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怎么办?》对当前党的理论建设几点启示

2018-05-21 11:24张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级干部党的建设

张伟

摘要:列宁《怎么办?》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重要文献,对把布尔什维克建设成为一个富有组织性和战斗力的政党并最终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这部经典对于当下我们党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真正落实“将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的工作;二是要高度重视理论斗争工作,将理论斗争作为当前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三是要抓住关键的少数,将提高高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党的建设;理论建设;理论斗争;理论水平;高级干部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5.005

中图分类号:A821;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5-0020-04

列宁的《怎么办?》写于1901年秋至1902年2月。这一时期俄国社会经济的各种矛盾开始更加尖锐地表现出来,频繁爆发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和学生游行示威等自发性的群众革命运动。革命运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坚强而团结的工人阶级政党来进行领导,将自发的革命运动发展为自觉的革命运动。但是当时“革命家无论在自己的‘理论或自己的活动中,都落后于这个高潮,没有建立起一种连续不断的、前后相承的、能够领导全部运动的组织”。“革命工作的规模同运动的广泛的自发基础比较起来实在太狭小了” 。理论方面落后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主义盛行。经济派崇拜革命运动的自发性,主张“政治鼓动应服从于经济鼓动”,“赋予经济斗争本身以政治性质”,反对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经济派在理论方面的落后在组织路线方面的表现为只满足于“手工业方式”的组织,而“丝毫没有把革命工作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根本没有一个较为长期而有步骤的活动计划,就去同工人建立联系,着手工作起来”。经济主义盛行导致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思想混乱、政治动摇、组织涣散,党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当时俄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写了《怎么办?》一书。在本书中,列宁揭露了“经济主义”的本质和表现,有力地批判了“经济主义”,全面论述了建立新型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了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布尔什维克长期坚持党的建设、保持党在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和组织上的严密性分不开的。《怎么办?》一书阐述的党建思想对把布尔什维克建设成为一个富有组织性和战斗力的政党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在十月革命胜利100年之际重温《怎么办?》一书,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十月革命,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继续从中汲取做好党建工作的营养,获得某些有益的启示,以进一步搞好党的理论建设。

一、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将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落到实处

《怎么办?》一书最主要的思想是强调理论的重要性,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各马克思主义政党,着重从思想理论上建党成为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马克思主义政党基本建党原则。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一再强调“将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个时期以来党的理论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实际上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不争论”“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观点,这些观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一些人片面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观点,淡化甚至消解理论的作用。其实邓小平同志强调实践的同时并没有否定理论建设重要性。1985年,他在发现当时的一些中央领导出现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苗头后就提出,“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工作中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还有人试图用马克思的“一步实际的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来否定理论的重要性。其实,马克思这句话是针对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因急于合并而起草了一个包括了拉萨尔机会主义的妥协纲领来说的,旨在反对匆忙制定这样的纲领,指出“如果需要联合,那么为了达到运动的具体目标,可以缔结协定,但是决不能拿原则来做交易,决不要作理论上的‘让步”。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这句话正是隐含着对理论重要性的强调。“不争论”等观点的产生背景与马克思这句名言的产生背景類似,具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在理论混乱的时代来重复这句话,就如同在看到人家送葬时高喊‘但愿你们拉也拉不完!一样”。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经济基础依然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处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包围中。苏、东等国共产党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忽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很容易导致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就会逐渐丧失,党就可能被瓦解。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我们很多党员干部在理论上比较混乱,一些党员干部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一些人以发展的名义阉割、歪曲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很多人眼里变得模糊不清;更有一些人唯西方理论马首是瞻,言必称希腊。这种情况下,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当前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同样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只有在理论上的清晰和统一才能保持经济建设方向的正确。当前我国流行的GDP主义,是列宁在《怎么办?》中所批判的经济主义在和平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一种排斥理论指导、只求经济增长的唯经济论。我们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是为了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准备物质条件,而不是为了满足资本无限增殖的需求。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经济建设存在为人服务还是为资本服务两种不同的方向和可能,这时更需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经济建设的指导,以确保经济建设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经济建设很容易滑向GDP主义的泥潭,导致虽有经济增长但无社会发展、最终经济增长也走向停滞和倒退的后果。唯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经济建设的指导,才能明确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才能坚持正确的经济建设方向,才能让经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提高人民生活的物质条件和巩固党的领导的物质基础,才不会走到邪路上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党的理论建设就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党经过几十年偏重对实践的强调,现在已到偏重对理论强调的时期。对于加强理论建设,党中央有明確要求,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中也一再强调,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将重视理论建设仅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而没有落实到制度、政策特别是具体的行动中。当前我们的理论建设方面,则应该重复马克思的“一步实际的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开展实实在在的、能够产生明显效果的行动。

二、高度重视理论斗争,将理论斗争作为当前理论建设的重要途径

在《怎么办?》一书的扉页上,列宁引用了拉萨尔给马克思一封信上的一段话:“……党内斗争给党以力量和生气。党本身模糊不清,界限不明,是党软弱的最大明证。党是靠清洗自己而巩固的……” 。《怎么办?》一书本身就是理论斗争的直接产物,它在批判错误思想的斗争中阐述了党的理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国际共运史上,革命领袖正是通过与各种错误思想理论进行的斗争,使党在思想理论上保持先进和统一,在曲折和困难中挽救、巩固和发展了革命事业。

理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理论建设不仅是要将党自身用理论武装起来,还要将党的理论为群众所认知、认同和掌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深奥到通俗、从少数人理解到多数人理解、从少数人运用到多数人运用的过程。只有让群众理解、接受和掌握了党的理论,党的理论成为群众社会实践的指南而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理论建设才能达到其最终目的。群众面对着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理论,让群众认知、认同和掌握我们的理论,是一个与其他理论进行“竞争”——也就是理论斗争的过程。我们只有参与理论斗争,并在理论斗争中获胜,才能让群众真正认知、认同和掌握我们的理论。开展理论斗争是将党的理论为群众所认知、认同和掌握的一种基本途径。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人民群众会自发倾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斗争中所具有的天然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人民群众会自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当前主要的两大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较量中,资本主义思想体系(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由于拥有更强的经济基础、更有力的传播工具和手段、更丰富的传播经验,它会寻找各种机会运用各种手段向群众灌输和渗透。正如列宁指出那样:“工人阶级自发地倾向社会主义。在下述意义上说,这是完全正确的,就是社会主义理论比其他一切理论都更深刻更正确地指明了工人阶级受苦的原因,因此工人也就很容易领会这个理论,……工人阶级自发地倾向社会主义,然而最流行的(而且时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复活起来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却自发地而又最猖狂地使工人接受它”。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原来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还处在幼年时期,一直还处在生产力水平高于自己的发达资本主义的遏制、包围、和平演变之中,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不完善、不成熟,必然会出现一些失误乃至曲折,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这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会成为各种反共势力否定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口实”。他们会对这些问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借以诋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群众中的声誉,消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尽管人民群众自发地倾向党的理论,但正确的理论需要与错误的理论进行斗争才能绽放真理的光芒,正确的理论需要在斗争中展现、在斗争中传播、在斗争中发展。

列宁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在开放的环境下,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愈加频繁,群众接受各种思想的自由和机会更多,各种势力会趁机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理论渗透,理论斗争的形势和任务变得更为紧迫。如果不高度重视理论斗争、不坚决进行理论斗争,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就会导致此消彼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就会进一步渗透,越来越多的群众就会成为其他各种思想的俘虏,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群众中地位和影响力将被进一步削弱。

列宁《怎么办?》中系统阐述了“灌输论”,认为“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而列宁所批判的经济派崇拜自发性,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可以自发产生并在工人阶级中传播,反对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理论灌输的过程是与其他理论争夺群众头脑的过程,必然存在理论斗争,放弃灌输意味着放弃理论斗争。作为执政党,我党如今具有进行理论斗争的一大优势——利用执政地位进行“灌输”教育。但是要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必须高度重视理论斗争,敢于并善于理论斗争,向人民群众灌输党的理论。通过理论灌输使人民群众实现从理论自发向理论自觉的飞跃。群众一旦走向理论自觉,就能够认清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主动与之作斗争,党在理论斗争中就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三、抓住关键的少数,着重提高高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列宁在《怎么办?》中强调了职业革命家的特殊重要性,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假如没有‘十来个富有天才(而天才人物不是成千成百地产生的)、经过考验、受过专业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配合得很好的领袖,无论哪个阶级都无法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十月革命就是列宁领导的革命家组织“把俄国反转过来”的革命。这个以列宁为代表的革命家组织,在十月革命前做了长期的理论准备,具有卓越的理论能力和理论水平,能够科学地预见革命发展的进程和前景,提出正确的纲领、策略、口号,从而得到当时俄国工人、农民、士兵等各阶层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领导群众获得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革命家理论的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袖的理论能力在中国革命的胜利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在和平发展时期,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与革命时期的职业革命家一样具有特殊重要性。他们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是党的“主心骨”,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党和国家的方向、前途和命运。高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个党的理论水平,它关系到到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能力,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高级领导干部在理论上犯了起初看起来好像并不重要的错误也可能会导致极其可悲的后果。提高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是党的理论建设的关键,应将提高高级干部理论水平作为理论建设的重中之重。对高级干部个体来说,若没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就会缺失政治意识和看齐意识,难以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就难以自觉抵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渗透,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地按照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思考和决策,落入他人的理论陷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看家本领”主要途径就是用心而不是敷衍了事地去学习。我党历史上有促进高级干部学习的一些有效做法,如成立中央学习组指导高级干部学习、为高级干部指定若干必读书目并要求亲自撰写学习笔记,学习笔记相互借阅等,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改进干部考察机制也是促进干部学习的重要手段。如果在考察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时,不仅考察其道德水准和业务能力,还要考察其是否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从而形成道德、能力、理论水平三维的干部考察机制。这种考察机制可以排除掉那些不重视理论学习(从而也难以有坚定信仰)的人,促进高级领导干部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带动全党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

四、结语

把十月革命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是对十月革命的最好纪念。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已成为十月革命所开创事业的最主要的继承者,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把我们党建设好是履行这个使命的根本保证。列宁《怎么办?》蕴含了丰富的党建思想,是一部常读常新的经典著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可以从中获得诸多如何把党建设好的思想启迪,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领悟。

参考文献

[1][2][3][4][5][7][8] [9][11][12][13][14][15]列宁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1,122,96,23,24,22,22,1,40,38,76,115,121.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7.

[10]孙来斌.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当代视界——“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课题成果介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135-138.

[16]毛澤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17]王涛.高级干部的学习收到了“绝大效果”——延安时期我党怎样应对“本领恐慌”[N].北京日报,2017-01-09(15).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高级干部党的建设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
补上对高级干部监督的一个制度短板
黄克诚: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六中全会对高级干部提出新的严格要求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什么要从高级干部做起?
端正“上梁”的深意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