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理精神问题,越来越多了

2018-05-31 10:02刘华清汪毅
大众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心理健康青少年

刘华清 汪毅

至少有3000万中国儿童青少年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主要问题有焦虑、抑郁、强迫、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伤及性虐待。 刘华清,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兼儿童心理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儿童和少年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的诊断及治疗,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

汪毅,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儿童病房主任。擅长各类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孤独症等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

当前,儿童自闭症、多动症、抽动障碍、抑郁症、强迫症、语言障碍、行为发育迟缓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得到各界的关注。

成人的心理问题很多来自孩童时期

目前,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最大问题在于相关防治知识不够普及,地区间差异非常明显,许多地方没有建立儿童精神科或儿童心理科,导致很多儿童心理问题还不被人了解,甚至很多地方的医生对儿童心理障碍都不了解。尽管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已经引起了社会的足够重视,但是儿童心理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儿童的抑郁症、多动症、分离焦虑症等还不为大众所熟悉,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普及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年人的某些精神或心理问题,很多是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因为认知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最后逐步发展成心理疾病。大部分成人的心理疾病,医生在分析询问患者之后,都会发现有儿童阶段的问题甚至婴幼儿养育问题。所以儿童时期的心理卫生关爱是最重要的。如果对早期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治疗,那么以后也不会出现那么严重的问题。所以国家对于儿童心理保健问题也相当关注,将儿童心理保健纳入儿保体系当中,并有专门的技术指导规范。

目前,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绕,焦虑、抑郁、强迫、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伤及性虐待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011年5月1 8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201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报告重点关注全球12亿名10岁~19岁的青少年。报告估计,全球约20%的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或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每年有7.1万名青少年自杀身亡,而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人数是这一数字的40倍。报告指出,在全球15岁~19岁人群的疾病负担中,抑郁症所占比例最大。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仅就全球疾病负担而言,精神疾病负担已经超过疾病总负担的15%,抑郁症在世界范围内是5岁及以上年龄人群致残的主要原因。国内的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检出率为3.5%-4.4%,焦虑障碍的检出率为20.31%~26.70%,且检出率及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各地区及城市间的检出率及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有调查表明,北京中学生网络成瘾者高达13.65万人。专家测评发现,目前北京市未成年人患网络成瘾症的比例高达14.8%。网民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大学生为4%~13%,中学生高达15%。

出现心理精神问题原因何在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与脑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母亲妊娠期间接触有害物质,婴儿出生时脑缺氧及其后的并发症、脑损伤等影响脑正常发育的危险因素,都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相关联。

家庭环境家庭不仅提供儿童青少年生活上的物质保障,而且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父母抚养方式、父母的行为、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度、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等。

学校环境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形成儿童青少年的自尊、自我效能和支配生活的能力上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过程,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战争、恐怖事件和传媒等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强烈的影响。

不同阶段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童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问题。学习问题是学龄期儿童的主要问题。很多儿童上小学后,由于种种原因,易出现适应不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学习困难,甚至厌学等。据国外统计,约有20%的儿童在学校学习期间发生学习困难。国内调查显示,小学生中学习困难的患病率为5%~10%,男女之比约为2:1。

2.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患儿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續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多动症多在3岁左右起病,但多数到7岁~10岁时才被诊断,9岁最为突出,我国患病率在1.3%~13.4%。

3.情绪问题。在学龄阶段,儿童从家庭、幼儿园走入学校和更广泛的社会中,常因为不适应而产生惧怕、焦虑和类似神经症的表现。由于焦虑,常引起睡眠问题、食欲不振及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症状。还有的表现为情绪不稳、过分任性、冲动和常有出乎意料的行为。大多数独生子女因为在家庭中受到过分保护,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过分注意,使儿童在无形中形成一些问题行为。抑郁是常见的负性情感,一般报道20%~30%的儿童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儿童抑郁的主要表现是,易激怒、敏感、哭闹、好发脾气、不安、厌倦、孤独,常伴有自责自罪感,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退缩、抑制、没有愉快感等。儿童抑郁除了情绪障碍,还可能有行为障碍,有时甚至以行为障碍为突出的表现,如多动、攻击别人、害怕去学校、逃学、学习成绩不好等。同时,抑郁还可表现出多种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低下、疲乏无力、胸闷心悸、头痛胃痛、周身违和、遗尿遗屎等,常被误诊为躯体疾病。

4.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发生率约为3%~1%。该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我国0~14岁儿童患者数量可能超过200万,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升高。这种病发病机理不详,目前只知道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没有药物可以治愈。自闭症的孩子可接受专业的教育以及心理干预,虽然疾病伴随终生,但康复情况较好的患者还是能够走向社会,完成学业并就业自立。

5.品行问题。儿童的品行问题主要表现为偷窃、打架、骂人、扰乱课堂秩序、经常性说谎、多次离家出走、逃学、攻击和破坏行为等。

6.顽固性不良习惯。儿童顽固性不良习惯包括吮指、啃咬指甲、遗尿、口吃、偏食等问题。

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

1.青春期性心理问题。青春期由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容易出现心理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性困惑、性敏感、性压抑、性幻想、性梦等。

2.情绪问题。青少年因外界环境而表现为情绪不稳,引起烦恼、焦虑和抑郁等现象并不少见,青少年情绪的另一个特点是情绪反应强度大且易变化,容易狂喜、愤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意外打击有时使某些青少年丧失信心,甚至走上轻生的绝路,表现了他们脆弱的一面。由于青春期情感变化较复杂,必须把青少年正常状态下常见的情绪变化同持久的抑郁状态区分开。青少年有一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但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常由于情绪问题而影响心理健康。

3.学业问题。青少年当前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他们是在父母、老师的高期待下成长起来的,学习负担过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毕业班和学习差的学生达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常常产生厌学情绪。

4.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是人生中第二反抗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與家庭的关系逐渐疏远,不再事事听从父母的指挥,对父母的教导产生疑虑,对家庭的一些传统习惯不愿适从。由于青少年阶段的心理特点,易产生亲子矛盾、师生矛盾,而诱发人际关系问题。

5.不良行为。青少年不良行为包括吸烟、酗酒、吸毒,赌博等。青少年由于好奇心及模仿性强,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很容易受他人影响。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要从小抓起,教育方式也要有所调整,从“早期教育”转变成“早期关心”。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是根。未来,政府卫生部门会培养更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也在综合医院建立儿童精神科或儿童心理科,开展科普教育和疾病筛查,以帮助广大患儿和家庭。

目前儿童心理科医师缺口很大。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严峻形势反差强烈的是就诊人数有限,只有不到1/5的家长带患儿去医院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我国正处于社会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且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数量巨大,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建立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编辑荆伟龙)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心理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