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4年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身体素质六项指标动态分析研究

2018-05-23 10:48高晓君袁筱平镡玉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汉族甘肃省耐力

高晓君,卢 辉,袁筱平,镡玉敏

心血管耐力、合理体成分、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1].个体体质健康水平受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营养、训练等因素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2-3].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虽然也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但后天的干预更重要[4].因此,本文通过对2000-2014年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身体素质六项指标(50米跑、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女)、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男)、50米×8往返跑/800米跑(女)或1000米跑(男)、坐位体前屈(该项指标数据采用2005年以后的))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试图找出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变化特点,为今后甘肃省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图书馆等方式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通过查阅文献获得2000年、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甘肃省学生的身体素质六项指标数据,2010年和2014年数据为SPSS数据文件,由甘肃省体育与卫生处提供.

1.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测量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学分析.

1.3 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的文本与统计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概括,运用比较、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找出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特点、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干预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50米跑的动态分析

50米跑是反映学生速度素质的重要指标[5].2000-2014年的15年里,甘肃省汉族学生50米跑的成绩总体上保持着增长,其中城市男生50米跑的成绩增长了0.32s,乡村男生增长了0.36s,城市女生增长了0.28s,而只有乡村女生下降了0.28s,但较2000年和2010年仍然保持了增长趋势.表1、图1的数据显示,2005年城市男生50米跑成绩有较小幅度的增长,城市女生、乡村女生和乡村男生的50米成绩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但在2010年以后50米跑成绩增长趋势比较明显.这种增长趋势带有明显的城乡差别,虽然在个别年龄组中,乡村学生50米跑的成绩出现了略好于城市学生的情况,但总体上城市学生在速度素质方面的增长优势远大于乡村学生.

图1 甘肃省汉族学生50米跑成绩的年代变化

2.2 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立定跳远的动态分析

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力量的重要指标.表2、图2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14年的15年时间里,立定跳远成绩尽管在个别年龄组出现了小幅增长的情况,但总体上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和城市女生只在2010年测试数据中显示其成绩出现小幅增长态势,其后成绩均呈现下降趋势.从成绩下降幅度看,7~18岁的城市男生成绩下降幅度超过乡村男生,乡村女生成绩下降幅度超过城市女生,尽管乡村男生在2005年成绩大幅上涨后在2010年急剧下降,再次在2014年有小幅增长,但仍然低于2000年水平.小学阶段(7~12岁)城市男生下降幅度超过中学阶段男生(13~18岁),小学阶段的城市女生下降幅度却低于中学阶段的乡村女生,其中小学阶段的城市女生在9~12岁年龄段中的立定跳远成绩下降幅度仍低于2000年的水平,且下降幅度大于同年龄组的乡村女生.

表1 2000-2014年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50米跑成绩[5-6]增长情况一览表(单位:s)

2.3 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力量素质动态分析

由于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学生力量素质所用指标亦不同.表3、表4的数据显示,7~12岁男生采用斜身引体向上指标,13~18岁男生采用引体向上指标;女生7~18岁均采用1分钟仰卧起坐指标.近15年来,城市男生从7岁开始斜身引体向上成绩随年龄增长,但其成绩从11岁开始至12岁下降非常明显.但15年来总体上保持这一年龄段城市男生斜身引体向上成绩的增长态势,其平均增长值为1.86次,13~18岁的城市男生15年里引体向上成绩增长为0.37次.2014年7~12岁城市男生成绩较2010年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较2000年和2005年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上升优势.7~12岁乡村男生斜身引体向上成绩15年里增长了4.54次,13~18岁乡村男生引体向上成绩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其平均增长值较2000年减少了0.6次(表3).7~18岁乡村男生斜身/引体向上平均成绩2000年为17.06,但到了2005年时急剧下降至14.09,2010年为19.00,2014年平均成绩仅上升为19.01.

表2 2000-2014年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立定跳远成绩[5-6]增长情况一览表(单位:cm)

表3 2000-2014年甘肃省7~18岁汉族男生斜身/引体向上成绩[5-6]增长情况一览表(单位:次)

表4数据表明,7~18岁城市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15年里增长了0.46个/分钟,而乡村女生却增长了4.42个/分钟.从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年代变化来看,2005年城市女生仰卧起坐成绩相比与2000年有所提升,但2010年的平均成绩较2005年又有所下降,而2014年的平均成绩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乡村女生2005年较2000年的成绩有所下降,但在2010年和2014年呈持续上升趋势.

表4 2000-2014年甘肃省7~18岁汉族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5-6]增长情况一览表(单位:次)

表5 2000-2014年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成绩[5-6]增长情况一览表(单位:s)

2.4 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耐力的动态分析

耐力素质指标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表5的数据显示,7~12岁男女采用50米×8往返跑测试指标,13~18岁男生采用1000米跑测试指标,13~18岁女生采用800米跑测试指标.15年里甘肃省7~12岁汉族男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分别下降了3.27s和4.61s;13~18岁城市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增长了11.12s,其中,在13岁、16岁时1000米成绩增长极为明显,分别达到了22.45s和16.49s,其后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乡村男生则在13~18岁年龄段中总体呈现出继续下降趋势,但在13岁和14岁时出现了急剧增长的态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成绩又出现急剧下降现象.7~12岁城市女生的50米×8往返跑的成绩在15年里下降了0.99s,13~18岁城市女生的800米成绩在15年时间里增长了7.85s;乡村女生则无论是7~12岁年龄段还是13~18岁年龄段,其耐力指标成绩均出现了下降趋势.

2.5 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柔韧素质的动态分析

坐位体前屈是反映学生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2002年开始试行,2005年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与健康调研结果,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完善和修改.由于2002年之前采用立位体前屈,为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本研究对柔韧素质指标只统计分析了2005年至2014年的数据.表6、图3的数据显示: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近10年来坐位体前屈的成绩均呈现缓慢上涨趋势.从年代变化来看,2010年涨幅最高至2014年下降,但下降幅度仍未超过2005年水平(图3);从性别来看,女生优于男生;从城乡来看,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

图3 甘肃省汉族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的年代变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速度素质和下肢爆发力方面,自2000年以来,甘肃省汉族学生50米跑的成绩总体上保持着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城市学生50米跑的成绩增长幅度大于乡村学生;而立定跳远成绩则总体上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城市男生成绩下降幅度超过乡村男生,乡村女生成绩下降幅度超过城市女生.

(2)在力量素质方面,甘肃省汉族城市男生呈现增长趋势,且乡村男生在7~12岁年龄段的斜身引体向上成绩增长幅度大于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在13~18岁两个年龄阶段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均呈增长趋势,且乡村女生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女生.

表6 2000-2014年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5-6]增长情况一览表(单位:cm)

(3)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方面,15年里甘肃省7~12岁学生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13~18岁汉族城市男女生耐力素质增长趋势明显,而同年龄组的乡村学生呈下降趋势;而柔韧素质方面自2005年以来其成绩增长缓慢,但城市学生柔韧素质好于乡村学生,其中,城市男生增长趋势大于乡村男生.

(4)自2000年以来,甘肃省汉族学生在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及柔韧素质方面的成绩呈现出城乡、年代、年龄差异,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城市学生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方面优于农村学生,但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方面,农村学生好于城市学生.从学生身体素质成绩的年代看,力量、柔韧等同一指标的测试成绩随年代呈现出波浪式的发展趋势,突增或者突减现象明显.

3.2 建议

(1)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继续加强学生速度素质及下肢爆发力方面的练习内容,将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与实践练习相结合,注重体育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利用体操、健美操等项目锻炼针对性强的特点,开发这类体育项目的游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等部位的锻炼指导和实践练习.

(3)健全完善阳光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利用大课间等体育活动来积极推广中长跑、校园足球、校园舞蹈等体育项目的广泛开展,并形成学生参与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的发展.

(4)严格执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的足量开设;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体育经费的拨付中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以保证农村学校体育硬件建设和体育师资培训,努力改善农村学校体育锻炼环境,逐步缩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城乡差异.

[1]夏肖林.“健康体适能”理念引入体育课程改革构想[J].教学与管理,2008(4):49-50.

[2]陈佩杰,王人卫,胡琪琛,等.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乔玉成.进化·退化:人类体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体质人类学视角[J].体育科学,2011,31(6):87-97.

[4]周丛改.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6):33-36.

[5]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汉族甘肃省耐力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