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天生的诗人

2018-05-26 13:41朱晓丽罗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白鹅录音古诗

朱晓丽 罗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诗歌是追求意境美的,诗歌无不以它创造出的优美意境引人入胜,启人联想。吟诵这些诗篇可以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心境,想象到景、物的秀美。意境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再现诗歌的意境,并从理性上指导学生理解意境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以趣味歌谣导入,了解诗歌的趣味性

根据诗的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可采用激趣法和观察法。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所写的对象,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学习《咏鹅》这首诗的时候,上课伊始可以用“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这则谜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这首诗是刚入学儿童学到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这些孩子有的见过白鹅,熟悉的却少,而且也未必见过白鹅游泳的场景。教学时也可采用观察法。可以准备影像资料,或者把课文中的插图放大成彩色挂图,指导学生观察,按照诗句内容的顺序去观察。首先,指导学生观察鹅的头、颈;其次,观察鹅的羽毛和红掌部位;再次,观察绿水。

二、从美读中体会意境,体会诗歌的节奏感

学生的朗读和教师的解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一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有节奏的朗读,对诗的格律、对仗、音韵乃至语言之美会有感性的认识,让学生读中品味,这样学生对诗的内容、意境就会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讲解,但讲解必须适时、适量、适当,不能一讲到底,也不能像文言文那样逐句死抠,特别是对诗中艺术手法的运用、形象的描绘不能讲得太实,要有学生体会和联想的空间。

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感人画面,在怎样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在读的基础上再靠老师的讲又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借助录音范读, 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教师可提岀问题引导学生听、练感悟。

①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体会。

②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读。

③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三、领会诗人的心境,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再现古诗意境古诗文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小学生很难直接通过语句感悟出诗句的内涵,我们只有创设情境,把诗句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让学生从中再现意境,才能得到真正理解。

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然后把你脑中的画说给大家听。

诗歌虽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唤起联想,展示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就是铺彩着色的好例子。连用两组色彩,绿中含黄,青中带白,色彩分明,色調柔和,展现出春天的明媚景色,表现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咏鹅》同样具有画面美。也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教师出示鹅的简笔画。请学生一边听诵读一边为简笔画着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这是一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

“意境”是关于诗歌艺术形象的理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读诗入境应从小培养。如何把这一优秀传统理论吸收并运用于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是广大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材中的很多诗文,因为时空的跨度,超越了儿童的阅历和视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和诗歌之间,搭一座桥梁。

猜你喜欢
白鹅录音古诗
我家的大白鹅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Listen and Choose
劳劳亭
Listen and Color
大白鹅
神笔会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