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新课导入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06-02 02:28陈冰瑞亚李乔
学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气核心情境

陈冰 瑞亚李乔

摘 要:地理课程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以深度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对新课导入策略进一步优化,展现出新课导入策略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切入口。

关键词:深度教学;新课导入;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1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71

万事贵乎始。精心巧设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尝试以深度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深化课程改革要求,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设计更加注重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参与体验的导入策略,让学生真正从知识的内在构成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思维逻辑图,体验人地协调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深度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1]。

由此可见,深度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注重将知识和学生个体的经历建立连接,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自然、联系世界。体验知识的实际意义和本质,感受内在的逻辑和联系,建立认同感和意义感,真正达到将其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目的。这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珠联璧合。

二、研究案例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主要围绕大气运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其中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是本章的重点,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有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教材集中了较多的地理原理,如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运动等,涉及的时空范围广大,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大气运动”成为必修一的核心概念和重难点之一,应当引起广大地理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基于深度教学理念创设导入策略

(一)创设情境支架,启发学生思维空间

注重结合学情创设情境,充分将情境与学生自我经验相连接。教师应结合自然和社会背景,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地球上的大气》章节导入设计中,教师可展现两组照片:一组是登山前于山脚下拍摄的照片,另一组则为登顶后拍摄的照片,围绕两组照片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攀登泰山前后图片上人物的衣着有何差异?为何差异那么大?”

又例如,教材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的导入,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天气预报》片段。如:天气预报有哪些天气要素?预报图中有哪些主要图例?观察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将会有哪些天气现象……天气预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情境设问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后面讲解气团、锋等知识做好铺垫,为培养学生解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打下基础。

再例如,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二课时导入,教师提供了两段新闻视频:第一段,台风“天兔”将正面袭击珠三角地区;第二段,南方大部分地区因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持续高温,烈日灼人,所以提醒大家做好防暑防晒的工作。教师围绕两段新闻对学生进行提问:“台风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副热带高气压又是什么?为何副热带高气压会导致持续高温?”由此促进学生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为接下来探究“气旋”与“反气旋”知识点奠定求知氛围。

(二)贴近生活背景,提供学生体验机会

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表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思考如何紧扣生活,突出地理对生活的有效价值。深度教学侧重让学生参与体验知识的生活背景,建立知识与自我经历的连接。有效的课堂导入善于利用生活背景,设问需要自然得体,给学生一种亲近感。

例如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围绕课前布置的家庭观察小任务:一种是烧开水时,发现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另一种是点燃一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由学生小组展示其课前观察的结果。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又例如,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导入,教师先提供两幅图片:制冷空调和供暖器。然后向学生提问:“两者在房间的悬挂位置有何不同?为什么制冷空调悬挂位置靠近天花板,供暖器安装位置接近地面?”学生讨论完毕后,播放《热力环流实验》微课视频,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热力环流”概念的理解,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基本生活经验,培养地理实践力。

(三)巧设悬念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问题悬念和认知冲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地理课堂导入中利用日常生活与认知冲突设置悬念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导入时,教師向学生展示了两张网上订飞机票的信息图:北京飞至乌鲁木齐的时间为4小时10分,乌鲁木齐飞至北京的时间为3小时25分。并引导学生讨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这种悬念冲突取材于生活场景,来源于生活,其教学目的服务于生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奇怪事件”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欲望。

再例如,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导入,教师讲述一段二战时期的真实故事: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通过这段历史故事导入,设置悬念,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大胆猜想: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由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展开气压带和风带的地理意义和影响的教学。

四、导入策略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问题驱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兴趣能使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绪,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以上四种新课导入策略均设置问题任务,导入语目的性突出。此外,课堂问题悬念的创设可以提高课堂趣味性,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开展奠定浓厚的求知氛围。

(二)生活背景能帮助学生理清地理概念的原理

采用生活经验导入策略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亲切感,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所学内容的联系,深刻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提高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与应用能力。服务生活的意识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整合,培养综合思维,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情境创设能搭建学生与地理知识及原理的契合点

通过导入策略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对知识有个性化的解读,帮助学生搭建自我和知识内在逻辑意义的契合点,将学生依赖教师获取知识的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导向的学习模式。不同的地理学习情境,驱使学生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增强自我的认知责任,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组织,从而培养其对地理原理的探究和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地理实践力。

教师认为,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结合本章节的教学重难点所采用的导入策略其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处于一种对学习情境的自我求知状态,逐步形成自我导向学习,通过理解性、探究性、反思性学习,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新课导入有效策略非常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学情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巧、奇、新的有力而有效的课堂导入,使新课导入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的一环,成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庞维国,王小明.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李爱莉]

猜你喜欢
大气核心情境
大气的呵护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