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素养与道德现状背离的法律分析*
——以裸贷现象为视角

2018-05-23 11:23庄广帅王行书
法制博览 2018年15期
关键词:借贷道德法律

庄广帅 王行书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一、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与道德现状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但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知识的增长,法律素养的提升却并没有带动着道德修养的进步,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动力、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近年来高校间频发的案件也反映出这类群体法律素养与道德现状背道而驰的状况,课题组通过收集近年来的案例,通过抽样调查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几类人群,在相关文献中找寻思路,探索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多方面诱因,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高校法律道德热点问题综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经济蓬勃发展,各种文化和思潮相互交织,处在心理成长期的大学生很容易在多元价值标准中失去理智判断,走上犯罪道路。据有关部门统计,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犯罪范围逐渐扩大到涉及政治、经济、刑事等各个方面,恶性事件频次增加,犯罪多因社会关系处理不当,寝室成为犯罪的高发区,犯罪中呈现高智能化等特征[1]从下表显示的有关的大学生刑事案件都一次又一次的刺痛公众的眼球,使公众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产生了严重质疑,为此我们课题组产生质疑,法律素养的提升虽然能从外在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内心深处道德伦理的约束力。与此同时通过课题组调查发现仅有14.64%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水平越高,法律素养、道德素养越低,高智商犯罪频发。认为文化水平、法律素养与成道德素养正比,二者相辅相成的受访者占57.13%于此同时认为二者关系不大,道德修养靠自身的也占近三成比例。

表1 近年来大学生恶性犯罪案例统计表

(二)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

据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对我国法律制度十分信任,他们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法律可以捍卫一切人的利益及保护所有人的安全。调查显示有57.42%的人认为健全相关法律,依靠法律调控是对上述问题案件解决的最好办法,然而他们对法律的作用太过理想化而放大了法律的作用。现实社会与大学校园环境相差甚远,我国国情复杂,社会上更是鱼龙混杂。

二、探究当代大学生法律与道德相背离现状的原因

我们将问题具体化,通过案例研究,以裸贷为视角,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分析经济、立法、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矛盾。对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首先要探究相关问题发生的原因。

(一)何为“裸贷”

所谓“裸条借贷”(以下简称“裸贷”),即指在校女大学生作为借款人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款,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作为担保,当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以及预设产生的高额利息时,贷款人以公开其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方式等手段逼迫借款人还款。

(二)“裸贷”现象的社会背景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拜金主义、奢侈超前消费等观念开始成为主流价值取向。大学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大学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社会上追根溯源。浮躁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行为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裸贷”产生的主要原因

1.主观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大部分的家长认为裸贷发生的第一原因是由于大学生自生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而这一比重占调查数据的39.21%。对于大学生“裸贷”的心理动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市场经济的喧嚣和浮躁,导致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大学校园不是世外桃源,也不可避免卷入。其次,没有起码的风险防范意识,容易被消费陷阱所蒙蔽,用“低息”、“免息”“上门办理”、“发展下线”等来吸引大学生上钩。

2.客观成因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他们则是认为当前生活费不够,物价横飞。这一比例占48.47%。这观点的提出也不无道理,结合上述裸贷发生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全面的,较为主观,生活费不足,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勤工俭学,违法犯罪绝不是唯一出路。

三、大学生法律素养与道德现状背离的应对措施可行性的探讨

(一)外在机制

1.公安、司法机关从明确相关立法,打击违法犯罪

“裸贷”这一现象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是多方面的,触犯相关法律也是交错竞合的,因此在原有立法基础上对裸贷进行规制,更重要的是研究推出新的立法,加强对网络金融p2p借贷平台的及时监管。

(1)裸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①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民法总则》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合同法》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②通过裸贷这一手段,将借款者的落照发到互联网上公之于众严重侵犯了借贷者的名誉权呢、人格权,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③“裸贷”肉偿这一问题放贷者已经构成强奸罪,这种以其他手段的方式迫使借贷者与其或者为其他人提供性服务来偿还债务的行为,已经完全符合强奸罪的构成要件,公安机关在处理案件中经常会发生相应的案情。

(2)公安部、教育部、银监会的相关解决办法

2016年8月,中国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并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对校园网贷整治明确提出“停、移、整、教、引”的五字方针,规范整理校园“网贷”。

(3)应当追究网络金融借贷平台的责任

如借贷宝等平台认为自己在纯平台模式下,借贷宝仅仅被定位为的信息中介,不干涉交易的实质内容,而仅仅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的发布及交流,记账等技术性服务。但是我们有必要明确的是借贷平台对其用户的监管力度不够也是造成裸贷高发的罪魁祸首。

2.高校应当加强思想教育、建立严格的奖、助学金机制同时加强金融、法律教育

(1)加强思想教育、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要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关注学生的消费动态,一旦出现消费异常,或者同学反映生活上有困难都要及时解决。

(2)建立严格的奖、助学金机制

入学前要对新生的家庭情况做调查,对于生活上

有困难的同学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标准来发放助学金,跟进同学思想动向,将助学金发对人,用对地方,同时奖学金、助学金要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不能单纯的依靠外界的帮助,要引导学生自力更生,解决生活问题,精准扶贫。

(3)加强金融、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

从入学开始即开始金融学、法律相关的选修课了解基本的金融概念,如违约金、滞纳金、单利、复利等相关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了解相关法律,如借贷等相关问题,普及常见违法犯罪情况,介绍p2p借贷平台的相关知识,从专业知识上保护自己。

3.监管部门主动承担责任,抵制恶性贷款

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从银监会、教育部、国务院的一系列措施看来裸贷问题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多方合力才能将裸贷问题彻底铲除,恶性贷款必须远离高校这块净土。同时各省市、高校要积极响应,尽快制定出针对基层的办法。

(二)内在转变——从大学生自身出发

1.主动参加社会实践,规范自身道德与法律行为

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感悟生命价值,体验丰富情感。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通过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大学生个人也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应当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在生活中履行公民义务,严格依法办事,主动维护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将高校的法制教育视为拓宽知识层面,加强个人修养,以及今后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掌握基本维权意识的重要渠道。

3.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位一体,行成正确的消费观

(1)社会风气的转变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规范媒体的价值导向。近年来从各类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中都能像社会公众渗透出拜金主义的思潮,一昧的崇拜金钱,社会风气自然会变得浮躁。[3]

(2)家庭教育的缺失将严重影响正确消费观点的养成。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然而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家庭教育中要及早入手,不盲目攀比,严厉抵制拜金主义,在家庭中养成正确的风气对于价值观具有基础性作用。

(3)大学生自我处在价值观塑造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当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导向。吃苦耐劳,不盲目从众、不攀比,通过大学生活努力的提升并且丰富自己,只有在自身出发,个人有坚强的意志才是抵御不良风气的制胜法宝。

四、结语

通过大量阅读前人的研究文献,并且深入地开展实地考察、通过案例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了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大学生法律素养与道德现状背离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引发思考,深入探究其内部原因如心理健康、法律意识淡薄、教育缺失、社会监管不健全等。我们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从方案的解决机制上我们从细节入手,联合多方,争取在源头上遏制问题,同时也建立了严厉的惩处方案,对于违反规定,扰乱金融市场环境社会风气的行为要及时惩处。

[ 参 考 文 献 ]

[1]余涛.大学生犯罪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余发有,金敏.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与预警模型研究[A].价值工程.

[3]王建刚.校园女生“裸贷”乱象背后的法律问题探究[A].价值工程.

猜你喜欢
借贷道德法律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