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2018-05-25 07:05袁劲松赵解语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袁劲松 赵解语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英语已经成为国际化语言,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们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重视起来。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应只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应该立足于“能力本位教育”,要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英语能力,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要求。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使學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因此,英语作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基础课程应根据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以够用为度。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要根据本学院的特点,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调整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教材、教法进行全面改革,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tion,CBE)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培训思潮,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它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其思潮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20世纪60年代被用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来传人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迅速传人欧洲、亚洲和澳洲,并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思潮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其理论包括: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积极适应社会的需要,开设的主干课程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得到调整: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职业岗位上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不是课程的需要:教材必须是成熟的技术或管理标准:基础课程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而设置,而且以够用为度:训练应以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某一具体岗位为基础,等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传人中国,其由于简单、易学、易于传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重视学生的能力素养。传统高职高专院校中的重学术轻技术以及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具体来说,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以满足社会实际需要为主,以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职业教育主要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主要出发点,其基本原则是向社会提供对培训对象所需要履行的岗位职责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强调的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其核心理念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从事社会某一职业的基本能力,这和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方式相比较来说,更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更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对于学生就业来说受益很多。

二、对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基本分析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或者管理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后者主要强调的是培养普通专业性人才。这就客观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分析好学生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好教学目标,要把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促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

2.课程教学设置要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能力本位”的主要出发点,就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综合素质,但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就业教育,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毕业之后,走向岗位的实际工作职能。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高专教育职能不应只停留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还应帮助学生打好就业的基础,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就业的平台。这就需要在实际课程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3.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使用“语法翻译法”或者“结构教学法”等,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很少有机会直接进行参与课堂教学,这就导致学生虽然能够取得很好的考试分数,但是实际英语技能运用上,却十分有限。教师要应用好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要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小组式学习法,或者经常组织英语比赛活动等,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和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因此,在理论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根据《基本要求》所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满足行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为培养方向,添加适当的能体现基层岗位职责、工作间人际关系或体现现代企业合作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逐渐了解并能从认识上适应今后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顺利实现角色的转变。

通常模式下,在课上教师总是对学生提问,让学生来回答。我们可以调换老师与学生的位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老师进行提问,判断老师回答正确与否。通过这种新颖的方法,学生会更加积极并自觉地理解文章,再找出问题提问。这样便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让他们充分地自学了文章,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轻松。

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应只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应该立足于“能力本位教育”,要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英语能力,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要求。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