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2018-06-02 02:28张世荃高玉芝
学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对策

张世荃 高玉芝

摘 要: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心理上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状况、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0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09

一、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特点

(一)人际交往方面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加之学习压力和青春期特有的叛逆性,敌对、抑郁心理也就表现了出来,与其相关的“偏执”等行为也就比较明显。

(二)心理问题方面

中职学生在心理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集中。行为方面,明显表现出带有年龄特点的异常: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善合作,适应能力比较弱等。

(三)性心理方面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表现出了对性的好奇。而传统教育和性好奇却形成了冲突。相关资料和调查显示,中职学生性心理方面问题的主要表现在情绪方面,由于性好奇、性知识匮乏和道德观念的冲突,由此带来的焦虑、躁动、抑郁等情绪;有的中学生心理上还会有强烈的自责和冲突,以致注意力涣散。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心理素质的脆弱和自我认知的偏差;中职学生生理特点。

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5~18岁之间,这是个体心理各方面剧烈变化的時期。学生多数在家庭的呵护下成长,很少经历困难和挫折,缺乏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心理素养;一旦遇到挫折,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不能沉着冷静,常常会表现出攻击、自责、萎靡不振等过激表现,并进而发展为心理问题。因此,心理素质的脆弱是目前中学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再者,生理的发展也是影响中学生心理的自身原因之一。中学生生理上迅速发展成熟,对异性充满好奇与幻想,性生理和性心理出现。但目前教育中却缺乏该方面系统正确的引导,家庭和社会对性教育基本不提,中学生无法系统公开地了解该方面知识,认识落后于心理的成熟,由此产生的诸多困惑和烦恼都不好意思公开,也就逐渐形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和问题。

(二)家庭和学校的期望、教育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均注重知识教育,忽视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就学校来说,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弱化了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这在客观上造就了中职学生应对现实问题能力的薄弱和心灵的脆弱;就家庭教育来说,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很少让中学生参与其他家庭生活,相当部分学生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过分保护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当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保护所造成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就逐渐成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

(三)社会层面的原因

在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过程中,社会也负有一定的责任。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碰撞、多种价值观念并存。中学生对生活认识不够深刻,在面对纷繁的多元文化时,往往辨别不清孰是孰非,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时需求而认可某种符合自己当前心理的价值观。而一旦这些价值观念有失偏颇,就很容易诱发行为上的偏差、心理上的失衡,如果不能及时醒悟,还会引发心理问题,甚至演化为不良人格。

三、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社会健康宽容的态度

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全社会要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尤其对中职学生要形成一种健康而宽容的态度。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的未成年人,对待他们应该是引导而不是训教、是帮助而不是要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宽容健康的氛围。这就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对中职学生态度的改变。在重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社会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以重视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从社会需求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使其身心处于一种良性发展状态。

(二)学校良好的心理疏导

建立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由咨询室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其了解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技巧;同时针对具体情况开展多形式的咨询活动,以保证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化解。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间接地为学生提供一种心理疏导的氛围。

(三)家庭心理功能的提高和健全

在目前教育和整个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下,家庭带给中职学生的更多的是压力,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家长并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家庭对心理起了比较多的负面作用,家庭的心理保护功能大大弱化。

而事实上,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说是终生的,家庭的和谐和稳定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家庭对个体心理保护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成员间的健康互动。

(四)学生自身心理素养的提高

自身的心理素质脆弱,应对外界刺激和冲突的能量不足是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发展的直接原因。那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则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郑晓边,李涛.全国2016例高中生心理健康五因素调查分析[J].湖北招生考试,2004(20).

[2] 王丽敏,陈晓慧等.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4).

[3] 米万均,陈力.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概况[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1).

[责任编辑 林 娜]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对策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诊错因 知对策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对策
心理感受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