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之间的深刻省思

2018-05-23 10:25周馥郁
出版广角 2018年6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观照猴子

【摘 要】 《欢迎来到猴子馆》是冯内古特于1968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2017年7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引入,问世50年来首次出版中文版。这部小说集可谓读懂冯内古特的切口,文章从超现实世界的预见与讽刺、战争控诉与暴力反思、人性的观照与诠释、别具风貌的黑色幽默四个角度来窥探该小说集的出版意义。

【关 键 词】《欢迎来到猴子馆》;超现实;战争;人性;黑色幽默

【作者单位】周馥郁,武汉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6.029

冯内古特被《时代周刊》称为“当代的乔治·奥威尔”,是美国反主流文化大师,影响了多位当代重要作家,开创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小说的风气。他被许多作家公认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但他书写的深刻性却从未受限于这一门类。他也是一位戴着幽默面具的悲观主义者,被誉为怀有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反战文学家。《欢迎来到猴子馆》是冯内古特创作力最为旺盛的作品集,于1968年出版,2017年7月首次中文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全书由25篇短篇小说组成,囊括了战争史诗、未来主义、惊悚小说等多种类型,集科幻、幽默、寓言、反乌托邦等风格于一身,将人类在当今社会变成战争机器、科技产品、金融产品的傀儡的悲剧命运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呈现得淋漓尽致,具有独特的冯内古特式笑中带泪、谐趣中传达深刻省思的风格。本文从超现实世界的预见与讽刺、战争控诉与暴力反思、人性的观照与诠释、别具风貌的黑色幽默四个角度来窥探该小说集的出版意义。

一、超现实世界的预见与讽刺

冯内古特的小说常常通过虚构建构起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如其长篇小说《自动钢琴》《泰坦族的海妖》《猫的摇篮》等,是对自动化工业社会、外星探索和人性失落、科技幻灭下的荒芜状态等的一种超前想象,同时也是冯内古特以科技发展、科幻想象的外衣承载起讽刺现实的内核。作者将这种预见与讽刺带入他的短篇小说中,《欢迎来到猴子馆》中就有许多关于科技统治下的超现实世界的预见性描写,充满了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膨胀的批判,对科技爆炸性发展的反思,对人类精神走向虚无的警惕。冯内古特以其刁钻古怪、超拔绝伦的想象性洞见,仍在半个多世纪后带给我们以巨大的反思与启迪。

冯内古特小说的超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之上,小说集《欢迎来到猴子馆》中科幻小说的分量极重,约占整部小说集的一半。可以说,作者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超现实未来世界。如《艾皮凯克》描绘了一个机器人爱上人类的故事;《巴恩豪斯效应报告》中的心理学家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力控制世间万物;《电欢喜》则描绘了一种可以让人大笑不止的特殊电波;《不可穿的身体》想象了人的身体与灵魂可以随意分离,还有专供人们选择各类身体的商店;《欢迎来到猴子馆》则描绘了一个地球人口爆满时,禁止人类继续繁衍与鼓励自杀的社会等。然而,纵观作者构建的基于科技想象的未来社会,充溢文本的并非对科技的崇尚,以及科技对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生活内涵的拓深的积极肯定,而是充满了对科技高度发展下人类被反控制,沦落为科技的奴隶而失去思维能力与自由精神的深刻担忧。与其说这些超现实主义文本是科幻小说,不如说这是一篇篇颇具针砭力量的讽喻性寓言。作者以克制的语言预见和讽刺人类将要面对的未来:人口爆炸,追求绝对平等,动物化管理,机器超越人类,人类的自觉性、自主性丧失殆尽。这是人类自我中心主义无限膨胀的恶果,人类也终将失去自我,沦落为傀儡式的存在。

尽管在文本叙述中,作者尽量保持一种隔离姿态,但无处不在的对人类生存境遇的观照,使小说带有作者强烈的介入感。當然,这种极具“冷静的愤怒反思”正源于作者对他所处社会现实的深度触碰,科幻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冯内古特意通过科幻的外衣实现对现实的指涉,警醒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科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因如此,冯内古特也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科幻小说家,科幻只是他写作的表达手段之一。诚然,他的创作实质上是将现实生活以奇诡的想象幻化成一种形而上的真实。因此,读者依然能从他的小说中强烈地感受到西方社会的荒诞不经和人们精神上的沉重与无奈。作者将荒诞的现实与重压下的人的精神状态呈现给读者,就是希望引起人们对这种现状的重视。5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冯内古特当年的忧虑,很多预言确实已成为人们面临的现实,尤其是人口剧增带来的环境问题、技术高度发展下人类精神的虚无等。冯内古特正是以穿越历史的洞见,引导我们再次反观自我,反思人类如何健康地生存与发展。

二、战争控诉与暴力反思

在小说集《欢迎来到猴子馆》中,冯内古特呈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所提及的战争主要指二战、美国内战等。对战争的控诉与对暴力的反思是作者小说作品经常触及的主题,这主要缘于冯内古特自身的经历,他曾亲历二战期间的德累斯顿大轰炸,整个城市的13.5万人被瞬间炸死,而他成为幸存下来的七个战俘之一。冯内古特深受战争所带来的身体痛楚与精神创伤,故而在对战争直接或间接的描写中,充满了对战争暴力的深恶痛绝,传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对于战争,冯内古特并不避讳其血腥的一面,往往以直击人心灵的残酷呈现战争的非人道。如在《国王的全部马》中,主人公作为俘虏,被敌方首领要求与之下一盘棋,而棋子正是他的伙伴。狡猾的敌军以人肉做棋,每吃掉一子,便杀掉一名俘虏,主人公最终以牺牲自己的儿子为代价换取了棋局的胜利。在这里,人仅仅作为战争的棋子,生命与尊严被践踏殆尽,人性在战争面前也被撕成碎片。在《载人导弹》中,作者对战争的控诉不再那么直接,而是以亲情为情感脉络,写了两个因国家对立而失去了儿子的父亲的对话。小说中美俄两国相继发射载人导弹上天,两国的导弹分别载了一个优秀的年轻人,而这两个人却在空中相遇的过程中死去。作者将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以及对国家行为的不满写在两位父亲的书信对话中,通过书信往来,两位父亲冰释前嫌。这篇小说,伤感与温情并存,以亲情疗救饱受战争创伤的个体。《流离失所的人》同样也是一部伤感与温情并存的小说,它描绘了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场景,年幼的小男孩在走失后误把德军中士当成爸爸,在得到一番关怀与一箱巧克力后,小男孩恋恋不舍地回到孤儿院,在孤独中幻想着爸爸来接他回家的场景。这部小说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罪恶,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展现了复杂的人性。那个被误认作爸爸的人,作为德军,是残酷的侵略者,但作为普通人,却又充满了温情与善意。小说由此展现出战争对人性的撕裂。

在小说集《欢迎来到猴子馆》中,不仅有以上直面战争的书写,在其他篇目中,战争也常常作为背景或事件而存在。冯内古特写战争,并不是从狭隘的个体经历、本国立场出发,而是从冷静的人性观照、超越一国的世界公民角度来控诉战争、反对暴力,将所有战争国、参战人员置于人道主义的视野下进行审视。因此,我们看到的绝非二元对立的书写。由此也可以看出冯内古特对战争本质的深刻体察: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普通个体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冯内古特对战争的控诉与反思,直接延续到他后期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如《五号屠场》《黑夜母亲》《猫的摇篮》《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等。可见,对于战争的思考,几乎贯穿冯内古特的一生,他充满人道主义的批判与反思,直至今日仍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三、人性的观照与诠释

冯内古特有很多标签,多与其科幻小说的写作有关。实质上,他的小说不仅有想象奇诡、批判强烈、洞见深刻的一面,还有靠近普通生活、普通人,充满生活气息的温情一面。在小说集《欢迎来到猴子馆》中,这类面对普通人、笔触轻跃、对人性富有层次的观照与诠释,是打开冯内古特精神世界的另一把钥匙。

一是充满温情的生活书写。如《漫漫路直到永远》讲述了青梅竹马的凯瑟琳与纽特冲破重重阻碍,终于走到一起的故事;《回到你老婆孩子身边去吧》通过对比丈夫经历的两种生活,阐述了夫妻关系;《无法管教的孩子》讲述了一位老师的仁慈之心;《步入永恒》是一个小喜剧,讲述感情的试探与追逐;《隔壁》讲述小男孩通过电台求助平息家庭矛盾的故事等。这样的故事书写完全不同于冯古内特对科技想象的讽喻,对战争创伤的控诉,而是将尖锐、严肃、锋芒通过温情脉脉的笔调一一展现,充满生活气息与情感温度。

二是带着微笑的善意讽刺。冯内古特充满力度的讽刺往往针对社会、战争、科技等重大题材,是一种兼具批判与反思的讽刺,而面对人性中的弱点,作者常常给予善意的讽刺。如在《谎言》中,雷蒙泽尔医生是当地有名的富豪,他在送儿子去贵族学校报道的路上曾三番五次警告儿子不要利用家族的身份行使特权。但在最后得知儿子并没有通过入学考试,而旁边的黑人学生却顺利入学时,嫉妒使雷蒙泽尔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他开始想要使用特权让儿子进入学校。在遭到拒绝以及家人的鄙视后,雷蒙泽尔医生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原本的公平原则不过是伪善。作者通过雷蒙泽尔医生前后言行的反差将人物性格中的缺点展现出来,使读者在行文之间感受到作者充满善意又有点不怀好意的揭露。

三是充满怜爱的精神关注。冯内古特对人的精神关注分散在各种题材的小说中。如《这回我是谁》中的男主角是一个有着社交恐惧症的平凡小职员,也是个演技卓越的天才,而女主角则是个除了美貌便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流离失所的人》表现了一个孤儿对亲情的渴望;《迷娘》刻画了一个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一直享受和平生活的苏珊娜身上,有着战争畸形儿心态的士兵等。冯内古特所呈现的人的精神状态,正是对后现代语境下人在面对高速变化的现实生活的一种心理困境的折射。时至今日,这样的书写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四、别具风貌的黑色幽默

冯内古特是现代派大师,他期望包含过去、当下、未来思考的小说创作能够引发公众关注现实社会。在艰难的探索中,他对现实充满了深深的失望,于是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予以解嘲。当与冯内古特同时代的后现代小说家们纷纷转战文学内部,沉迷于文字游戏、语言游戏时,冯内古特却更希望人们可以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他用黑色幽默来阐释人类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的问题上。这一严肃的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出发点,使得冯内古特的黑色幽默在悲喜之中拥有了一种充满质感的悲悯情怀和深刻省思,也使其黑色幽默呈现出形而下与形而上兼得的别样风貌。

在《欢迎来到猴子馆》小说集中,冯内古特以各种陌生化的方式制作幽默的外衣,但内里却执着于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如以动物拟人消解英雄情结(《汤姆·爱迪生的蓬毛狗》),以助残器强制统一人的智力讽喻平等主义的反乌托邦社会(《哈里森·伯杰龙》),以制造欢乐的特殊电波讽喻人类精神的虚无状态(《电欢喜》),以智能机器人自我觉醒来警醒技术的失控(《艾皮凯克》)等。冯内古特的黑色幽默绝大多数尽显于其科幻小说中,查尔斯和卡伦·伍德就曾赞扬他是唯一一个将科幻小说与普通小说成功融合的作家。确然,冯内古特以奇谲的想象建构起了他对现实问题、人类境遇的预见。但这一切想象均以理性的合理性为存在的前提条件,最后却推导出非理性的结果,从而令读者感到理性的可笑。冯内古特通过新的文学形式,将秩序打乱,以荒诞、谐趣的形式反映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和人类精神的荒芜,旨在让人们发现所面临的境遇的岌岌可危。因此他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大难临头的幽默”,这恰恰是缘于他对社会现状、人类生存的清醒认知。

综上所述,在《欢迎来到猴子馆》小说集中,冯内古特以其超现实主义精神洞见人类未来将面临的生存困境,充满了对人类社会的生存观照,警醒人类要重新思考自身与科技的关系。同时,作者也基于自身经历,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暴力的反思。此外,作者还将观照点置于对人性的诠释与人道主义情怀的表达上,关注普通人的经历与内心,在科幻与战争的书写之外,突显出温情的另一面。而在整部小说集中,独具“冯式风格”的黑色幽默几乎贯穿全书,在悲喜之间实现对现实的揭露与讽刺。冯内古特纵骋其才所传达的种种,具有超越时空的文化内涵,至今仍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也是尽管出版50年后才被首次引入中国,仍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也正是其经典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陈世丹. 冯内古特重构生态人类社会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5).

[2]李公昭. 美国战争小说史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欢迎来到猴子馆[M]. 王宇光,译.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

[4]苏晖. 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王越男. 黑色幽默与生存关怀[D]. 苏州: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观照猴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黑色幽默
永远的新猴子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
由《论语》观照孔子的修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