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的淘金路

2018-05-28 06:56席敏
农业知识 2018年13期
关键词:每千克菜农种菜

山东省青州市持续大风,为了照看3个蔬菜大棚,36岁的表哥赵建在大棚旁边的两间工房里生活着。

“趁着价格好,得抓紧”

像往常一样,早上7时半,赵建爬上7米多高的棚顶,拉开给大棚保暖的苫子。赵建种的辣椒,受南方雨雪天气影响,年前价格从6元每千克一路涨到10.8元每千克。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赵建的“翻身”年。2016年,他把原来100米的蔬菜大棚转卖,投资近120万元,盖起3个230多米的高标准大棚。规模化经营的投入成本,把他和妻子“绑”在了大棚里。一家人和棚里的蔬菜保持着一致的作息,“早上七时起床,晚上八九时睡下”,夜里遇见刮风下雨,还要起来围着棚看一看。

“新型职业农民”

2018年元旦前后,隔壁县的农业局带着电视台记者和菜农,到赵建的大棚里参观。一进大棚就看到,地上铺的是“铁轨”,两条轨道贯穿整个大棚,电瓶拖车来来往往,像工厂生产线上的传送带,把人工摘下的蔬菜直接运到棚口。

赵建还是村里最早安装自动放风系统的。放风机会根据棚内温度,自动调节通风口。在传统大棚里,每天要通过人工收放苫子控制气温,“200多米的大棚,只通风一项,就要安排一个专门的劳力。”赵建说。

大棚顶上有一根铁管,“这是自动喷药系统”,表嫂一边摘菜一边指指头上的一根铁管说道。这些现代化的农业设施,都是赵建以前不敢想象的。

在成为菜农之前,用表嫂的话说,他们俩都是“手没沾过土的人”。二十来岁时,赵建开着大货车跑遍了中国。从沿海地区装上百货、蔬菜,拉去边疆,再装上煤炭、瓜果,从边疆拉回沿海。家里人劝他,“在家种棚一年收入八九万元,跟你出去跑差不多。”隔壁村种菜的二姨传递了一些种菜“暴富”的事例,村里一个种胡萝卜的菜农,一年挣了20多万元。菜农买车、买楼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2014年,为了照顾妻儿,赵建最终辞了司机的活计,租了两个大棚种五彩椒,第一年下来挣8万多元,感觉还行,便在2016年办下贷款,建起3个200多米长的高标准大棚,成了村里规模最大的菜农。

还是2016年,农业部增加山东、安徽、江西、河南四省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省。按照山东省的培养计划,2016年到2020年,山东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万人,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

2017年秋天,赵建还挤出时间参加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第三期培训班,七天课堂学习、七天田间实习。“头一次具体了解了国家30多项扶持政策,我们现在叫‘新型职业农民’!”2月19日,送菜回家的路上,他在菜价跌涨的焦虑中,展现出一丝愉悦和骄傲。

“用品牌化对抗风险”

赵建所在的村庄,以辣椒、西葫芦、西红柿为主要种植菜品。

在赵建看来,散户盲目从众的特点,导致几乎每个菜农都为种菜交过“学费”。

为了分散风险,他在3个棚里种了2种辣椒,其中一个大棚套种了西红柿。他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既要随大流儿,又要敢试敢闯。“随大流儿”能保证种出的蔬菜有市场,“敢试敢闯”能争取主动地位。

2017年春天,高温大棚里的新品陇椒上市。人们没吃过陇椒,市场不认可,价格很低。到了秋天新一季种植的时候,赵建还是决定拿出一个大棚冒险,种了8000棵陇椒。

春节前,陇椒价格一度涨到14元每千克,供不应求。但他用来分散风险的西红柿则遭遇“滑铁卢”,年前跌到2.6元每千克。

作为家庭农场的掌舵者,赵建正在研究对抗风险的策略。他还从培训班上得知,家庭农场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场,才有可能获得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农业保险等多方面的扶持。他按照《山东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一条一条比照了自己的农场,“现在还达不到,”但是他认同政策引导的生产方向,“要让蔬菜通过规模生产,实现品牌化,抵抗菜价下跌的风险。”

(席敏)

猜你喜欢
每千克菜农种菜
海底能种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一道利润问题的变式思考
未标明每千克体质量用量时应如何换算
菜农和学问家
自种菜,更安全?
露水露馅
活鱼当成死鱼卖
大苹果小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