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拟法庭”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18-05-24 08:50钟三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模拟法庭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

钟三莲

摘要:模拟法庭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模拟审判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特征、刑法种类,提高自身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提升法律素养。本文将结合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模拟法庭开展的形式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模拟法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41-02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想要培养出当前社会中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进行严格把控。模拟法庭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更是改变了传统的复习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达到了知识回顾、总结和应用的目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1.在道德与法制课堂开展模拟法庭的基础性工作

1.1案情设计。案情设计师是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律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自身法治意识,而不是学习过于深奥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案情设计时必须要结合教学中的内容,注重案情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过于专业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案件分析的意义,也失去了辩论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去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案例,包括教材、网络和各种媒体中,必要时也可以自行策划案情,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1.2人员分工。除了在课前进行案情设计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挑选合适的人员去担任不同的角色。通常模拟法庭中需要组建三个团队:原告组、被告组和审判组,具体来说包括了原告、被告、代理人、证人、审判长等等,剩下的学生可以作为旁听参与其中,并通过各种形式为庭上的同学出主意。在分工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对各个团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审判组成员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有效组织法庭的秩序,确定审理方向和思路,拟定审判提纲。

当然,虽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和干预作用十分突出,但仍然要尽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学生自身的意愿调整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并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课下时间去查找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阐明对自己有利的观点。

1.3实践干预。这一环节是模拟法庭中的主要环节,如果教师在案情设计和人员分工两个阶段中做足了准备,那么在这一环节中只要在关键问题上进行简单的引导即可。在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审判组对于庭审节奏的控制十分重要。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年轻气盛,又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很容易在辩论过程中出现偏离焦点,甚至是人身攻击的现象。教师一旦发现审判组出现了无力驾驭的情况时,就应该进行及时干预,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除了这些必要的引导之外,对于学生由于紧张或缺少经验所出现的失误就可以不用急于纠正,而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

1.4互动总结。总结是任何实践活动中都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于模拟法庭来说也是如此。首先,应让旁听的同学对原告被告双方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他们是否抓住了案件的要害,是否做到了有理有据。之后,则是由参与案件模拟的学生说出自己在活动的感受,找到成功与不足之处。接下来,要让审判组的成员阐明自己在进行模拟审判中所使用依据,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法律规定以及司法智慧。最后,教师则应该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思考知识学习对于该案件的作用,帮助他们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法律理念,树立起法治意识,实现教学目标。

2.在道德与法制课堂开展模拟法庭的注意事项

2.1模拟法庭的类型要多样化。从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模拟法庭内容来看,大多数教师在安排案件时都会选择刑事诉讼案件,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类型很少。但实际上,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都是我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对于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模拟法庭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根据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多增加一些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类的案件,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

2.2模拟法庭的程序要尽量完整。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证,让学生经历完善的法律程序也是培养他们良好法治意识的基础。虽然模拟法庭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尽量利用课前的实践做足准备,让学生尽可能严格按照有关的诉讼法规定,保证程序的完整,包括核对当事人身份、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等各项细节。

2.3模拟法庭的案件要贴近生活。教师在选择模拟法庭的案件时,应在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此帮助他们将书本中的法律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提升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民事诉讼案件中选择时下的热点问题、诚信问题等,在刑事案件中选择与学生联系紧密的实践:校园暴力、网络谣言等等。

2.4模拟法庭的活动要常态化。在现阶段的模拟法庭开展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只有在上级安排或是下发相关文件之后,学校和教师才会积极进行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展开。一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安排,这种教学模式自然也就被停止了。这种现象导致模拟法庭成为了一个形式化的活动,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不能让学生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将模拟法庭活动常态化,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另外,也可以将模拟法庭与法定节日结合在一起,开展主题活动,例如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等。

3.教学中模拟法庭的实际应用案例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治意识,笔者曾经以校园暴力的题材设计了一堂模拟法庭课程、上课之前,我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了角色安排,讲述了案例背景:甲同学因乙同学在食堂插队与其发生了争吵,被老师劝阻,甲却咽不下去这口气,与朋友丙谈论之后,决定要一起"教训教训"乙,后来他们还找了同班的丁,丁虽然心中并不愿意,但碍于朋友情面,只能答应。最后,三人在乙放学回家的路上对其进行了殴打,丙还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刺伤了乙,之后三人逃窜至校外。甲和丁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便向公安机关自首,丙当天也被公安机关抓获。

在活动开展之后,同学们先根据流程宣读了法庭纪律,确认了人员身份,陈述了法庭调查情况。之后,公诉人、被告人与辩诉人员根据案件的背景进行了辩论,辩论内容包括了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以及被告人在案件前后的心理状态。公诉人认为三人的行为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构成了寻衅滋事罪。而辩护人则认为三人都不满十八周岁,同时两人有自首情节,应从轻处罚。最后,审判小组认为三人构成了寻衅滋事罪,但鉴于三人不满十八周岁,同时两人具有自首情节,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丙有期徒刑两年,丁免于刑事处罚。

虽然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此次模拟法庭部分流程并没有十分精细,而是一带而过。但活动的效果却十分突出,学生都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形成了正确的法治意识,认识到了校园斗殴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模拟法庭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基础,也可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总之,教师应尽量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模拟法庭开展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并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操作模式,以此完善课堂教学,弥补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模拟法庭实验教学方法新探[J].陈学权.中国大学教学.2012(08)

[2]法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基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J].季敏.长春大学学报.2013(08)

[3]试析模拟法庭教学的功能意义[J].周景安,王瑀.法學教育研究.2012(01)

猜你喜欢
模拟法庭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民办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