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黑山羊魏氏梭菌和链球菌双重感染的诊治

2018-05-25 06:10陈学忠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魏氏梭革兰氏梭菌

陈学忠

(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关岭 561300)

羊梭菌性疾病(Clostridiosis of sheep)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羔羊痢疾和羊黑疫等,是因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中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类急性传染病[1]。由魏氏梭菌引起的羊病称之为魏氏梭菌病,魏氏梭菌(Cl.welchii),又称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菌体呈直杆状,两端钝圆,革兰氏阳性菌,属于腐生性厌氧芽孢致病菌,是引起畜禽猝死症、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气性坏疽的主要致病菌[2]。感染魏氏梭菌后家畜死亡率高达70%~100%,且不同菌型的魏氏梭菌常混合感染,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3-4]。链球菌(Streptococcus)为一种呈链状或成对存在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多个种的链球菌具有强致病性,常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5]。在猪、牛、羊等动物中,链球菌不仅可以引起败血症及乳房炎,也是引起肺炎的重要病原性细菌之一,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亦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山羊养殖业不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但各种山羊的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山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6]。

2017年9月中旬,贵州某黑山羊养殖户送临床症状相似的发病羊3只到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实验室诊断。发病黑山羊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吐白沫、体温升高、大便带血等。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细菌学检测和支原体PCR技术诊断,确诊为魏氏梭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

1 临床症状

发病羊表现为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消瘦、磨牙,体温升高,脉搏每分钟80~110次,呼吸每分钟25~35次,并出现独处、卧地不愿走动,强行驱赶时行动迟缓,腹部臌胀,有的排粪困难,有的里急后重,大便溏稀,并夹有黏液和脱落的黏膜,间有血丝,随即口吐大量白色泡沫,很快倒地死亡,发病母羊6只全部急性死亡。

2 剖检变化

剖检发现病死羊心尖及心耳有瘀斑;肺脏部分出血、水肿(图1);真胃胃底黏膜有大面积充血、出血(图2);肝脏表面有不同程度的斑块,边缘出现梗塞性坏死(图3);脾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灶(图4);肾脏被膜出血,有坏死灶;病死羊肛周粘有带血丝粪便,各肠段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黏膜组织水肿;肠系膜及肝脏上有数个细颈囊尾蚴(水铃铛)。

图1 肺脏病变及坏死

图2 真胃黏膜充血、出血

图3 肝脏边缘坏死、肿胀

图4 脾脏肿大、有坏死灶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送检羊的心、肝、脾、肺、肾、血液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即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于37℃、5%CO2需氧/厌氧培养24~48 h。发现在普通琼脂平板上有A菌表面光滑、半透明、圆形中央隆起的菌落,且只在厌氧培养中生长,B菌的菌落较小,在需氧和厌氧环境中均能生长。然后再将其单个菌落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可见A菌呈现圆形、边缘整齐、中央隆起、灰白色、半透明的大菌落,菌落周围有棕色溶血环,有的有双溶血环;B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好,能长出灰白色、圆形、透明、闪光、中央隆起、表面光滑露珠状小菌落,菌落周围呈β溶血。挑取典型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两端钝圆的蓝紫色革兰氏阳性、短粗的杆菌(图5)和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图6)。

图5 10×100倍油镜下革兰氏阳性杆菌

图6 10×100倍油镜下革兰氏阳性球菌

3.2 细菌的生化特性鉴定

将分离纯化的细菌在无菌条件下分别进行葡萄糖、甘露醇、甘露糖、N乙酰葡胺、木糖醇、蕈糖、精氨酸水解、果糖、木糖、硝酸盐、蔗糖、蔗糖、尿素、山梨醇、乳糖、麦芽糖等发酵实验,硫化氢实验,靛基质实验,明胶液化实验和含铁牛乳实验。其中有A菌可以发酵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产气,硫化氢实验呈阳性,靛基质实验呈阴性,明胶液化实验为阳性,但不发酵木糖、甘露醇、山梨醇,在含铁牛乳实验中,分解乳糖产酸,出现“汹涌发酵”现象。符合梭菌的生化指标。B菌可以发酵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产气,葡萄糖实验呈阳性,木糖醇实验呈阴性,硝酸盐实验为阴性。符合链球菌的生化指标。

3.3 支原体的PCR检测

无菌解剖采集2只死亡病羊的肺脏,适量取样研磨后反复冻融3次,匀浆器磨20min后收集匀浆,12 000 r/min离心10min,取上清,并与采集的病死羊血液一起分别提取DNA(按支原体PCR检测核酸提取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用支原体PCR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进行PCR核酸检测。反应体系(总体积 20μL):16μL PCR 反应液,2μL Taq DNA 聚合酶,2μL 模板 DNA。PCR 扩增程序:94℃ 3min;94℃30 s,50℃ 30 s,72℃ 45 s,35 个循环;72℃ 延伸 10min。反应结束后取5μLPCR产物于1%的1×TAE琼脂糖凝胶中电泳检测(90 V,35min),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记录。其结果为:病料中未检测出支原体特异性阳性条带,表明发病羊无支原体感染。

4 确诊

根据临床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细菌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支原体病毒核酸PCR检测,确诊发病黑山羊为链球菌与魏氏梭菌的混合感染。

5 治疗

针对魏氏梭菌和链球菌感染,建议发病羊场首先对发病羊隔离饲养,并对全群免疫羊三联四防疫苗;免疫时,不论羊个体大小一律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1mL,注射后14 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用青霉素配磺胺类药治疗为主,早期治疗每次使用青霉素的量为80万~160万IU,肌肉注射,每天2次;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时按40~60mg/kg,首次加倍,并给每只羊开以下中药处方:黄连5 g,黄芩5 g,栀子5 g,黄柏5 g,银花5 g制粉水煎15min饲喂调理,同时用黄芪多糖肌肉注射,以增强其免疫力,严重患病羊只直接淘汰。针对细颈囊尾蚴的感染,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幼虫;每月驱虫,皮下注射阿维菌素0.2mg/kg或0.6mg/kg混饲。另外,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地面整洁,做好圈舍的预防消毒,保障供给清洁饮水。改善饲养环境,避免拥挤而相互攻击;减少围栏粗糙墙面,避免擦伤。特别注意保持母羊舍环境的清洁、干燥,尽可能安排在春、秋天气温暖干燥的季节产仔,可减少病菌的感染。根据以上方法治疗控制后,新发病羊只明显减少,对该羊场发病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2个月后该羊场未见新病例。

羊魏氏梭菌病无明显季节性,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饲料、换季、环境等突然变化及与人接触,导致羊抗病力下降,肠道菌群失调,羊感染魏氏梭菌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继发感染链球菌,并且这两种病菌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引起魏氏梭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用烧碱水对污染的圈舍和四周水沟等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消毒药品至少要有2种以上含有不同成分的药物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同时合理搭配饲料,增强羊机体抗病能力,还要加强管理,保证食物卫生,营养均衡。

[1] 陈溥言.动物传染病学[M].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15-320.

[2] 孟霞,孙翠平,唐娜,等.一株山羊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5,42(7):1905-1909.

[3] 罗毅.奶牛魏氏梭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鉴定[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8):61-62.

[4] 陈小平,李施钟.山羊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的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08(5):27.

[5] Keith E R,Murdoch D R.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profile of Streptococcus pseudopneumoniae isolated from sputum[J].Antimicrobial Agents&Chemotherapy,2008,52(8):2998.

[6] 谢珊珊,刀筱芳,祝存录,等.山羊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5):171-173.

猜你喜欢
魏氏梭革兰氏梭菌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所致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后心肌酶变化的比较
A型魏氏梭菌致猪猝死的探讨
兔舍内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