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 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2018-06-02 02:28张前明
学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张前明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再加上农村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教师就阅读教学的困惑及应对策略谈一些看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惑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1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8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素养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养成自觉阅读,反复体验,融会贯通的良好阅读习惯。从语文课程内部的课时分配来看,阅读教学占主导地位,所以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如何帮助学生改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是值得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问题

1.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初中生要学的课程较多,课内外阅读时间较少,没有阅读实践的精力。

2.农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有限,无力购买充足的课外书籍,学校图书馆及阅览室的书籍长期得不到更新,再加上手机、电脑等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学生阅读的内容缺乏选择,而且家庭缺少阅读的氛围。

3.学生阅读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不是把阅读当作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迫不得已去阅读,缺乏持久而稳定的自主阅读动机。

4.学生身边可阅读的书籍有限,缺乏阅读个性。部分学生对阅读材料不加选择,这样的阅读对阅读素养的提升没有益处。

5.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浅尝辄止,只停留在对写作技巧的把握和主旨的理解上,而忽视了文章对自身生活的启迪,不能产生情感共鸣,碰撞不出思想火花。

(二)教师的困惑

1.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教学观念不能及时得到更新,阅读教学的方法陈旧,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2.受中考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多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考纲考点进行训练,考什么就讲什么,忽略了对文体的整体感知,导致阅读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3.教师由于受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自身阅读的时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书,自身的文学素养得不到提升,知识体系不能及时更新。

二、新形势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灵活处理教材,尽量缩短教读课本所用的时间

文章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工具,在阅读感知中,既要让学生通读,扫除阅读障碍,了解相关的写作目的、背景材料,知其大意,更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表現力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范文中用词的精确、修辞的生动形象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语言材料。对字词句的理解分析要放在有血有肉的文章中去进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整体感知就是学生在通读课文粗知大意后,揣摩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而不是死记文章的结构或对文章进行机械分析。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紧扣教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效率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使教材处理简单化。如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通过“鲁迅是一个……的人”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通读课文后,从不同方面概括鲁迅先生的形象。通过这一问题的归纳,使学生对鲁迅先生这一革命家的本色有个初步认识。然后围绕每一件事情,揭示鲁迅先生受爱戴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和脉络。

情感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情是文章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所选课文为载体,充分挖掘作者的感情因素,撞击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以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心血凝成的作品》中冼星海忍辱负重求学的经历,激发了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爱国情。《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宋代朱熹云:“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去学习、分析、理解、掌握新知识,产生新技能,从而“会学”。师生共同研读一部分内容后,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与其相似的另一部分内容或另一篇类似的文章。这样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阅读效果。

总之,阅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要求而展开阅读指导,而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怎样实现语言文字和情感之间的转换,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参考文献:

[1] 雷军林.强化教学策略打造语文高效新课堂[J].教育革新,2015(9).

[2] 杨芳.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6(9).

[责任编辑 李爱莉]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