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画六法

2018-05-26 04:51宋芃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六法

摘要:谢赫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他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技术等绘画造形基础和技巧。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探讨的总结性意义,对后来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六法”最早出现在谢赫的著作《画品》中。《画品》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谢赫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他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技术等绘画造形基础和技巧。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探讨的总结性意义,对后来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我对“六法”的理解: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画画要传神。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如果气韵不周全,只是白白表现其形似,那么这幅画是没有灵魂的。

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传神一词在顾恺之乃至后人多指人物的面部尤其是眼睛所传达的内在情性,而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 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融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体与人有联系,甚至融为一体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二、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所以,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谢赫使用“骨法”则已转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当时的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谢赫之后,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这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必然产生的相应的美学原则,所以说如果笔力不遒劲,只是徒然善于涂抹色彩,这幅画可以说是不好的。

三、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描繪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画画要做到画什么像什么。

“六法”是十分强调形的。大凡绘画,都是依托于形的。气韵也罢,笔墨也罢,都是依托于形而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很难想象,脱离开形的气韵和笔墨的意义何在。钱松岩先生讲:“写意画,不从工笔画打基础,是无根的植物。写意画看上去酣畅淋漓,泼辣自如,但决不是草率,态度绝对严肃,“写意”是一种风格。”

四、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就是指色彩的使用,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使用不同的色彩。色彩要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其实,“六法”中的“应物象形”与“随类赋彩”讲的都是对客观物象形的把握要求。只有精确地把握住客观物象的形,才能画什么像什么。

五、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就是指构图。中国画历来重视构图,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构图是绘画的提纲统领,须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这是深刻的见解。

六、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其实中国画,包括山水画在创作中都十分重视“传移模写”。创作者抒发胸臆,倾吐对自然、社会的感悟离不开“传移模写”,山水画家描绘和强调的也是对自然山水的传神写照。

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谢赫亦称之为“传写”:“善于传写,不闲其思”。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谢赫并不将它等同于创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

国画是讲传统的,有法度的。我们的传统和法度是开放型的,出路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传统美术批评理论,以谢赫的六法论最为著名,在谢赫之前,有许多的美术批评理论行世。尽管其中不乏精辟见解者,但均较零散,从创作体会角度谈论者多,从美术史角度研究者少。谢赫美术批评理论一是开始形成系统,二是从美术史研究中总结出来。此两点是谢赫美术批评理论不同于他者处。谢赫的六法论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美术的基本批评标准,时至今日,六法论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六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六法”的基础和核心是以辩证象形思维为特征的天人合一认识论,以及赋予强烈笔墨、色、章法与造型。这些,作为一个艺术体系,它独立于科学之外,表现出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价值和品格。它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同时也将给世界艺术带来极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宋芃,女,1993年10月,江苏苏州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六法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六法”
谈英语情景教学中“六法”的应用
西汉秘密花园
小学数学课堂激趣“六法”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