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2018-05-25 07:05段晓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段晓莹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是要在老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的,高中语文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最大化,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效的教学方法下,教学效果自然能够事半功倍。为此,本文从学习兴趣、学习环境、阅读视野以及创新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新课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老师,从踏进教室的第一步起,就要想著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试想,一个老师唱着走进教室,哪个学生还睡得着觉?课内激趣,首先是导人新课要有趣味性,或以激情感染学生,使师生产生共鸣;或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实物、标本、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形成自主学习。课堂要有趣,教学方法必须有趣味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

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对于论述类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分析、判断、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实用类的文章,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能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过多分析。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和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学类作品,则强调感受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又如,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对同一文本采取不同的解读方法。如散文阅读,如果强调对美的感受,则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典型意象、独特意境进行审美,并结合自身体验达到情感的共鸣,“心有戚戚焉”是其最佳的学习境界。

二、构建合作的学习环境

创设合作性学习环境,可以降低传统竞争性学习氛围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应该是合作的伙伴,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同学也不是竞争对手,大家都只是解决某个问题的平等参与者,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问题,既不轻易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又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学会对自己的解题策略与学习结果作出适应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要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要不断唤醒自身沉睡的心灵,深化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与创造力,使自己随时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存在价值,释放出自身的生命潜能。

三、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1)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营养。

(2)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百家讲坛》《实话实说》《文化访谈录》等栏目必看,让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自身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等,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关爱自然,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四、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应转变观念,归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的环节,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渲染的氛围,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课时,学生一般会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但对作者王羲之的轶事却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王羲之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开端,让学生了解王羲之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文,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创新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