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言教学添点乐趣

2018-05-26 13:57黄翠莹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创作

黄翠莹

2001年南京一考生凭着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激起全国的反响,一时间激起了学生创作古白话作文的兴趣,也激发了许多学者关于文言文写作是否值得提倡的争辩。笔者认为,文言文不是单纯性地翻译、解释和死记硬背,也不是看似活泼热闹却失去语文教学实质,而应该是发散思维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文课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一句名言:“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因此,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掌握主导地位,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创作,让学生沿着一条有趣的路去探究文言文的妙处,大有裨益。

一、以读促写

文言文教学中,读懂是关键。首先要经过大量地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积累,经过充分地预习,来提高学生阅读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能力。在品味文章的大意和内涵的基础上扫除阅读障碍,其次是反复的揣摩、体味作者的情思,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摹写和创作。

首先读准字音、读出情感、读出内涵。比如《陈情表》就要读出回肠荡气,《六国论》要读出大气磅礴,《梦游天姥吟留别》要读出潇洒恣意……百遍诵读中咀嚼字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的情节美、情感美。

一篇文章,它不仅仅局限于字词和句式的疏通理解,更在于以实词为依托,品味虚词的妙处,对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教材、工具书、网络,展开合理想象、自由设计情节,形成脉络清晰的短文。总而言之,文言文创作不外乎“读、背、摹、写”这四个步骤,而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大胆放手让学生写,并及时在不足处点拨、在精彩处给予肯定。

以读促写,更多的是一种阅读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大大提高参与热情。从简单的临摹、改写到不局限于文本的自主创作,从提笔时能够做到词意畅达到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饱满。

二、深刻感悟

从读到写的过程中,通过与古人的对话,感受对人生、宇宙的关怀和追问,学生能够得到情感的熏陶、进行理性的思考,以文为鉴弥补自身在年龄和阅历上的不足。如从《师说》中明白“古之学者必有师”;从苏洵《六国论》了解不吸取六朝灭亡便会重蹈覆辙的教训;从李密的《陈情表》感受祖孙的亲情和婉辞的艺术……

学生在阅读中懂得观察生活,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进一步在创作中深化这种感悟,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以下摘录班级部分学生的作品:

“初秋时节,万物始萧瑟而生忧。初至卧龙山,循古道而入,遂至其巅。待晨色渐入云雾之间,陡石峻岭之形渐现。山间偶闻鸟之鸣,蝉之吟……”这是陶醉于山水间的生活感悟。

“吾之师,授国学,讲堂气驰,弟子皆爱之。其性本善且聪慧。或曰美若天仙,或曰赛比西施,出人远矣。遇其欣悦,微笑,如春风轻拂……”这是学生借文表达对老师的敬重和爱意。

“吾尝得一梦。吾曾纵马驰骋于茫茫草原,风嘶嘶于耳旁。吾观银河之灿烂,兴起,诵明月之诗。诗尽,梦醒,提笔绘梦中之光景,感于受琐事所扰,人生而繁忙于其间,无从瀟洒乎山水间,唯愿托梦”这是以文寄托逃离琐事、驰骋山水间的感慨。

“仲永与父寓逆旅,遇小童,年且七岁,仲永观其诗,自以为不如。问‘汝之才悟如此,何读书为?曰‘非也,学无止境,不读书,无以知荣辱。仲永发奋读书,昼夜废食,终成一代文豪。”这是叙事说理、催人上进的醍醐之语。

有的写景优美、有的说理深刻,有的感悟生活、有的闲谈杂事……文言文创作顺应教学需求的同时,也是学生个性张扬的体现。创作主题的多元,突破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以情感悟、以理服人,简约而又富于哲思,情节丰富又避免冗长,使得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增添了体验的亲切感。

三、以写促读

学生在进行文言文写作时,需要灵活地运用文言词句,搜寻素材,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掌握了实虚词的意思和句式的应用,也扫除了阅读的障碍,在锻炼了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产生思维的碰撞和性化解读。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的同时也增添了对文言阅读的浓厚兴趣,再更多地了解古典书籍和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古文素养。

写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是改写、仿写、缩写,还可以将文言文运用到平时的短信和书信作为交流的一种媒介,甚至是创作散文、小说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底蕴。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不难,难的是使学生持续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而教师要做的是通过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章、开拓思维;通过刻画人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如交流互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推动文言文教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在喧闹的现代社会中沉静下来去感受去品味,去挖掘古典文化的美。这种长期的练笔和文学素养的积淀反过来有利于学生古文的积累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厢情愿地灌输和空洞的说教方式正在慢慢地扼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种有效性的新尝试,有助于我们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感悟的人。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创作
文言文阅读专练
Jazz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