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疏导应用于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2018-05-21 09:42刘昕霞刘晓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党校思想政治

刘昕霞 刘晓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树人立德的基础,而心理疏导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手段。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疏导能够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关怀。通过分析心理疏导的内涵,探讨心理疏导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并结合心理疏导特征提出具体的应用形式和干预手段,以此推进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党校;创新实效

[作者简介]刘昕霞(1971-),女,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刘晓宇(1992-),女,汉族,内蒙古人,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4-0053-02

新时期、新环境、新形势、新变化。在崭新的社会背景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需要与时俱进,同时还需要在教育手段、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有所创新。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催化剂”和“润滑剂”,通过有效的疏导活动,能够体现党组织的关怀和爱护,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理念。正确把握心理疏导内涵有利于提高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促进各项教育活动成效的提高。

一、心理疏导的内涵与意义

疏导是通过疏通和引导的方式改变受众的情绪、心理认知和行为的过程。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改变心理和精神的不良状态。根据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影响因素等进行发掘,有利于发现造成心理问题的根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疏导,进而帮助其从负面消极心理中解脱,提高精神健康系数和心理幸福指数,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从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看,心理疏导通过倾听、破解、沟通、关怀等形式,运用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书面文字等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对党员学员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其情感态度、认知体系、价值感与信念的改变或强化,进而消除不良心理问题造成的影响。

二、心理疏导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心理疏导能够体现出人性化关怀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因素在于“人”,尊重并促进人的发展是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旨。通过心理疏导能够体现出党校教育的人性化关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对人性的忽视或误读,强调人的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的协调统一,有利于从根本上把握人性价值与内涵,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心理疏导使党员学员获得更自由、更健康的发展空间。

(二)心理疏導体现出人性平等理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性平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人性平等这一问题有所忽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强加于受教育者自己的意见和意愿,在理论教育中生搬硬套,忽视了教育个体的个性化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在新时期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平等是其教育基础,教育人员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和权威地位,不再是处于被教育者的对立角色。通过心理疏导这一人性化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双方的互动性和平等性,体现出受教育者的教育主体地位,有利于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者为主导的崭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心理疏导的关键环节是倾听与沟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现代人的沟通交流也在不断减少,在缺乏沟通交流的社会环境下,公众的心理负担普遍增加,信任度、包容度较之以往均有下降,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心理疏导的运用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入反思,是新环境下探索党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完善的支撑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更多的关注被教育者的心理变化,探索更有效的心理沟通渠道,掌握倾听的艺术,提高双方的信任度。通过理解与信任的双重支持,促进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发展。

三、心理疏导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征

(一)目的性。心理疏导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通过倾听、沟通、疏导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心理疏导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还需要沿既定方向实施。心理疏导能否取得预期成效,不但受教育双方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同时也受心理疏导预期效果的影响。只有两者能够协调统一,才能真正体现其有效性,因此,心理疏导的目的性更加鲜明。

(二)动态性。身心平衡才能使个体对外部环境做出恰当的反应。因此,心理疏导应当是动态发展的,教育者需要结合教育对象的所处环境、心理变化特点对其未来心理变化进行预期,从而结合其生活、学习环境等多项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心理疏导的动态性有利于帮助学员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尤其是在一些突发情况、关系到利益荣誉冲突的事件上进行及时干预,避免这些事件影响到学员的身心健康。

(三)建构性。心理疏导需要教育双方的协调配合,尤其是需要树立起教育对象对心理疏导的信心。心理疏导的本质在于实现情感、认知、思想意识的重新构建,激发被教育者的积极信念,通过正面情绪和积极信念的激励作用改变受教育者的行为,提高其自我认同感。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配合性,而自我认同感则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自律性和自我约束意识,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心理疏导构建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被教育者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重新构建,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再上新台阶。

四、心理疏导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心理疏导理念。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活动需要与人本理念相结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尊重其个性差异并给予其更完善的人文关怀。在心理疏导中要根据党校学员个性、环境、背景的不同突出心理疏导形式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注重心理激励作用的发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少讲大道理,少讲空话套话,尽可能的通过实际案例强化心理疏导作用。教师需要对学员的心理问题有一定了解,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帮助其解开心理的疑惑。有目标的对其分析心理认知变化的过程和体会,通过思想的沟通、思考的深入、思路的拓展使学员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启发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员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与自己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关系到自身成长成才。这样的心理认知有利于提高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激发学员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

(二)强化人文关怀,创新心理疏导载体。在党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形式较为单一,一般以谈话、倾听、政策宣教为主,这样的心理疏导方式往往缺少人文关怀,流于形式的同时也不利于被教育者思想意识的真正转变。基于此,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需要密切结合指导思想和工作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筹划,能够从整体上有效推进,从而建立起更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尤其是在信息环境下,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展心理疏导载体,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心理疏导教育的实效性和便捷性。

一方面,需要党校在信息化教育方面尽快完善,通过网络平台发掘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是各项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报道、党史专著等,通过丰富的资源拓展学员的思想意识视野,尤其是需要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疏导平台。教师可以轮流在线,与学员进行线上交流。在网络环境下,一些学员认为难以启齿的问题也能够很好的通过文字进行沟通,避免了面对面交流造成的尴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员更容易敞开心扉,从而使心理疏导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而网络沟通也更有利于淡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角色隔阂,提高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实效性。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开展心理疏导的实施者,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政治素养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心理学、行为学、沟通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真正从人文关怀出发对党校学员进行心理疏导。党校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心理疏导专业培训,同时在教育者选拔上引入考核机制,引进外部人才,对于思想素质良好、政治觉悟高、心理疏导能力较强的教师,要重点提拔和扶持,以此提高心理疏导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心理疏导教师需要通过专业考核并获得相应资质后才能上岗,高素质的心理疏导团队是保障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基础。

(四)构建一体化的心理疏导支持环境。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党校职能的发挥,同时更是关系到党的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大事。因此社会各单位、各部门都需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尤其是在心理疏导教育中,更需要营造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氛围。这就需要进一步构建上下一体、协调联动的心理疏导机制,为心理疏导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环境保障。相关部门要对党校心理疏导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设施、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通过心理疏导解决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以党校为核心,建立起政府、社会、单位协调联动的心理疏导体系,进而构建起立体化、开放式的心理疏导环境,通过一体化的心理疏导体系的构建,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拓展出一条新途径。

随着社会环境、信息环境、文化环境的日益复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心理疏导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凸显教育工作的人性化关怀,使受教育者切身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促使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得到疏导。通过心理疏导的应用,有利于真正發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时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脉搏,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心理疏导的作用下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的先进性和纯粹性。

[参考文献]

[1]王丽琦,刘伟伟.建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7).

[2]王晓丽.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5).

[3]宋劲松,王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指向[J].天府新论,2015(02).

[4]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2).

[5]秦伟.建立健全干部心理疏导机制的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14(12).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党校思想政治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