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里的虚与实小议

2018-05-26 04:51赵伏英
东方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意境内涵

摘要: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哲学思想中,绘画受其影响最为深远,绘画中的虚与实对立而又统一,给作品带来了丰富的内涵,虚实相生不仅是高超技艺的表现,其带来的意境更让人神往。历史许多因虚实相生运用得当而产生的佳作,仍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虚与实;哲学思想;内涵;意境;

第一章:虚与实的哲学思想

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武”首先阐明了白为虚,黑为实的相辅相成、虚实互用的关系。

实有离不开虚无,两个对立的因素相互依赖并发挥作用,形成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艺术姊妹学科里面,比如音乐,书法,建筑等。自古无便是“有”,有便是“无”,打个比方:一个人盖了一个房子,房子上有窗子,窗子就是“无”,而因这种“无”使房间更加明亮更具价值,世间万物“无”并非一无所有,“无”正是房间的价值所在,有时候往往比“有”更有价值 。中国画的虚便是无,无更体现了画的灵魂。“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要结合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第二章:虚与实的内涵

一幅作品,“虚实”关系落实到绘画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黑白”,“黑”为“实”,“白”为“虚”,浓湿处是实,淡枯处是虚。换言之,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实,山,房子,人物等,看不到的地方都是虚,水,天,空气等。笔墨实实在在,远处青山碧水天一色。房子、树木、大山不是平板的,而是立体的、充满层次感的,绘画讲究中锋侧锋并用,是为了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墨分五彩,讲究浓淡,是为了追求层次变化,意象生动。“实”在画面中的表现为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山即是山,水便是水”。

虚和实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在画面中的表现就是要欣赏者产生审美联想和想象,物化在自己头脑中的一种意念。中国画和油画、版画等其他画中比起来,画面中会出现各种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虚”。这些虚无还有自己丰富的含义:有的意寓着天,有的意寓着水,有的意寓着云雾,有的可能则什么也不表示,仅仅是一种感觉,一种印象,或是一种意境。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其虚处往往比实处耐人寻味,虚不仅可以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也给人自由想象提供了空间。有形的画面是对无穷的想象的一种禁锢,恰到好处的虚幻让意境更加深远,用无诠释有,以空来营造满,更能体现国画之魅力。

“无画之处皆成妙境”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美学观点。“实”是有形的,“虚”是无形的,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虚实相生,相互依存,形成对比,也形成一个彼此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画家的思想感情、笔墨技巧和意趣情怀都在“虚”与“实”中灵活转换。一幅绘画作品,如果过实,就给人一种压抑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如果过虚,则会主题表述不清楚,可见虚与实不仅是绘画的作品形式,还关系到它的内在的生命力。虚实结合,我们才能感受到既有内容,又有韵味。

第三章: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意境,就是指把握绘画的大局,注重画的势和质,感应画中情与景和物和我,是情与景,虚与实,意与境的完美统一。

中国的美学家宗白华曾经所过:“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绘画中的“虚”原是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创作者并不将心中的蕴意在作品中完全地呈现出来,而是留有一定的余地,令欣赏者去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会比全盘托出取得更佳的艺术效果。它的美妙之处就在于,这种由虚给人们带来的感知中起到了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效果。对于欣赏者而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等,体现的都是由虚产生的美好的心理感受。如何做到由实到虚,让欣赏者从有形的画面联想到无形的想象,甚至达到神妙的意境,是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中国画中,为了能够达到气韵生动,就要先做到形式之美,一副绘画作品中,何地实,何地虚,怎样实,怎样虚,不是任意而为,而是精心安排,大小不一,前呼后应,从而形成美妙的旋律。艺术家在创作作品之前,为了使主题更加明确,突出,就需要对主题部分实墨表现,对于次要的表现对象亦或者是背景就需要用较少的墨甚至是空白来表现,主题部分甚至可安排得“密不透风”,其它部分“疏可走马”来反衬主题的重要,通过对比,主体部分突出,集中的视觉效果跃然纸上,这用虚化次要对象就成了表现主题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表现物体的空间距离和层次关系时,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近大远小的处理原则会扩大画面的空间,层次空间感跃然纸上,达到“咫尺之图,却有千里之势”的效果。

第四章:虚实的名作分析

虚实结合,在山水画中,可以增加山水的空灵与灵动,在人物绘画中,可以便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实则浓,虚则淡,淡到极处便是不着一笔,尽得风流。齐白石笔下的虾,没有水,只有几只自由自在嬉戏玩耍的虾,无画之处依然妙趣横生,让人联想丰富,兴趣盎然。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一颗巨石,两条小鱼,或两个小鸟,紧凑在一起,置于画的下方,上面大片大片的空白,配上题款,平衡而稳定,潇洒而自然。画面内容虽少,意境颇丰。他的每一点在作品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不奢侈,也不节约,美感自然而生。

再如现在在日本被奉为国宝的南宋的牧溪 《六柿图》是能最好诠释虚实关系的一副佳作,六个柿子,笔墨不同,随意摆放,有实有虚,有阴有阳,浓淡之间,灵活生动,其余则为大片的留白。虚实相生之间,作品就呈现了“随处皆真”的境界。

女神米洛斯的维纳斯,灵活扭动的身体,淡淡的微笑,虽然没有胳膊,但不影响她的美丽,这个失去了双臂的维纳斯,正在散发一种神秘的气息,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个维纳斯原来的姿势是什么呢,她正在干什么呢,创作这个雕像的意图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不仅引起了欣赏者的好奇,还成为了专家们争论的一个重点,一个残缺美,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结论:一副优秀的绘画作品,不仅要致力于“作品之内”,还要营造“作品之外”的韵味。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让自己的绘画作品虚灵到极致,没有一点的杂念和污染,空明一片,虚一浑厚,专心问艺,全身修炼,以成正果。“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就是“虚”带给我们的思想启迪。通过画面所构造的形象传递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无穷的意境之美,是艺术家和欣赏着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杨静,论中国绘画虚与实的韵律分析. [J]美术大观,2014(03):43

[2]王胜军,论中国绘画的留白艺术. [J]艺术教育,2009(08):116-117

[3]郝淑琼,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也 ——浅谈中国绘画中的虚与实.[J]艺术科技 .2016,29(11):213

[4]宗白华,艺术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赵伏英(1978.07-),女,汉族,河南郑州,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美术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书法方向。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意境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春色满园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一朵花的意境
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研究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