调味带鱼软罐头常压杀菌工艺研究[J]. 现代科技,2002(12):49-51.

[8] 张进杰,徐大伦,杨文鸽,等. 糟醉带鱼制作过程中营养、呈味物的变化[J]. 中国食品学报,2014,14(9):224-232.

[9] 雷跃磊,卢素芳,郑小宁,等. 腌制和油炸处理对酥鳞武昌鱼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11):200-211.

[10] 李冰,吴燕燕,魏涯. 茶香淡腌鲈鱼的加工工艺技术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9):267-303.

[11] 吕曼丽. 即食油炸泥鳅产品的加工及品质评估[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12] 杨立. 即食调味大白鱼鱼块加工工艺研究[J]. 肉类工业,2016(6):14-18.

[13] 占剑峰,黄凡. 方便即食鱼排新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4):245-247.

[14] 孙洋,姜启兴,许学勤,等. 半干鲢鱼片油炸工艺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12,28(3):59-67.

[15] 谢乐生. 南美白对虾即食调理食品的研制[D]. 无锡:江南大学,2007.

[16] 苏宗祧,何定兵,徐斐,等. 油炸食品吸油机制[J].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5):157-163.

[17] 骆红玲,刘海英,王荣. 即食香鱼的加工工艺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34(7):738-743.

猜你喜欢
含油率调味油炸
远离油炸食品的美味陷阱
《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中国调味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悠闲茶餐厅
油炸冰激凌到底有多少个?
烹饪调味的三大步骤与五大诀窍
氧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氧化剂选择研究
味带的宽窄与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