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研究中的“心理和谐”分析

2018-05-30 11:45陈晶
中文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

陈晶

摘 要:心理和谐能够为社会和谐提供前提和保障,在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本文在对心理和谐的内涵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促进心理和谐的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心理和谐 心理健康网络 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和谐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详细阐述了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并指出心理和谐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塑造自尊自信人格,树立积极心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构建和谐心理,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和谐的内涵

和谐是中国传统社会平衡、对称、比例等法则的概括统一,表现的是事物的内在统一性,通过构建和谐的事物特征,能给人以规律和节奏性的美感。和谐实质上反映的是存在多样性的事物之间具有内在平衡、统一和协调的关系,人的心理由于内在和外界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形成多样性的心理表现,心理和谐则是确保心理各要素之间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的保障,同时能够维持人情感、认知、依据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平衡,使人能够积极与社会和自然进行沟通,减少外部冲突的发生。由于人的心理系统具有层次性,因此可以认为,人的心理较为复杂,当人的心理趋于和谐时,就能够使人的心理和身体协调运转,促使身体和心理的步调保持一致,有效防范心理冲突对人身行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心理和谐还能够使心理与社会和自然进行有效沟通,提升人对环境的适应性[1]。

二、促进心理和谐的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网络

首先,心理学研究人员应加快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让罗,克服传统的心理咨询单纯依靠心理咨询点的弊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能够为更多的个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例如,某心理咨询工作室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设计经验,建立了包含心理健康工作模块、心理教育模块和心理咨询服务模块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并将该心理健康工作模块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网络主要是通过心理辅导人员及其所在机构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二级网络主要通过让心理辅导人员与心理咨询者进行接触,了解其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三級网络通过心理辅导人员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使人民群众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有效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心理和谐,为社会稳定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建设还应注重心理咨询对象的差异性,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划分不同的二等级。

例如,某心理咨询工作室依据心理咨询对象的差异性将心理教育模块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网络负责对心理健康的个体进行常规指导和教育,使个体能够树立积极的心态,防止心理变态行为的发生对公众造成的不良影响。二级网络负责对轻度心理障碍的个体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针对人际关系、职业倦怠和感情问题,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三级网络主要负责对重症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针对丧失自我认知能力的患者,进行重点救治,并由国家支付治疗费用。通过以上方式,有效提升了心理障碍人士的心理健康程度,促进了心理障碍人士心理的和谐。此外,该心理咨询工作室还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的专门网站和健康论坛,能够与其他两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构成有机的整体,三个模块之间相互配合,有效促进人们的心理和谐,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2]。

2.塑造心理和谐人格

加强对心理和谐人格的塑造,是社会稳定的内在因素。塑造心理和谐的人格,能够使个体充分认识自我,提升对生活的满意度。心理和谐的个体往往对社会的看法较为积极,推动了自身乐观精神的形成。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充分认识到心理和谐对个体自身的促进作用,导致心理咨询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树立对心理和谐的正确认知,从心理和谐的角度对心理障碍人士进行人格塑造,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例如,部队生活圈的单一和管理的严格,加之婚恋和家庭负担使得部分官兵产生焦虑心理,某部队心理咨询室根据这一状况,从实际工作出发,为官兵制定合理的训练任务,降低了官兵的心理压力,通过定期与官兵进行谈心,了解官兵的家庭状况和思想情况,对官兵遇到的生活困难和心理困难予以解决,使士兵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心理和谐的人格,值得被广泛借鉴并推广。

3.关注职业倦怠

人们安居乐业是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职业倦怠现象屡见不鲜,并呈现大范围蔓延的发展趋势。职业倦怠,顾名思义是指从事工作强度较大的个体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较高的人际接触频率所产生的情绪倦怠现象,职业倦怠降低了个体的幸福指数,不利于提升个体的社会成就感。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情绪衰竭,情绪衰竭使个体缺乏必要的活力,降低了个体的工作积极性,严重的职业倦怠个体甚至无法从事工作,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且职业卷待患者容易出现抑郁、失眠和易怒的行为,如不能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和谐,有可能对他人和社会的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加强对职业倦怠个体的心理辅导,能够有效降低其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例如,辽宁某警察局积极引进身心减压舒缓系统,帮助一线民警宣泄和解压,把繁重的压力通过身心减压舒缓系统予以释放,并设立卡拉OK室、茶艺休闲室、幸福文化室、丰收小菜园、美丽小花园、散打俱乐部、摔跤俱乐部,安置音乐放松椅等减压设施,受到民警们的热烈欢迎,有效防止了民警因工作压力过大而产生职业倦怠现象,促进了民警的心理和谐。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探究心理和谐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网络,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和谐。在此基础上,塑造心理和谐的人格,注重对职业倦怠个体进行心理辅导,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生活积极性。因此,在探究心理和谐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心理和谐因素影响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7:256.

[2]孙增艳.心理学视角下创建和谐工作环境的途径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7,16:402.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大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干预机制研究
驻疆官兵成就动机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