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抑郁》:迎接“脱离完全抑郁时代”的降临

2018-05-25 10:50彭煜迪
北方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拯救准则人性

彭煜迪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人们会生病,有些人甚至病入膏肓,许多人深受抑郁症的折磨。已有大量的文献从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抑郁症,也有很多文学作品通过抑郁症的主题表明自身对这一病症的关注,但分析和解读申剑的《完全抑郁》的文献却并不多见。本文着重通解读《完全抑郁》中的人物形象,窥探他们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中的意志和准则,同时也挖掘这一背景下依旧拥有温暖和人性的希望,让我们期待着那个“脱离完全抑郁时代”的降临。

关键词:《完全抑郁》;准则;拯救;人性;期许

《完全抑郁》是申剑的中篇小说,描述了医生许黑白应局长同学李乘风之邀,离开家人和合作伙伴所在的美国,回国创办心理医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患有“抑郁症”:银行经理汤姆每到月圆之夜就想杀人,这样一位抑郁症患者这样描述自己:“月亮已经升起,我的动脉在呼唤刀锋的亲吻”;卫生局长李乘风活在深深的恐惧和撕裂中,在到医院做测试和检查后,查出患有抑郁症中度、被迫害妄想症、人格分裂和轻度躁狂症;蓝河市排名第二的地产大亨张国富自称有抑郁症、精神分裂、多重人格,还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市房地产界龙头老大王谢桥平日里戴着宽大的墨镜和钢盔,一双带着浓重黑眼圈布满血丝的眼睛,一颗只余几缕灰白头发裸露大片头皮的头颅,显得可笑而又诡异,他每周一早晨六点会准时给许白黑一个电话,身患复杂复合型的严重心理疾病,超级多疑。甚至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久享盛名的许白黑,早年由哥嫂抚养长大,内心却一直深藏着失去双亲和妹妹的阴影。他做着为他人梳理精神的工作,自己的精神却得不到解脱。

人性的背后投射向时间的长河和社会的背景。在城市化加快的今天,尤其是近两年间,有关抑郁症的新闻备受关注,甚至有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们在如此的痛苦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本文借《完全抑郁》这部中篇小说,在时间的长河下寻求社会的“病根”,窥探社会中人们的内心世界,了解那些内心挣扎的人们,也给予为病人看病的“医生”以理解的关照。那有着对人的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旨趣,还有那许多人性中的温暖,让我们依然坚定,那个远离完全抑郁时代的降临。

一、意志与准则

当我们从信仰和理性的外围退回到凭我们五个感官即可察觉到的现实生活时,讽刺也接种而至。正如梭罗所说: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梭罗.《瓦尔登湖》)就像作者在评价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所谓的“集体抑郁”。以为想要在希望得到的社会地位中生存,略微转换一下视角,染上一层不同的感情色彩,都会使我们这个原本稳稳当当的寰宇变成不堪忍受的扭曲的世界。的确,抑郁症是刀,是很细碎、很隐形的小刀,它可以在无形之中一点一点却又直逼内心,把人心分裂成血肉模糊的一摊酱。我们之所以会患上所谓的抑郁,是因为生活逼着我们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学会将本来无忧无虑地拥有的“快乐原则”以迁就“现实原则”,当我们无法拥有外界、无法接受——但的的确确是我们内心呼唤着想要扼住的东西时,我们会因此有了深重的無助感和无力感,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许多时候给人以不安全甚至是荒谬。所以我们固步自封,将最初的我们伪装起来,用另一副面孔看待世界、接触世界,并试图改造世界。真正抑郁到不可救药的是我们。

我们被迫生活得这样认真,崇奉自己的生活,而否定变革的可能。当命运把选择权交给了我们自己,我们大部分人却选择拿着刀去捅向面前的生活。幼稚的我们哪知道,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当我们将锋利的刀尖捅进生活的那一刹那,那刀锋定是落在自己身上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像某些人一样对生活抱之以爱抚和微笑呢?不是因为我们想要证明在这场人生的远征中自己是有多么强大,亦不是出于愤恨抑郁之下的爆发,是因为我们一直自愿遵循着的“一种想要否定生命的意志,一种瓦解与腐烂的准则”。

我们之所以长期的认为启蒙运动以来民主体制是一种正义的制度,是因为它的目标可以——至少理论上可以——保障所有人的基本权利。比如最重要的:独立与自由。然而已对生活麻木的我们又何以认为“保障所有热的独立与自由”是一种正当的理念呢?我们是真的“独立”与“自由”了吗?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像一个被问及“十字军为何东征”的教皇一样,含含糊糊地说着“这是我们的道德”一类的字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崭新的世界里有太多的道德准则等着去被完善。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社会所呈现的病态吧:因为基本人权,所以人人平等自由,所以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与每个人签订契约,所以需要民主、尊重与同情,所以每个人也都只能不断的与他人构建彼此感同身受的联系。所有的这一切,伴随着崇高的色彩,却难以掩盖他们深深的自卑:人的基本权利没有任何可靠的来源。看了看背后无底的深渊,无助的我们敏感而必然的选择了通过坚硬不会背叛我们的物质,强化个体与个体间的联系,抱成团或无条件使自己变成最强大,以逃避深渊中的追问。然而,这象征着软弱、逃避与服从。

对于李乘风、王谢桥和张富国,正是上面所说的软弱、逃避现实、屈服于现实的人。小说中张富国很明确地指出:“你说那抑郁症吧,现在它是一种时尚,成功人士有没有都装成有,谁要是不抑郁那就显得失败显得奥特。”这是为了适应病态的社会,要将自己的健康变成病态的讽刺,是自愿遵循着的“一种想要否定生命的意志,一种瓦解与腐烂的准则”的典型。我对他们三人的态度,之所以称之为“讽刺”而不是“嘲弄”,是因为讽刺是咄咄逼人的嘲弄,嘲弄只是一旁观者的主观心态去评判事物的准则,而讽刺至少要求具有一种提示性的幻想、一种使足以使读者感到怪诞可笑的内容,以及至少要蕴含一种道德标准,这种标准对于旗帜鲜明地对待现实经历的态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讽刺是一种客观的评判,明明莫须有的事被说成是没有就是奥特,这是对自以为主宰者社会的狂妄自大的自欺欺者人的讽刺。当我们用教义的问答法的方式,思考什么是人生的宗旨,什么是生活的必需品与资料时,仿佛自称深受社会胁迫得了抑郁症的人们还曾审慎从事地选择了这种像张富国、王谢桥、李乘风这种生活的共同方式,而不需要别的更好更正确的生活方式似的。其实,他们是坚定地认为,舍此而外,别无可以挑选的方式。

当然我们都深知,讽刺的背后是无助的悲凉。我们都一直在追求提倡的权利与自由,但我们遵循的只是这个病态的自由,我们在亦步亦趋的跟随着物质和利益的引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又能怎么办呢,这看起来是虽然无奈确是最“正确”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李乘风却与上述者们不完全一样。他虽从头到尾睁大眼睛、嘴巴顺时顺势而张,看起来比任何一个人想在该有的地方站稳脚跟,但他属于王谢桥、张富国和许白黑之间的一种人,几乎被生活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的他在生命道上爬动着,但他并不像王谢桥和张富国一样为了钱财和地位奋不顾身,甚至连良知都丧失得一干二净,他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中是想极力摆脱这种令他厌恶的行为的,为此他只有通过神灵来暂时给自己心灵上的安慰。在许白黑给他治疗后他有了改善,但一回到生活中,被治疗后的他被领导喊去谈一次话就会前功尽弃。他从一个正常的人变为了一个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或许到最后,他也没能痊愈。

二、拯救中的期许

在这个社会呈现一种病态之时,许白黑这个人物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可以挽救社会的光。他本身是一个暖性的人,但他一直行走在人心的黑暗和冰寒中。他所从事的是世界上最为冷静和理性的职业,但他内心深处的明亮和温暖融化了这个职业本身的寒意,也融化了身边的世界。他是一个直言不讳的、正义的规劝者的角色,抱着对经验现实和职业的道德和更为拥有人文情怀的视角,从内向外、奋力地拯救着他的患者,尤其是他对李乘风的救赎,早已超出了职业和朋友的范畴,那是一种比手足之情还要浓重的情感。他的正义与助手谢晓彤的正义不同,正义的滥用比缺失还要可怕。他的正义是理性面前对朋友真心实意的拯救,是对真正的患者的拯救,是对误入歧途的假抑郁症患者的拯救。我仿佛可以看到隐性世界中的他拿着感召的火炬,用自己内心的力量作为火源,使火炬更亮,尽力将光的范围扩大再扩大,洒向处于水深火热中头也不抬的病态的人们。他每天探寻着人心最黑暗的深处,把无数的患者引往光明。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说到:“如果悲剧恰好像通常的情况那样由他的行为引起的话,那么悲剧存在于他行为的不可避免的后果中,而不存在于行为的道德含义中。从而在悲剧中既激发又抛弃怜悯和恐惧的矛盾状态”。相似的人虽竭力想成为某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但最终仍被社会抛弃出去。而正是这无数的小小的扭曲一员,组成了整个的社会群体,将社会渐渐呈现出“必须朝某个方向,符合某种道德准则”的病态。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也瞎了。其中的少数人,他们很努力想去扼住极力追求的东西,可是屡屡碰壁,因为手虽坚硬,而冰太冷。

道德的崩落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应该是在这种崩解的道德秩序中,善良的人们为挽救病态的人们因为身心的撕裂而导致的灵魂上的剧痛。尽管许白黑用半生的心力找回了暖意,也许人生的涅槃有时只是换个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可是现在,他也有太多的凄惨和寒意,在他费尽心力挽救他人之时,太多的断裂和生疏横亘眼前,就连回头看一眼都不敢。所以,在拯救不了自己的至亲至爱时,他是无助的,是没有人像他去救别人那样来救自己的,所以一直坚强冷静沉着的他那一瞬间会伏在方向盘上泪飞如雨。所谓“医者不自医”,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实在没有办法。我们盼望着看到他可以将许青蓝和王花花夫妇不再逃离,勇敢地直视过去,我们也盼望着看到李乘风可以真正的完成救赎,我们也希望看到许白黑可以不连续做那些恐怖的噩梦……

小说中,虽然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但我们依旧看到了其背后透射出来的温暖的光辉,它们使这个原本已不堪入目的社会仍散发着不可或缺的光亮,它们是温暖的人性,是亲情,是兄弟情,是陌生人与陌生人的情,暂且让我称许白黑和那位可爱的老先生是陌生人吧,有些事情不拆穿才是最好的。他们被赋予了爱、关怀和救赎,这些温暖着生命的感动,在李乘风把自己的右眼给了许白黑的瞬间,在王花花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照顾许白黑的这么多年间,在许白黑一直默默地为李乘风赎罪的日子间……在大部分人匆忙得患着“抑郁症”之时,在这个处处鲜花着锦外加烈火烹油的大时代背景下,是这些温暖的人性一直在支撑着已经瘸着走路的我们奋然前行,且先不管走的路是对是错,但无疑这种互相搀扶支撑的力量是给予内心的最大的慰藉。正是这种情义,让他们可以不畏惧向自己飞来的刀子,甚至不惜为想保护的人挡住这片片致命的刀刃。小说强调的主人公的人性,最大程度地减少抑郁症患者不可避免要发生的理性上的错误的感觉,为我们提供社会和心理的解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症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负担,也是导致患者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有1/7的人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遭受抑郁症困扰。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6%,目前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为3000万人左右。(李跃华.张兰凤.《抑郁症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目标探讨》)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对有更多许白黑这样的拯救者出现的期许,多了一个人,就多了无数个希望。

梁文道在《我执》中如是说:“我都知道了,这一切的谎言与妄想,卑鄙与怯懦。它们就像颜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座城市,以及其中无数的场景和遭遇。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之谓我执。”不论是人还是事情,最好的东西往往只有表面一层,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底子,但你最好不要去碰它。只要你捅破了这层脆弱的窗户纸,里面的内容,一般经不起推敲。与其狠狠地握住我们想要的东西,不如尝试着做出改变,松一些,再松一些,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手里的所爱之物不但一直在,反而会增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可否认,面对如此纷杂的生活,我们的确想扮演掌握存在的舵手,不允许存在同一种空洞的偶然。清风从水上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缕缕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輪。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走着,我们的享受往往是那么的单薄和脆弱,走出角落,会被众人的目光洞穿和击碎。没有内在的平静,也没有外在的宁谧,仿佛每时每刻都是陌生的,不可探寻的。面对存在,我们必须拿出勇气,敢于冒险,即使面临会失去存在,无论遇境好坏,都要尽力。

三、结语

“逆风,沐雨”。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当这种道德所支撑的精神是如此的与社会成员格格不入,以至于这些奋力践行道德的普通人们除了要忍受这份精神本身疯狂地挣扎外,还不得不亦步亦趋地陷入更深更黑暗的深渊里,我们迫切需要那些逆着风拯救着病入膏肓的人们,他们不畏顺势的强风,有着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旨趣。同时,这个社会自知也需要这阵阵逆风吹来,让所有的被顺风推着的人们清醒。

心生一种怀想,一种对不幸命运的敬畏,一種对未来的期许。不论未来的路是平坦还是泥泞,会不会面临寒风或冷雨,只要热爱生命,一切就都还有希望,所有沉沦的痛苦,都将会迎来苏醒的欢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可喜的是,不断出现着像许白黑这样的拯救者,可悲的是也往往同时迅速凋零着。但是不要悲观,在今天人人附和或以为不妨默认的真理,很可能在明天变成虚无缥缈的氤氲,但还会有人认为是乌云,可以将一阵甘霖洒落到大地上来。总有一天,这种幡然醒悟的情感会是社会新道德的发动机,分散在每个角落,他们拯救着这个原本病态的社会,把自己内含的无限精神力量发挥出来,感染并治愈着每一个的得了“抑郁症”的人们。他们随时张开着双臂,在那无数阵逆风的时刻,沐浴着久违的细雨,迎接那个“脱离完全抑郁时代”的降临。

参考文献:

[1]申剑.完全抑郁[J].小说月报,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年增刊(2).

[2]弗莱.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李跃华.张兰凤.抑郁症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目标探讨[J].北京: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3):1-3.

[4]朱艺.抑郁症进展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2):131-132.

[5]梭罗.瓦尔登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6.1.

[6]梁文道.我执[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1.

[7]董樟盛,姚慧.大时代的群体性抑郁症候及其根源——论申剑的中篇小说《完全抑郁》[J].青春岁月,2014(7):24.

[8]申剑.创作谈 用背影面对世界[J].北京:北京文学,2014(6).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拯救准则人性
逼近人性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功能与人性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企业再“拯救”德国机场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