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林业“绿色行动”的意义及建议

2018-05-30 09:27程金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闽北

程金良

摘 要:林业“绿色行动”的主旨是保护森林,即生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构建“武夷绿谷”对闽北乃至福建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介绍了闽北地区实施林业“绿色行动”的意义和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绿色行动;生态经济;闽北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8-0096-03

1 “绿色行动”实施的背景

绿色的基本内涵是保护环境,不产生公害和消除已产生的公害,使人类与环境友好相处。林业的“绿色行动”的实质意义是增加森林碳汇,扭转森林减少和林地退化现状,维持和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林业可持续经营。

1.1 国际社会背景 国际绿色行动(非政府民间行动除外),主要体现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许多重大决策上。例如,1972年蒙特利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发出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第二次环发大会是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一系列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文件,如《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指出“森林这一主题涉及环境与发展整个范围内的问题与机会,包括在持续基础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利在内”。森林问题自此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间政治议题的优先领域,因而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热带林业协定》等环境与发展国际谈判和执行过程的重要议题。2001年12月,62届联大通過的《国际森林文书》,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同全球粮食危机、气候变化放在了同等高度。2011年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迈向绿色经济》报告将林业列在自然资本投资领域的第一位。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175个国家签署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森林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在环境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生态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已然取得世界性共识,并且在上述和其他文件中都有深刻表述。

1.2 国内林业绿色行动背景 1995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和《关于执行森林问题原则声明的实施方案》,2009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定5项基本原则,3项阶段性目标和实施22项行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福建省从2002年8月被国家认定为全国生态建设试点省份后于2004年的11月出台《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6年4月,省政府下发《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2010年1月《福建生态功能区》正式实施,2011年9月,福建省政府下发《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开展全民绿化行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规范人工商品林采伐等措施;及“十三五”以来的宜居环境建设等目标,林业建设走上与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相适应的低碳发展轨道。

1.3 南平市建设“中国绿谷”(或称“武夷绿谷”)的构想

紧跟福建生态示范省的实施,2004年秋,福建省赴南平专家服务团7位同志联名发表了《在南平建设“中国绿谷”的构想》(《南平市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认为闽北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支撑,“中国绿谷”不仅将最大限度地保留生物多样性与传统文化基因,营造“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环境,同时还将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最大亮点之一。“绿谷”比“绿色行动”更具有深刻内涵,“绿谷”的意义极大,超过一般区域性生态示范区的意义。象建设“硅谷”一样建设“绿谷”,不但会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绿谷技术”专家和“绿色技术”成果,闽北也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绿色经济”中心,武夷的绿色产业带也将延伸到省内外乃至世界各地。

2 闽北林业“绿色行动”的意义和目标

2.1 意义 闽北林业从总体上看,在经历取材、大规模造林、林业分类经营之后,基本稳定在低程度的“永续经营”过程之中,具有守不住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潜在危险。近年来林业产业化推动,林产工业的发展,正挑战着林业发展的极限。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两大体系”建设中,林业生态体系处于弱势。因此,通过林业绿色行动,发展森林生态产业,如森林公园、城市园林、生态旅游,和建立森林碳汇市场等,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极其重要的长远意义。改善人居环境,创造宜居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包括森林文化建设)也将发挥着独特作用。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对林产品需求不可忽视,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管是现在和将来,都是以追求森林多功能效用和不断提高效率为目的。但林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商品用材林的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经营轨道上来,用少量林地(10%~20%),通过集约经营,大部或全部满足社会对林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腾出尽可能多的林地休养生息,参与碳循环,发挥更好的林业生态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群体对林业需求已经发生变化,由木材第一需求转向生态第一需求,从而林业发展内涵也跟着发生变化,必须要用现代的“生态”和“环境”科学正确理解“盛世兴林”要义,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与市场开发,林业环境建设与增进社会进步等的关系,为人类社会向新的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演进,做出应有贡献。

2.2 主要行动目标

2.2.1 森林资源总量增长与质量提高 森林资源建设,总的要求是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主要指标是林分蓄积量指标和单位面积生长量指标。分布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指标,能比较、说明区域“森林”盖度,是属于资源调查概念的森林(0.2郁闭度以上),对林地生产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森林资产和碳汇核算等都没有意义。在闽北林区开展林业绿色行动,应建立更能表述森林内涵的指标体系,如林分总蓄积量、不同林种的面积与蓄积比、单位面积生长量、经济林地表盖度、竹林立竹密度等。在规范化、标准化经营条件下,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经营指体系,把森林质量抓上去。林分总蓄积量指标,扣除商品用材林采伐因素,年增长目标,应在前一年基础增加2%~3%。森林年生长量指标,不低于6%,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应不低于100m3/hm2(发达国家130m3/hm2以上)。鼓励从不同森林类型的内涵展开研究和探讨,提出与森林概念相一致的各类森林总量和质量经营指标,用于林业生产管理。

2.2.2 永久森林建设 永久性森林也可以理解为公益性或服务性森林,建设目标是生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固碳核算。要通过立项研究,制定指标体系用于实践。近期要在数量增加和天然化2个方面努力。永久性森林要占林分面积的50%左右,现有生态公益林中的针叶林,通过优势木大径材培育,逐步趋向天然化。并重视生态脆弱区、易水土流失区的林业措施和生态恢复。

2.2.3 工业人工林建设 由于城镇化的发展,社会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不可或缺,要在努力做好节约代用的同时加强工业人工林建设。通过高投入和经营上的集约措施,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木材产量,用少量林地产出大量木材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腾出更多林地参与生态体系建没,推进闽北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目前的用材林基地建设,以工程造林(常规)为主,投入很低,集约技术和单位产量增加方面没有突破。更重要的是用材企业投入很少,没有形成市场机制,要在政策上加强引导。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为培育对象的人工林基地木材供给率应有较大增加,最终达到用10%~20%的林地,产出90%~100%的木材,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建立起商品用材林代际树种更替和完善的经营制度。

2.2.4 城镇园林化建设 城镇园林化建设属森林城市建设范畴,尤其山区城镇建设规划,一定要重视融入原生态或生态景观,然后再考虑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并且与城市周边森林景观相结合,建造“天人合一”,同时又适合休闲或度假的生活、居住环境。以城市的生态和环境优势,吸引国内、国际清洁机制的工农业投资项目。落实《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宜居城市建设目标,把闽北的城市建成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城市;主要村庄和集镇,按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建设,与森林城市相配,开展观光、采摘、休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闽北主要城市(含县城)郊区森林和地貌类型都应辟为森林公园,作好规划,逐步建设,为将来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和游憩服务。

2.3 生态经济区区划与建设 (1)西北部中低山自然保护区和水源涵养林、毛竹林区。林业用地面积4.71万hm2,黄坑镇全境、麻沙镇的溪头、杜潭、蕉溪、墩头四村,以物种和自然生态保护为主,重点经营利用毛竹和竹产品加工。(2)中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区。林业用地面积12.68万hm2。包括麻沙镇、书坊乡的水北、书坊、钱塘3个村、莒口镇茶布村以东,徐市镇的条岭村以北,以及童游街道、将口镇、崇雒乡和潭城街道共86村。属麻阳溪和崇阳溪流域。生态建设以水土保持为主,商品用材林适宜高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化经营,属商品用材林培育和木材主产区。(3)西南部低山毛竹林区。林业用地2.2万hm2,西南与邵武、顺昌交界的华家山林区。包括书坊乡的饶坝、贵溪、花园岭3个村、莒口镇的金山村、华家山、徐市镇的唐科、五峰、南槎等村。森林生态环境比较优越,毛竹林经济有很大优势。(4)东部中低山丘陵水土保持林、用材林、经济林林区。林业用地8.5万hm2,南浦溪流域的漳墩、回龙、小湖、水吉4个乡镇。除小湖镇外,其他3个乡镇属易水土流失区。建设重点是南浦溪沿岸一重山森林生态功的恢复与发展和生态脆弱区的造林绿化。经济林以锥粟、杨梅等为主,经济林和人工林建设宜山顶“戴帽”,注重水土保持。用材林宜发展针阔混交,尽可能采用生物措施减缓和遏制林地退化。实施成果,林业可持续发展,并带动农村发展。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自然保护,切实开展林业分类经营 首先,要增强自然保护意识,凡重大经济行为的决策,都必须有意识地服从自然保护法则,把“人定胜天”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次,把自然保护当作事业开展,称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再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增强、遵守林业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可以由政府牵头或赞助支持成立的“自然保护协会”和“自然保护基金会”等的形式的开展。开展林业分类经营的落脚点是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延伸。在保护基础的延伸,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提高和面积的扩大。曾经在建阳等处开展的生态公益林限制性利用,提法和做法是受“木材生产为中心”思想影响,及“主动砍树、被动种树”思维在林业分类经营中的干扰。生态公益林是为社会提供生态功能的,如植被地表覆盖密度、持水能力、固碳、控制地表迳流、阻止土壤中的碳释放等等。可建立不同生态功能区档案,进行研究。生态公益林的深层次管理,是按现实林种安排,设置功能区经营,并且要在不受任何“利用”思维影响的条件下,进行制度创新和科学管理。

3.2 确立建设“武夷绿谷”战略 把建设“武夷禄谷”作为闽北发展的长远战略,列入闽北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定期组织每年一次的“武夷绿谷”学术讨论会,为吸引省内外、国内外有关学者、专家参与讨论,编辑出版“武夷绿谷”相关背景资料丛书,供研究者参考。从生态文化、森林碳汇核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认证、绿色产业追求、低碳技术引进、有机农业模式、生态产业、人才和能力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理论探讨。广纳人才,循序渐进,逐步建设。建立工业用材与企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市场机制,推动营林业与木材工业一体化发展。以林农为主体的商品林经营者,受资金、市场和林木生长周期长的制约,无法单方面实施工业人工林集约经营,必须与有能力的加工企业建立互信、互动的市场机制,或大公司内部专业化分工,投资农村,把商品林的高效经营抓上去,以商品林效益的提高,带动森林培育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林业建设,从到目前为止的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高。

3.3 重视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实施五大生态工程 一是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自然保护以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为保护对象,是对重要自然遗产的保护。包括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规划并实行法规保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古树名木。面积较大(100hm2以上)林相保存较好的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均应列入县市级物种、景观自然保护区规划,并尽可能扩大自然保护小区的生态类型和植物群落。二是闽江源头天然林、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重点改善南浦溪、崇阳溪、建溪、富屯溪、松溪等主要河流沿岸一重山森林生态和天然化经营,减少汛期流沙量和增加旱季泉流。三是森林生态旅游工程,即地方性森林公园建设和供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农村“森林人家”建设等,与城镇园林化规划配套实施。四是绿色通道和城乡居民区绿化工程。绿色通道重点建设护路、护岸绿色长廊,与景物相结合的林荫风景带。强化树种配置、美化香化相融合。城镇居民区要以创造适宜或最适宜居住环境要求规划建设,把自然或人工森林融入其中,要有相适宜的园林配套和居民保健、休闲、体育活动场所等的建设,创建空气清新、无污染的人居环境。五是林业生态村建设工程。结合小流域或小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森林环境下的混农产业,并建造村政建设与庭院生态经济设计相结合的新型农村模式。

4 结語

林业绿色行动,是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行动和对被人类自已由于盲目行为破坏了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创造。要靠政策引导,全民参与,行为规则,长远规划,逐步实施。只有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我们的社会才能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Z].2013.

[2]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Z].2016.

[3]赵树丛.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林业新发展[J].绿色中国,2015(3).

[4]刘永敏.谈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林业改革和发展[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3-8.

[5]罗文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林业经济发展[J].中国林业经济,2017,8(4):78-7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闽北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
闽北红军参加组编红七军团
诗版图 闽北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