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学方法的两点思考

2018-05-21 12:08肖建新
求知导刊 2018年1期

肖建新

摘 要:在电工教学过程中,一些复杂问题,如理论性很强的概念和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给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增添不少困难,也给学生的“学”也带来了很大难度。为此文章列举两个案例来探讨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设计实验;自感现象;由繁变简;电位梯形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06

一、设计实验,加强感知

案例1:自感现象。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工技术》第2版第31页“图2-15自感现象实验电路”及分析对此做出了解释。

笔者按照教材图2-15做实验,并没有观察到教材中所说的“灯泡不但不会立即熄灭,而是突然亮一下再熄灭”这一现象(视觉暂留造成的)。为此,笔者根据教材图2-15重新设计如下实验,如下图1所示。

相关参数:电池电动势E=3V,开关K为微动开关,线圈L选用日光灯镇流器(电感系数L约0.8H,直流电阻R约50Ω)。根据理论分析,开关K断开、闭合瞬间(时间大约1ms),由自感电动势公式(e=-L—)和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线圈L(即a、b两点)两端会产生40V左右的瞬间电压。

筆者曾用数字万用表和机械万用表交流电压挡分别测试a、b两端电压,均没有超过5V,也观察不到这个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后得出的结论是开关K断开、闭合时间只有1ms,万用表灵敏度低所致。

二、直观教学,由繁变简

案例2:如图下图2所示,忽略电源内阻,计算开关K闭合、断开时,分别以C、B、A为零电位点时,计算其他点的电位以及两点之间的电压。

首先我们利用欧姆定律来分析开关K闭合时的情形。

设C点电位VC为零电位点,即VC=0V,由欧姆定律得:A点、B点电位为VA =12V,VB=8V 。以此类推,设B点电位VB为零电位点,A点、C点电位为VA=4V,VC =-8V ;设A点电位VA为零电位点,B点、C点电位为 VB =-4V, VC =-12V 。

根据以上数据如果我们画出一个“电位梯形图”,就可以直观了解4点(即A、B、C、D)电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点之间的电压。

A点电位最高,表示A点电位的一条水平线段画在最上面;B点电位次之,表示B点电位的一条水平线段画在中间;C、D两点电位最小,表示C、D两点电位的一条水平线段画在最下面。如图3所示。

从“电位梯形图”我们不难看出:

A点电位比B点电位高,VA= VB + 4V,B点电位比C(或D点)电位高,VB=VC+8V,A点电位比C点电位高,VA=4V+8V=12V,即:UAB = 4V,UBC = 8V,UAC=12V。

我们再来看看当开关K断开时的情形。

开关K断开时,回路电流等于零,即I=0。根据部分欧姆定律可知 UAC=E=12V,UAB=IR1=0V,UBD=IR2=V0。

又因为UAC=VA-VC =12V,UAB=VA-VB=0V,UBD=VB-VD=V0 。

所以 VA=12V+VC ,VA=VB=VD。

由于A、B、D三点电位相同,故画在同一条水平线段上,如图4所示。C点接电源负极,电位最低,用最下面一条水平线段表示:

“设计实验,加强感知;直观教学,由繁变简”不但能够解决教师难教的困境,而且能够降低对中职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较差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曾祥富,邓朝平.电工技术(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炜烨.浅析中职电子电工教学[J].电子制作,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