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永靖傩舞戏田野调查报告

2018-05-24 05:06师立军,李成秀
戏剧之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

师立军,李成秀

【摘 要】丝绸之路陇右段文化重镇永靖,乐舞文化琳琅满目,源自古代巫舞的“傩祭”表演是其代表性文化之一,在凝重而肃穆的祭祀宗教气氛中又透着古拙、质朴、粗狂、豪迈和幽默乐观的民风,其文化中无不渗透着儒、释、道等多元文化因子。文章从傩的仪式、表演形式与内容等诸多方面研究,试图析出其内在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傩舞戏;仪式音乐;程式表演;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017-02

甘肃永靖流传的傩文化具有浓郁的原始信仰和巫术色彩,人们用它还愿酬神、驱除邪祟、祈福平安、盼望五谷丰登,至今活跃在河州北乡境内乡间。

傩即“面具狩猎法”,最初起源于羌人的原始狩猎活动,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逐步演变为驱邪除魔、祈风求雨等祭祀活动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面具巫舞。据《诗经·卫风·竹杆》载:“佩玉之傩”意为配着玉而有节奏地响着,早在商时期,傩的语音、语音就与原始宗教信仰和人的身体姿态有关。《法言·重黎》云:“昔者娰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永靖现存的傩文化其形成定是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并且融入人们情感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融合了该地区多元信仰、崇拜、民俗等文化而形成了具有典型西北特色的傩舞戏艺术,是古代傩礼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一、傩戏分布及剧目概况

(一)永靖傩舞戏的分布情况

永靖地区农耕部落各村都建有自己的神庙,这是村落内部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通常也是傩舞仪式的重要场所,其主要分布在杨塔乡、王台镇、红泉镇、三塬镇等地,大致分布情况统计如下:

除上述村镇庙宇分布较为集中外,另有盐锅峡镇、原白塔寺等地均有分布。每到七月“跳会”时节,各村镇都会自觉组织参加仪式活动,其表演者均为男性,人数常按其演出剧目、面具、服装和活动经费的多少而定。

(二)常演剧目类型概述

永靖傩舞戏表演剧目较多,按其故事情节与扮演角色大致可分为:神话传说剧:如《二郎赶祟鬼》、《目连救母》、《牛头马面》、《二鬼闹判》、《单鬼抽肠》、《三娘子降老虎》、《五将降猴》等;演义历史剧:如《五将》、《单战》、《斩貂蝉》、《长坂坡大战》、《华容道释曹》等;农耕文化剧:如《杀虎将》、《老者放羊》、《种庄稼》以及世俗生活剧《东海皇宫》、《存孝打虎》、《方四娘》等四大类型。

二、祭祀仪式与表演程式

傩戏脱胎于古时傩祭活动,在原始人的神秘主义和仪式世界里,歌舞并非艺术,而是神权力量的象征,人们通过歌舞搭建桥梁,意识与神联系起来,达到通神、娱神、控制神灵等作用,使神灵免灾降幅,故又称“跳会”。永靖的“跳会”多以村寨庙宇为活动聚点,这种傩仪多在丰收年景农历七月十二前后举行,在传统的傩舞表演中,常有请神、献祭、占卜、会手舞、面具舞、送神等诸仪式流程,现以岘塬镇姬川村家庙活动为例,将永靖传统的“七月跳会”仪式整理如下:

(一)活动前的安排及准备(8月4日-6日)

庙官在活动开始前三天分配工作任务,村民们在庙官的分工安排下提前准备好祭品、香火、道具、服装、乐器等仪式活动所有相关一切事宜,以备活动正常开展。

(二)活动当天(8月7日)

1.请神:是跳会活动的序幕,村民們把神台出庙,由仪仗队前行,鸣锣开道,在本方福神的“管辖区域”内,按指定路线巡视,村民燃香紧随其后,巡视一圈后抬神轿入会场庙堂中,点灯击磬、焚香化表、供果奉花,意为“安神”。

2.献盘献牲:每家每户用大盘馍献神,硕大而酥软的大盘象征“神恩浩荡”,献牲多用羊、猪或牛,会首和负责人在香案前焚香化表、点烛叩首之后占卜打卦,主持祭礼的老者则要祈求祷告,让其认领祭品等福神领羊后,宰杀并在其鼻孔内插葱供于香案,以祭神。

3.会手舞:是“跳会”的开场节目,会手共计24人,不戴面具不化妆,头戴尖顶红缨帽,身穿黑袍下着红色彩裤,每人手持一根一丈有余的鸡毛旗杆,队伍前有“四大九辖”率领,口中不时发出吆喝声,队形变化多彩,有“跑大圈”、“跳方阵”、“破四门”、“太极八卦”等,动作古朴,跳旗步伐近似“禹步”。

4.傩戏表演:伴随着锣鼓声,带有面具的演员伴演着角色以歌舞形态表演故事,叙述和演唱均由场外人员进行叙述,扮演者只舞不歌,其故事情节较为简略。

5.游神窜庄:村民8人一起抬神出庙院,沿请神路线游神,寓意神到之处必是降福之地,村民们紧随其后焚香。

6.差神保愿:差神仪式大殿内击鼓表演。祈求神官差神,来满足不同信众的诸多愿望,使愿望得以早日实现。仪式过程约长10分钟。

7.送神:跳会仪式的最后一项则是将请来的诸神灵依次送走,把悬挂在庙院内的剪纸神牌全部拆下,放入火盆焚烧,边焚烧边唱经,感谢神灵赐福。整个仪式活动长约15分钟。

(三)封存物品,答谢宾客(8月8日)

活动结束次日凌晨由庙官及负责人等封存面具、服装等活动用品以备下次之需,天明后答谢邻乡宾客,庙内分食牛羊肉。

永靖傩舞仪式中,整个过程是由多个意义完整的仪项段落依次连接而成。看似繁琐的“跳会”仪式活动,其仪式也可归结为“三部性”原则,即“请神—祭神—送神”三个步骤。

儒家的忠孝节义与纲常伦理,道家的符箓斋醮与仙道占卜,佛家的生死轮回与因果报应在民间仪式活动中高度融合,儒、道、佛、巫等多元神鬼组成一个庞大而神圣的家族,和平共处在民间祭坛之上,这对永靖傩舞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耿少将.羌族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徐建群.永靖傩文化[M].敦煌文艺出版社,2010.

[3]石林生.甘肃永靖傩舞戏[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

[4]薛艺兵.神圣的娱乐[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5]朱运来.传统庙会现代意义的人类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论广西龙州旦歌的审美特征及功能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