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事革命浪潮重塑全球战略格局

2018-05-26 04:41庞宏亮
世界知识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无人武器军事

庞宏亮

进入2010年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的创新应用,为军事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軍事领域的各个方面正经历新一波革命浪潮冲击。在此进程中,大国军事实力此消彼长,全球战略格局日益重塑,中国崛起面临世纪性机遇与挑战。

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汹涌而来

叙利亚战场是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最新案例。2015年12月,在叙利亚军队收复拉塔基亚山区一高地的战斗中,俄罗斯六台“平台”-M、四台“阿尔戈”战斗机器人打头阵吸引火力,自行火炮打击火力点,叙步兵跟随机器人清除武装分子。新武器新战术效果显著,战斗仅持续20分钟,武装分子即抛下死伤者仓皇逃离。这只是俄在叙使用高新武器较早的一次。据俄武装力量军事科学委员会主席伊戈尔·马库舍夫中将去年底披露,俄在叙冲突中检验的新武器已达200多种,其中包括“动物园”反炮兵系统(由两台“动物园”-1雷达和三架无人机组成)、“金龟子”工程机器人等先进武器。

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活动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同样积极运用科技革命新成果。极端分子购买娱乐型无人机,或改装成手榴弹(炸弹)的投掷平台,或拍摄战斗画面做宣传。自该组织今年1月发布无人机战斗视频以来,几乎每天都针对不同目标发动无人机袭击,甚至还密谋用装备有榴弹、迫击炮弹的无人机袭击俄罗斯世界杯。

叙利亚战场上的高科技对抗是当前新军事浪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定向能、电磁发射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军事领域正兴起一场新科技革命浪潮。其中,人工智能以其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迅速成长为主导力量,世界军事开始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过渡,新一轮军事革命拉开帷幕。

智能化无人系统战场应用成指数增长。进入新世纪,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以及受战争需求刺激,具有初级智能的武器装备,包括无人机、地面机器人等,呈“井喷式”进入战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2001年美军各种大小和配置的无人机仅170架,到2014年已猛增至1.13万架;地面无人系统从2004年的163个大幅增至2011年的约1.5万个;微型无人潜艇(水下自航器)也在2015年增至150艘左右。与此同时,美军无人机承担起大部分侦察、情报、监视等作战保障任务,并担负了约三分之一的空中打击任务。军事智能化的另一引领者以色列也是如此。在2006年以黎冲突中,无人机所执行的各种飞行任务占到了整个以色列空军飞行任务的约一半。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也多次使用无人侦察机、战斗机器人等装备。战场实践表明,智能无人系统的作用无可置疑,智能已成为新的战斗力增长点。

智能化无人系统研发重点向主战武器装备迁移。受智能化程度较低、技战术性能有限等因素制约,无人系统主要用于掌握制空权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如反恐、反叛乱战斗等。一般执行侦察、监视、通信中继、排雷等作战保障任务,有时也执行战斗任务。近几年,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军事强国的强力推动,使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拓展至主战武器领域。2015年,美国的X-47B验证机完成在航空母舰上起降、自主空中加油等关键项目测试。从平台角度讲,它已具备发展成为执行侦察打击任务的无人作战飞机的必要条件,能在高威胁环境下执行任务,运用于常规高强度作战只是时间问题。英国的“雷神”无人驾驶战斗机原型机、法国牵头研制的“神经元”无人驾驶战斗机原型机,也已完成多轮飞行测试。地面主战无人武器系统的研发同样在加紧进行。美陆军已对“粗齿锯”无人驾驶坦克进行多轮测试,俄在2016年宣布开展无人驾驶型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的研制工作。

进入新世纪,无人机、地面机器人等具有初级智能的武器装备呈“井喷式”进入战场。图为2014年9月7日,美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首次在日本国内航空节上亮相。

智能化武器装备替换传统武器装备进程正式开启。2014年,美国防部决定,从2016年起逐步淘汰U-2高空侦察机,但保留“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在两种机型各有优长情况下,美军这一决定非同寻常。这是智能化无人系统第一次打败重要的传统武器装备,标志着智能化无人系统取代现有主要武器装备的帷幕已经拉开。2015年,美国防部又决定预生产采用可选有人/无人设计的B-21远程打击轰炸机,以替代B-52和B-1轰炸机,该项目的实施更是使新旧武器替代升级至空中打击层面。这一趋势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而加剧,并将在未来覆盖包括所有主战武器在内的各类武器系统。

武器装备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已推动新军事革命浪潮向纵深推进。在作战领域,美军已着力发展“蜂群战术”,并于2016年成功进行了多达103架微型无人机的自适应编队飞行测试。在体制编制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调整。这些深层次探索已超越单纯的武器装备发展更新,智能化在军事领域已呈现出全面渗透态势,新的军事体系和战争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孕育形成。

围绕新战略制高点的大国争夺激烈展开

随着新武器装备战场价值和广阔前景的不断展现,发展智能化无人系统等先进武器,抢占新军事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谋求未来优势的战略选择。

作为冷战后战争实践最多的军事强国,美国更早意识到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战场价值,并从战略层面制定了智能化无人系统发展规划。自2000年发布《无人机路线图2000-2025》以来,美国防部每隔2~3年即更新发布一次未来25年无人系统发展路线图,着力解决制约无人系统战场使用的主要技术与政策问题,为各军种和工业界发展无人系统提供指引和参考。它使美军牢牢占据智能化无人系统发展的前沿制高点。近年来,美国更是将智能化无人系统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其研发、运用、协调等事宜。2009年和2013年,先后发布两版《机器人技术路线图:从互联网到机器人》。该路线图将机器人作为颠覆性革命技术,从国家层面对国防等五个领域的相关战略、挑战、技术和路线进行了明确规划。2014年,美国防部公布“第三次抵消战略”,旨在通过发展包括机器人技术、自主系统和大数据在内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占据新军事革命的制高点。这是自军事信息化以来美军建设的一次战略转向。以此为标志,美国已挑起世界军事竞赛。

受美军无人机在战场上成功运用、俄无人机部队在俄格冲突中沉痛教训等因素刺激,俄軍以新一轮军事改革为契机,出台《2011-2020年俄国家武器装备发展纲要》,积极筹划部署先进武器装备发展。2017年12月,俄总统普京在国防部部务委员会明确表示,将发展高精度武器,而不是建造新舰艇和飞机作为优先任务。此举结束了近一年来关于俄军发展重点的争议。俄国防部随后提出路线图,拟在三年内将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比例提高到不低于70%。今年3月,普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高调谈到,俄已成功研制或部署“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战斗激光和无人潜航器等六种“能够改变全球战略力量格局”的武器。这些新武器令世界震惊。

欧洲各大国也不甘落后,积极出台战略和政策,大力发展智能化无人系统,确保在新一轮军事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除了早先法国牵头的“神经元”计划、英国的“战略无人机试验”计划等,欧盟还启动以无人机提高海上态势感知能力的“海洋2020”等一系列计划,筹建能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级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法国武装力量部在今年3月还专门提出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并设立“防务创新局”。

去年9月1日,普京在全俄公开课期间讲到,“人工智能是未来,不仅是俄罗斯也是全人类的未来……谁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当前,随着对人工智能军事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大国军事竞争已激烈展开,全球军事战略格局面临洗牌重塑。

叙利亚战场是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最新案例。图为2015年11月11日,在叙利亚拉塔基亚市的俄罗斯空军基地,两名驾驶员进入战机驾驶舱。

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威胁

新军事革命浪潮的推进,为中国军事现代化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但也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颠覆性技术可能破坏全球战略稳定。长久以来,核武器一直是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相互摧毁的可怕前景从根本上遏制了大国间战争。但近年来,高超音速武器(飞行器)和新型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正使全球战略稳定被破坏的风险日益增大。美军自2001年开始发展“即时全球打击”概念,速度超过5马赫(每小时6000公里)、携带常规弹头的高超音速武器是这一概念的主要手段。这类高精度武器极难击落,可机动避开对手空防体系,在不实施核打击的情况下,摧毁对手的核武器或核指挥控制系统。而新型导弹防御技术,如加载固态激光武器、在高纬度执行任务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新型中段拦截武器,以及用于助推段拦截的无人机载小型导弹等,可有效防御对手幸存的核导弹的二次反击。二者的结合会打破原先“相互确保摧毁”所形成的战略平衡,使战略优势转向拥有先进手段的一方,削弱甚至摧毁另一方核反击能力。这对于只保持最低限度核威慑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不容回避的战略挑战。

中国面临不断上升的智能化冲突威胁。在美国国内,发展先进智能化无人系统,以应对大国特别是中国崛起已是共识。美海军发展X-47B的一个基本考虑,就是增强针对中国的情报、侦察、监视的范围和持久力,以及突防能力和压制防空火力的作战能力。在美重要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2014年1月发表的《20YY年:为机器人时代的战争做好准备》报告中,该中心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沃克(当年2月就职美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和副总裁肖恩·布雷姆利称,为确保亚太军事优势,继续维护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美军未来的作战平台应该是一个以无人机、无人水下航行器等自动化武器系统为中心的全新作战平台”。在随后推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中,智能化武器装备跃升为美军投资的重点,而抵消中俄军事现代化成就是其主要目的。2016年4月15日,时任美国防部长卡特在一艘正在南海航行的军舰上发表讲话,更是强调正在投资可在浅水水域航行的多种规格、具有不同有效荷载的新型无人潜艇,暗示美在东亚—太平洋海域的军事优势及可能军事行动。除此之外,美在亚太地区正不断加大智能化无人系统实战部署,包括“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灰鹰”无人攻击机等。面对这一新态势,中国必须做好应对智能化冲突的准备。

非国家行为体发动新型攻击的可能性趋增。2015年1月20日,一架无人机飞越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上空。几天后,一架来历不明的无人机进入美国白宫并坠毁在南草坪。同年4月,日本首相官邸遭不明无人机闯入。这些无人机的潜在威胁显而易见。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对重要目标形成威胁的门槛明显降低。而“伊斯兰国”大肆使用娱乐型无人机的事实进一步说明,极端组织会利用任何可能的新科技成果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对于中国而言,未来遭受“三股势力”等非国家行为体智能化袭击的可能性明显趋大。

总之,新军事革命浪潮正导致全领域颠覆和挑战,抵御并反击呈全谱公布的各类威胁和敌人,已成为中国不得不直面的时代选择。

(作者为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大校)

猜你喜欢
无人武器军事
无人战士无人车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诗到无人爱处工
无人超市会流行起来吗?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