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探讨

2018-05-29 05:27秦嘉娟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

秦嘉娟

【摘 要】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下,舞蹈理论不断创新,舞蹈审美标准逐渐向舞蹈艺术特质回归,舞蹈的表现力、感染力、思想性和美感成为舞蹈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重点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基本能力、艺术感染力、想象力、艺术思维、音乐节奏感等方面的培养,在增强舞蹈表现力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表演意识

一、采用体验式教学,丰富学生艺术想象力

想象力是赋予舞蹈灵魂的一个内在要素,是舞者所必备的一种创造力,也是提升舞蹈整体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客观要求。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要强调学生对舞蹈技巧的掌握和训练以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来丰富自身情感,学会用舞蹈来表达情绪、表达思想、表达情感,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将真实生活素材进行理性的揣摩和分析,使舞蹈教学不在是单一的舞蹈技术的展示,而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表现力和创造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处于生活,对于舞蹈艺术而言,技术是基础,但有思想、有内涵的舞蹈作品才具有价值,在体验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创造、想象,引导学生利用个人的体验来丰富舞蹈内容,增强作品内涵,让学生学会用作品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在提升舞蹈观赏性的同时,赋予舞蹈作品更丰富的含义。

二、夯实基础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在舞蹈教学中,提升舞者基本素质,夯实基础能力,增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首先,需要加强对技术方面的训练,为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和舞蹈创造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重视对学生舞感的训练。从肢体方面、技巧方面、身心协调方面等方面入手,让舞蹈表现出美、体现出美。最后,注重对学生舞蹈节奏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舞蹈,了解舞蹈所表达的思想和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和模仿过程中,形成能力,加强体验,掌握舞蹈的韵律感。

三、深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学生对于舞蹈技能和技术方面的训练,对于学生情感体验方面、学生主观思维、审美能力和艺术性等方面的培养相对较为忽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缺乏灵动性,被动的学习和训练,使舞蹈学习成为一项任务式教学,学生难以了解舞蹈所表达的内涵和思想,也难以通过舞蹈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舞蹈難以引起共鸣。长期处于这种训练氛围中,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舞蹈的兴趣,从而产生抗拒心理。影响舞蹈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对此,当前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重视对舞蹈作品中内涵和情感的传达,在训练学生舞蹈技巧的同时,适当的舞蹈作品的背景、舞蹈作品思想、内涵,舞蹈作品是反映的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普及教学,一是,为了拉近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作品更为立体化、生动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具有想法和思维性。二是,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意识和舞蹈性思维,增强学生对舞蹈的敏感度,让学生有节奏性的去学习舞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舞蹈教学中突出对学生技艺性的培养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如:旋转、跳跃、柔软、控制等一些技巧能力,是舞蹈的基础特性之一,但舞蹈作品中高难度技巧动作本身是为舞蹈内容服务的,是表现舞蹈内涵、思想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训练中,过于强调技术性,不重视舞蹈内容、不反映生活、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造成舞蹈内容与形式的脱节,不仅影响到舞蹈作品整体的完整性和艺术表现力,而且这种技巧性表演也不利于对学生舞蹈素养的培养。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跳脱以往的舞蹈教学思维,让舞蹈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空间。用舞蹈去体现学生的个性特性,用舞蹈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舞感去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心品性,用舞蹈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

在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表现力,就必须要创新教学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方法等,将一些优秀、成功的案例适当的引入课堂中,既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深入的了解舞蹈所表达的文化、多蕴含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带着想象、带着向往去学习,使教学层次更清晰,教学效果更明显。同时,寓情于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更快的掌握舞蹈技巧,吸收舞蹈特性,提升舞蹈的表现力。

六、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音乐是舞蹈作品中重要一个重要的元素,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是用音乐来做背景,做思想主体的。不同的舞蹈类型,在音乐表现力和需求上也都不相同,音乐对于烘托舞蹈氛围,增强舞蹈整体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完整的舞蹈作品,必须是由音乐作为铺垫的,只有在音乐的配合下,舞蹈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才会更为饱满,才更为感动人,引起人的共鸣。而舞者作为舞蹈作品中的主体,具有良好的节奏感、韵律感,是实现音乐与舞蹈有效融合的一个基本要求,从客观上来讲,学生的乐感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动作表情以及表现力。对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对学生乐感的训练,强调音乐与舞蹈的互动性、双向性,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节奏感,强化乐感,增强学生舞蹈时的协调性、表现性。

结束语

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加强训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将舞蹈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和情感教学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舞蹈技巧、舞感、节奏感、舞蹈思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韩琳.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0.

[2]郝琳.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明日风尚,2017(12).

[3]李志晓.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方法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