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妄的“风格转换”

2018-05-29 18:08
英才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者华尔街巴菲特

“大小之争”趋于白热化。

看大者,认识到投资的基本原则在于估值,以低市盈率买入具有盈利能力的成熟型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安全边际,有机会获得稳定的年化收益;

看小者,察觉出抓住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性,以看起来高一些的价格,买入处在增长爆发期的企业,获得风口飞翔的快感,也许很快就翻倍了,长期持有甚至可以复制苏宁、欧菲光、信维通信的传奇。

看小者对看大者往往嗤之以鼻,认为其遵循着老掉牙的清规戒律,早就不适应现代科技社会光一般的发展速度,以市盈率、市净率为依据进行测算,不能衡量科技企业的“软实力”和“数据价值”,早晚要被市场淘汰掉;

看大者对看小者总是表示遗憾,以一种让人厌恶的老生常谈的调调,重复的咀嚼2000年巴菲特如何在科技泡沫破裂的过程中全身而退,或者是2015年创业板150倍以上的市梦率如何灰飞烟灭。

28转换,82调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资金”总能精准的制造出风格的轮转,将大多数投资者甩在身后。银行股拉升之后小盘股集体崩溃,小盘股狂欢上证50扭头向下,市場中的现实情况逼迫者投资者站队选边,是押大,还是押小?

摆脱情绪来看待,投资能否成功的原因,不在于押大或者押小。拿美国市场的经验来看,身处硅谷的费雪可以用成长股战胜市场,远在奥马哈的巴菲特也可以凭借成熟企业获得成功。实际上除了“Nifty Fifty”(漂亮50)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美国资本市场在大多数时间,也并没有所谓风格切换、押大小的行情。

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神奇而诡异的出现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频繁的押大小行情,这是不正常,也不真实的现象。一方面大小风格反复切换导致投资者心态飘忽不定,造成了市场上的筹码浮动,另一方面,有些投资者试图在博弈中全盘胜出,吃大之后再吃小,贪婪的结果往往是坠入亏损的深渊。

人们参与其中,沉溺其中,追随市场的变化,形成自己的立场,对他人的观点或批驳,或冷对。却很少有人想过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波云诡谲的市场中,真正值得依靠的“锚”是什么?又是什么力量,让中国资本市场变得如此飘忽不定又简单粗暴?

美国投资家赛思·卡拉曼在其著作《安全边际》中,说出了一个不为多数人所意识到的秘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华尔街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华尔街精英们的利益,与市场上投资者的利益总是严重冲突。

可惜的是,大多数追逐利益,追逐风格,追逐资金流动的投资人,无法察觉到这一点,也从不愿去相信这些看起来有些残酷的现实。

猜你喜欢
大者华尔街巴菲特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闪亮科技人
全球金融:华尔街面临的真正革命 精读
心系“国之大者”
常怀国之大者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美国之行——参观自由女神与华尔街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圈话
论货币民主(下):兼谈“占领华尔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