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马铃薯全膜高垄栽培种植密度试验报告

2018-05-23 06:50魏喜胜
现代农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秦安县全膜株距

魏喜胜

(甘肃秦安县兴国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秦安 741600)

为了筛选出适宜秦安县旱川地及浅山干旱地早熟马铃薯全膜高垄栽培种植的密度,优化马铃薯田间生长环境,我们在兴国镇康坡村的川旱地内设立了马铃薯全膜高垄栽培种植密度试验。

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兴国镇康坡村的川旱地内,海拔1450米,土壤为黄绵土,土壤较肥沃,肥力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玉米。

2 试验材料

白色地膜、种植品种为克新2号。

3 试验设计及方法

本试验采用一垄一行种植模式的不同行距、不同株距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两种行距,三种株距:行距分别为40㎝、50㎝;株距分别为20㎝、30㎝、40㎝,共 2×3=6 个处理(见表 1)。

作物种植方式及施肥:采用顶凌覆膜,先起垄覆膜后播种(垄宽分别为0.4m、0.5m,垄高0.20m;沟宽均为0.5m),所有处理均采用全膜覆盖高垄穴播(膜与膜相接处在沟中间位置)。种植品种为克新2号。施肥量各处理相同,均为尿素25kg/亩,过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5kg/亩,硫酸锌3kg/亩。小区面积:长6m×宽3m=18m2,每小区种6行,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全部磷肥和氮肥按小区称量播前撒施作基肥一次施入。

表1 马铃薯全膜高垄栽培种植密度试验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处理的生物学性状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据5月15日和6月20日测定的植株生物学性状来看,处理6的株高最高分别为43.55cm和85.62cm,基部分枝数最多为3.2个和4.5,处理1的株高最低为24.22cm和42.33cm,基部分枝数最少为0.82个和1.1个。说明田间密度越小,植株的生长势越旺盛;但是从单株结薯个数和单株薯重来看,处理5和处理处理6的单株结薯分别为3.5和3.1个,单株薯重分别为0.424kg和0.411kg为最高,但由于处理6的种植密度太小,所以产量低于处理5,这说明只有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

4.2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马铃薯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5的增产幅度最大,处理3次之,这说明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适宜的种植密度,才能得到最大的单位面积产量。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上处理的生育期观测、成熟期的产量测定得出如下结论:全膜高垄栽培种植技术采用一垄一行种植模式其行距为50cm,株距为30cm时的种植密度时产量最高,此种植密度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马铃薯的单产,提高亩产,因此适合在秦安县川区及浅山区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秦安县全膜株距
省直及中央在甘单位在秦安县召开帮扶衔接会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春油菜青杂5号不同覆盖模式温度、水分效应研究
甘肃省秦安县桥楠初级中学学生书画作品选登
共享教育资源 促进均衡发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推广可行性研究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高原夏菜全膜双垄三沟旱作栽培及尾菜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