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来布”路径

2018-05-21 10:20靳松
民生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径全村竹林

靳松

来布村“火”了!但在村民们看来,让来布“火”起来的缘由,还得追溯到十几年前。

16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来布村,考察刚刚兴起的小径竹产业。习近平的到来,给了当地干部群众莫大的鼓舞。

如今,来布,这个曾经鲜为人知的国家级生态村、3A级景区,依托千亩小径竹资源优势,借力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好趋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生动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发展理念。

一句嘱咐,走出脱贫攻坚路

“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2002年4月9日上午11时许,一辆中巴驶入大干镇来布村,车上下来一位身材魁梧、神采奕奕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习近平一行来到河边的小径竹林示范片,在竹林间认真听取当时从大干镇党委副书记任上下派到来布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卢常传作工作情况汇报,不时与卢常传交流,询问群众的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等村情。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习近平当时语重心长地说:“要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来布村在传统的耕作农业以外,搞以竹子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是一条值得肯定的路子,要持续抓下去,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竹产业做大做优,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的殷切嘱托,为当地干部群众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产业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当晚卢常传就召开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两委扩大会,传达贯彻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发动全村干部群众因地制宜、齐心协力抓好竹产业发展。

很快,卢常传带领村干部和动员全体村民,按照“见竹不见稻,见稻要让道”的思路,在全村铺开种植小径竹,并为竹农争取到200元/亩的政策补助,极大调动了村民种竹的积极性,从原来的种植面积300亩规划扩大到2000亩,当年种植规模就达到1000亩。10多年来,该村的竹林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1000亩扩展到如今的2000多亩。竹农收入如雨后春笋节节高,2000年,来布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2016年达到10550元,全村80%以上的农户盖了砖混结构的新房,村里许多贫困户不仅因为种竹脱贫,而且还靠一根根小雷竹致了富。

不仅如此,来布村的小径竹种植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周边乡村的群众看到来布村的致富途径,也纷纷到村里来取经、购买竹苗种,通过来布村的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小径竹种植达到8000多亩。

“精准发力,滴水穿石”。一个产业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要长期培育。10多年来,为不断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卢常传无论在乡镇任职,还是在顺昌县发改局任局长,抑或是后来调任光泽县副县长,都始终牢记习近平的殷切嘱咐,为来布村的竹产业发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引进浙江临安小径竹谷壳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搭建雷笋合作社销售平台,并鼓励推广竹林垦复、滴灌和覆盖技术,扩大种植规模,每亩竹笋效益从过去的4000多元提高至12000元,“乐活”来布的品牌越做越响。

来布村搞起生态农业

来布村位于福建省顺昌县西北部,富屯溪环绕村庄,地势低平,生态优越、资源丰富,全村面积5982亩,其中山地面积3300亩,农田面积540亩。但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庄,1999年以前,村民主要以种植柑橘为主,全村柑橘最多时达到600多亩,户均4亩,是当时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传统农业要看“天”吃饭,1999年冬,一场持续的低温冰冻灾害,把全村的柑橘树全部冻死了,来布村民来年收入来源被切断了。

传统农业效益低,又受气候影响大,可持续性不强,怎么办?在卢常传的带领下,来布村确立了“庭院辅助、笋竹支柱、项目带动、旅游促富、党建帮户”的发展思路,以沼气入户为突破口,建立“绿色农家”,种植千亩中小径竹基地,实施“生态家园”计划。村民们在沿河两岸沙质地种植了千亩中小径竹基地,并依托千亩小径竹林,开发观赏绿竹种植、农家乌鸡饲养、绿色蔬菜种植等生态种养业。

如今的来布,村里所有庄稼地都向游客开放,游客在饱览田园风光的同时,可尽情体验采摘乐趣,时令蔬菜、雷竹笋、花生、甘蔗等农产品成了抢手货。同时,小径竹的种植使沿河两岸的沙质荒地披上了“绿装”,涵养水源、固土护岸、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形成一道天然生态屏障,使当地既收获了金山银山,又留下了绿水青山。

原汁原味美丽乡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也是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小康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习近平总书记乡村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卢常传带领村两委和村民,围绕“绿色生态、田园风光、乡土气息”,整合各项政策资金,集中力量整治村庄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保住绿水青山,走原汁原味的美丽乡村之路。

经过几年努力,來布村先后完成1800平方米主干道绿化硬化、立面改造100户,安装路灯50盏;建成“人工湿地”,日处理污水60吨;设置垃圾收集点10个,垃圾箱40个,生活垃圾实行村收集、镇清运处理;采取“树木+蔬菜”模式绿化村庄,在空地种植丹桂、楠木、茶花、紫薇、樱花、柳树等树种1000多株,让庭院也成为一道风景。

村庄建美了,如何促进村民增收?

近年来,来布村围绕“笋竹支柱、旅游促富”的发展思路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立足千亩小径竹资源优势,依托村庄、田园、竹林、亲水平台“四区”结构,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并积极带动村民自愿投入500万元,以宜居宜业宜游为建设方向,完成景区道路和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水电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带动了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竹林风光型“乐活”来布乡村游。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用活用好现有资源,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到目前,已有200多人投入到乡村旅游产业中,2017年从乡村旅游开发中,村民人均收入增加1000余元,开启低碳、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小径全村竹林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小径
全村唯一收件人
寻访竹林隐士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桂小径油画作品
美丽的竹林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